APP下载

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研究

2012-11-22谭巨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膜通心络辛伐他汀

谭巨涛,裴 瑄

研究表明,不论是通心络胶囊[1]还是辛伐他汀[2]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一定的消退作用,但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目前国内报道尚少,笔者试从此方面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6年3月—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内科就诊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39例)、辛伐他汀组(39例)和联合用药组(38例)。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血脂、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检查,且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1.2mm。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或每次50mg,每日2次。通心络胶囊组接受常规治疗加通心络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接受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联合用药组接受常规治疗加通心络胶囊和辛伐他汀联用,用法用量同单药组。所有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

1.2.2 颈动脉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6个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

1.2.2.1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测定 应用美国产GE730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充分暴露检查侧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用7.5MHz探头检测颈动脉全程,再分别测定颈动脉分叉处、近心端1.0cm处和远心端1.0cm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取三处的平均值作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1.2.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 采用Crous法,分别将两侧颈动脉各个孤立的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进行相加即为该患者的斑块总积分。

1.2.3 随诊 所有患者服药后每半个月至1个月来医院复诊一次,主要观察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计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差异性检验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基础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2.2 各组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见表2) 3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不论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还是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是用药前还是用药后,通心络胶囊组辛伐他汀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用药前两两比较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联合用药组与通心络胶囊组、辛伐他汀组颈比较,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比较(x±s)

2.3 不良反应(见表3) 各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见肌溶解病例。

表3 3组患者服药后的主要不良反应 例

3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外周动脉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外周动脉疾病通常是静息性疾病,症状较隐匿,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进而导致贻误诊治。事实上,外周动脉疾病与冠心病同根同源,差异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沉积部位有所不同[3],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危害程度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4]。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暴露,在全身的大中动脉中具有良好的超声检查显示条件。通过高频彩色超声可以清晰地了解动脉的细微变化,为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类型,观察对比用药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提供了条件。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高频彩色超声法可以清晰、直观、准确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范围、数目和质地。高频彩色超声法还具有无创、便捷、价廉的特点,可以作为中老年人颈动脉疾病筛查和治疗监测的首选方法。

通心络胶囊主要由人参、蜈蚣、全蝎、水蛭、土鳖虫等药组成,人参补阳益气、扶正固本,蜈蚣、全蝎、水蛭、土鳖虫行血化瘀、通脉活络,诸药合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5]。临床应用调脂抗凝,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痉挛,抑制血管内膜病理性增生,抑制炎性因子,稳定和消退易损斑块等,加之其有效成分纯度高,分散均匀,溶出速度快,可经黏膜入血直达病灶,且无肝脏首过效应,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6],从而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延缓或逆转作用。

辛伐他汀能够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并具有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膜、改善血管内皮、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等作用,因而能延缓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研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治疗6个月显示,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组或通心络胶囊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小或消退更为明显。

总之,通心络胶囊与辛伐他汀两药联合应用不仅能进一步延缓、逆转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还能使斑块更加明显缩小甚或消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4-76.

[2] 职洪业.实用治疗药物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36.

[3] 王拥军.应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257-258.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9.

[5] 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84-185.

[6] 杨跃进,张健,吴永健,等.通心络、卡维地络、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血管内皮保护功能及完整性保护作用的对比[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1366-1369.

猜你喜欢

中膜通心络辛伐他汀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电图异常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DSA引导下注射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硬化剂对比格犬隐静脉的影响
血管中膜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应用辛伐他汀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通心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近期的临床效果体会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2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