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利尔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2012-11-22范晓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利尔内皮细胞内皮

范晓胜,亓 麟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社会危害中老年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最早期变化,C-反应蛋白(CRP)水平可以反映动脉粥样化损伤的脆弱性以及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因此,通过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CRP,并及时对其予以干预,对冠心病防治无疑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保利尔胶囊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蒙药,主治心闷、气短、心胸刺痛、眩晕、胸肋胀痛、肢麻沉重等症,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脂血症[1]。笔者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服用保利尔胶囊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CR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保利尔胶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7例,其中男60例,女27例,年龄(55.6±16.8)岁。入选患者均签订知情协议书,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成功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后,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经临床检查排除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等疾病。治疗组44例,男31例,女13例,年龄(56.8±11.8)岁;对照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54.3±12.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保利尔胶囊4粒/次,3次/日,服用1个月。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在饮食方面的一些建议。

1.2.2 血脂、CRP、ET-1、NO测定 所有患者在入选前、治疗后均测定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清晨空腹12h,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美国BECKMAN LX2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酶法分析测定,试剂由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hsCRP测定采用颗粒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由芬兰Orion Diagnoctica公司生产,应用美国Beckma公司Image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ET-1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NO含量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

1.2.3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测定 参照Celermajer等[2]的方法,测试前停用扩血管药物18h~24h,应用飞利浦SONOS-5500超声诊断仪,检查时患者平卧,7.0MHz线阵探头置于肘窝上2cm~15cm,在血管舒张末期(心电图显示R时)测量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D0);然后用袖套式充气止血带,在肘关节以下加压300mmHg持续5min,突然放气测量放气45s~60s时的血管内径(D1);再休息至少15min,待血管恢复正常后,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 4min后,再次测量肱动脉内径(D2),然后计算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整个测试过程中,超声探头始终处于固定位置。

FMD=(D1-D0)/D0×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组以上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Ridit分析。

2 结 果

2.1 保利尔胶囊对血脂、CRP、ET-1、NO水平的影响 在治疗后,治疗组TC降低23.7%,LDL-C下降20.6%,TG下降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DL-C明显增加(P<0.05);hsCRP下降2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ET-1明显下降(P<0.05),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ET-1、NO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CRP、ET-1、NO水平比较(x±s)

2.2 保利尔胶囊对肱动脉EDD的影响 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后,治疗组EDD为(9.6 7±3.10)%较对照组(4.32±2.78)%明显改善(P<0.05)。而肱动脉NMD也得到明显改善(P<0.05)。详见表1。

2.3 相关性分析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将ET-1、NO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ET-1增高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1);将 ET-1、NO与 TC、TG、LDL-C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ET-1水平的增高与TC、TG、LDL-C呈正相关 (P<0.01),NO水平的降低与TC、TG、LDL-C呈负相关(P<0.01)。

3 讨 论

3.1 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 血管内皮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维持血管功能完整性,如凝血与抗凝血之间的平衡,血管口径和组织血流量的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及平滑肌增殖等。所谓的内皮功能是指在内皮依赖性刺激(如血流切应力变化、缺血等)下,内皮通过其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反应能力。内皮细胞功能可因缺血、缺氧、血流的机械损伤等因素而受损,导致内皮功能障碍,NO和内皮素(ET)是其中一对最重要的舒缩血管因子,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是通过血管活性物质NO的释放来调节的,在正常机体内,NO与ET作为舒张和收缩血管的两大对立统一的血管活性物质,两者保持着相对动态平衡。功能受损的血管内皮合成和释放NO减少,ET合成和释放增加,两者比例失衡,可导致血管舒缩异常,张力增加,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导致血栓形成。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是通过血管活性物质NO的释放来调节的,测定动脉对于血流增加时内皮依赖血管舒张能力,是传统无创性评价内皮功能的方法。短时阻断动脉血流后反应性充血时,内皮功能正常的动脉在血流增加时,在来自于血流引起的剪切应力的物理刺激下,激活eNOS,使内皮细胞释放NO,增加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从而引起平滑肌细胞的松弛,而内皮功能异常的动脉在血流增加时,这种反应降低[3]。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异常,外周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反应一致[4]。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冠心病患者的EDD明显受损,与以前的报道一致。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动脉壁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特别是单核细胞、血小板及低密度脂蛋白)、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及遗传学等多因素参与的结果,而动脉粥样硬化始发于内皮损伤[5],内皮损伤致内皮功能不全可能通过下列途径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张力调节机能受损;加速冠状动脉血管壁重塑过程;促进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促进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化和黏附。有研究表明,冠脉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和冠脉事件并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关系密切。Uaren等[6]研究证实,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均出现了弥漫性内皮功能障碍。

3.2 CRP与冠心病 CRP是一种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灵敏指标,自20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7],炎症在AS的各个时期都是突出的变化,而受累的动脉数量又多,可以导致全身性炎症活性增强,表现为血浆中的炎性标志物较高。这些炎症标志物中研究最多的是hsCRP,CRP水平升高可导致系统内皮血管扩张能力迟钝,减少NO生成,减弱NO活性,除了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外,还可以促使单核细胞、粒细胞活化,直接浸润或产生细胞因子,加重血管损伤及促进局部血栓形成。CRP浓度的高低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炎症反应的强弱,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

3.3 血管内皮功能与血脂的相关性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将ET-1、NO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ET-1增高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1);将 ET-1、NO与TC、TG、LDL-C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ET-1水平的增高与TC、TG、LDL-C呈正相关(P<0.01),NO水平的降低与TC、TG、LDL-C呈负相关(P<0.01)。提示血脂升高与内皮功能受损关系密切。已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TC、TG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L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致病原因主要在于氧化修饰的产物即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8],因其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并与其形成免疫复合物,促进泡沫细胞[9]的形成;还具有高度的细胞毒性,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可引起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ox-LDL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κB,诱导内皮表面黏附分子,产生单核细胞趋化性蛋白,促进血液循环中炎性细胞的黏附,并进入血管壁,释放活性氧,使NO快速氧化失活;同时还损伤NO合酶(NOS)的信号转导活性,使NOS表达下调,NO合成减少。另外,ox-LDL可明显刺激内皮细胞表达和释放内皮素,产生缩血管效应及血管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因此,血脂升高可能是早期以及永久性的内皮细胞激活和功能障碍的加速剂。

3.4 保利尔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CRP水平的影响 保利尔胶囊是纯蒙药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由广枣、丹参、肉豆蔻、土木香、红花、牛黄、麝香等21味药材组成,其中广枣具有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抗心肌缺血,保护心功能等作用[10],主要用于气滞血瘀,胸痹作痛,心悸气短,心神不安等症;丹参能活血化瘀,活血通经,去瘀止痛,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提高纤溶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和降血脂等作用[11];肉豆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土木香健脾和胃,调气解郁;红花能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红花黄色素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牛黄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诸药合用,起到扩张冠脉,缓解冠脉痉挛,增加冠脉血供,减少心肌耗氧,降低血脂,抗凝等作用。动物实验证实[12],保利尔胶囊不但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C的含量。提高血清中HDL-C含量,同时还能使高脂血症动物血液黏度降低,凝血时间延长,抑制血小板聚集。说明保利尔胶囊对脂质代谢的调节可能是多环节的,揭示对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防治将有很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保利尔胶囊使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EDD明显改善,CRP明显降低,提示保利尔胶囊有显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1] 邢界红.保利尔胶囊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9(2):1-2.

[2] Celermajer DS,Sorensen KE,Gooch VM,et al.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t risk of atherosclerosis[J].Lancet,1992,340:1111-1115.

[3] Jin ZG,Ueba H,Tanimoto T,et al.Ligand-independent activ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by fluid shear stress regulates activat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J].Circ Res,2003,93:354-365.

[4] Anderson AD,Uehata A,Gerhard MD,et al.Close relationship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the human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circulations[J].Am Coll Cardiol,1995,26:1235-1241.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67-1468.

[6] Uaren NG,Grake T,Lefroy DC,et al.Reduced coronary vasodilator function in infracted and normal myocardium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N Engl J Med,1994,331:222-227.

[7] 冯宗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的慢性炎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5):393-394.

[8] Johes SA,Donnell VB,Wood JD,et al.Expression of phagocyte NADPH oxidase components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Am J Physiol,1996,27:1626-1629.

[9] Mougenot N,Lesnik P,Nataf P,et al.Effect of the oxidation state of LDL on the modulation of artery vasometer respohse in vivo[J].Atherosclerosis,1997,133:183-186.

[10] 李卓明.复方广枣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2):1387-1388.

[11] 律颖,贾敏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药理和临床研究[J].心脏杂志,2000,12(5):418.

[12] 韩大庆,周丹,刘伟,等.保利尔胶囊的药效学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2):36-37.

猜你喜欢

利尔内皮细胞内皮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我没错”和“我应该”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我们可是朋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