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71例临床报告

2012-11-08郭真真石亚君马燕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波群器质性时限

郭真真,石亚君,马燕兰

(解放军总医院1.心电图室;2.护理部,北京100853)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是在心电图描记工作中常见,又易被忽视的一种室内传导异常,其临床意义应视心脏其它方面情况而定。虽可见于正常人,但心脏病患者更为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71例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患者的表现形式及病因特点,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中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71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6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9±19)岁。

1.2 诊断标准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心电图诊断标准为成人QRS波群时限>110 ms,8~16岁儿童QRS波群时限>90 ms,8岁以下儿童QRS波群时限>80 ms,且达不到右束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1]。

2 结果

2.1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年龄结构

71例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患者年龄14~82岁。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发生无年龄差别:40岁以下23例(32%);40~60岁21例(30%);60岁以上27例(38%)。单纯性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在各年龄段的发生率分别为35%、33%、30%。

2.2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疾病种类

本资料显示,40岁以下组,无器质性心脏疾患及正常人18例,占78%;60岁以上组,高血压、冠心病16例,占59%。肾脏疾病及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亦可见到。肾脏疾病9例,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2例(均70岁以上)归为高血压组;恶性肿瘤化疗组多见于60岁以下患者。器质性心脏病17例,其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者多见于60岁以上者;先心病及心肌病变偏年轻。另外,1例43岁重症支气管肺炎、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气管插管术后)归为器质性心脏病。

表1 71例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疾病分析 例次

2.3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心电图表现形式

单纯性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26例(37%),正常人及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者12例。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基本节律为心房颤动者3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ST-T改变22例中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3例(59%);合并心电轴偏移14例,其中,左偏5例,右偏8例,不确定1例;合并STT改变及心电轴偏移6例患者均为先心病、心肌病。

3 讨论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可由心肌坏死、纤维化、钙化、浸润性病变或血供减少引起,亦可由浦肯野纤维系统或心室肌细胞与浦肯野纤维交界处弥漫性心室肌传导障碍所致。由此可见,发生室内传导阻滞的部位分布广泛,其心电图表现为两种类型:暂时性和永久性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2]。

文献显示,在健康人群中,QRS波群的时限可长达110 ms甚至120 ms,且通常情况,QRS波群的时限男性大于女性,显示单纯性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常发生于年轻男性[3]。高血压的发生率、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4]。60岁以上的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发生以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为主,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患者均存在心室轻微异常(室壁增厚或心室扩大),严重者出现心功能不全,造成传导系统的复杂延缓或局部心肌传导减慢,引起QRS波群时限延长但形态正常。一组研究结果显示,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时有70%的患者可见到心绞痛发作过程中QRS波群的时限常常短暂延长[5]。心绞痛发作时出现急性心肌损伤,心肌缺血损伤区传导速度减慢,QRS时限增宽达120 ms,但心绞痛缓解后,QRS时间迅速恢复正常[6]。心肌梗死超级性损伤期出现的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亦属于暂时性的,发生坏死性Q波时,QRS很快变窄;然而,陈旧性心肌梗死出现的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为永久性的,QRS波群时限延长提示梗死周围阻滞。动物实验研究和人体研究的结果均表明,梗死区传导延缓的部位是传导系统而不是心肌本身;另外,Kadish等的实验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区的心外膜的传导是缓慢的[7]。肾脏疾病引起水钠潴留、高钾血症导致细胞间传导所依赖的钠离子通道数目减少,传导减慢。若电解质紊乱纠正,血钾降至正常水平以后,QRS时限迅速变窄,其所诱发的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多为暂时性的。糖尿病导致的全身微血管的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灶性坏死,发生室内传导阻滞[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电解质紊乱,血钾浓度增高,出现传导减慢。

本研究结果表明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发生无年龄差别,但男性患者多见。40岁以下,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疾患及正常人;60岁以上,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合并ST-T改变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资料显示:若存在缺血,QRS波群轻度增宽(>3~5 ms)可能对缺血的检测比单独ST段改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9]。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多为特宽型室性期前收缩、特宽型室性心动过速;若出现一侧心室或全心扩大时,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病变部位呈弥漫性分布,预后较差,其临床意义比一般束支传导阻滞更为重要。

[1]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律学会.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国际指南2009[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28.

[2]卢喜烈.一种值得重视的常见心室内异常传导——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J].心电学杂志,2010,29(2):164-166.

[3]Surawicz B,Knilans T.周氏实用心电图学[M].郭继鸿,洪江主译.5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2.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5]Michaelides AP,Dilaveris PE,Psomadaki ZD,et al.QRS prolongation on the signal-averaged electrocardiogram versus ST-segment changes on the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which is the most sensit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marker of myocardial ischemia?[J].Clinical Cardiology,2009,22(6):403-408.

[6]卢喜烈,杨庭树.心电图诊断分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64.

[7]Kadish A,Balke CW,Levine JF,et al.Activation patterns in healed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 Res,1989,65(6):1698-1709.

[8]周英,曹洪梅,张敏.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002-3003.

[9]Cantor A,Goldfarb B,Mai O,et al.Ischemia detection in women: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xercise QRS duration changes[J].J Electrocardiol,1998,31(4):271-277.

猜你喜欢

波群器质性时限
基于ResNet与BiLSTM的心电QRS波群检测方法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平行时空
《思考心电图之164》
《思考心电图之162》答案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型优化与曲线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