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内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2012-11-08韦方罗罕李安杰周永刚梁青龙周松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室速脐血室颤

韦方,罗罕,李安杰,周永刚,梁青龙,周松

(1.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贵阳550002;2.武威市人民医院内科,甘肃武威733000)

近年来,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促血管生成因子或干细胞移植到缺血区域,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达到所谓“分子搭桥”的治疗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疾病已经达80多种,在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神经系统损伤、组织器官修复、糖尿病、血管疾病及心脏病等的治疗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1]。但是干细胞移植后是否会打破正常心肌的电活动而引起心律失常尚无定论[2]。本文旨在探讨冠状动脉内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40例,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弥漫病变,均无介入手术及冠脉搭桥指征。年龄47~72岁(56.4±8.8)岁,男28例,女12例。随机分为内科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选择左前降支(LAD)为干细胞移植靶血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及基础心功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排除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全部患者知情同意并接受手术。

两组患者均规律服用阿司匹林,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硝酸脂类,利尿剂等,每日服用剂量及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提取与制备 所有脐带血均来自贵州省人民医院妇产科,采自无妊娠并发症,身体健康,新生儿足月分娩(37~40周)孕妇。均为捐献者自愿捐献,且同意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一次性血袋采集脐血80~120 mL,6 h内分离,采用60 g/L羟乙基淀粉沉淀及1.077 g/L 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两步分离法,吸取中间含单个核细胞的白膜层,PBS洗2次,全程严格无菌操作,分离好的干细胞在30 min内注入冠状动脉内。1.2.2 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手术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桡动脉穿刺建鞘,通过指引导管经钢丝ATM(日本医疗器械公司泰尔茂Terumo Corp)将非快速交换球囊(overthe-wier,美国强生Cordis公司)超选择到左前降支,退出钢丝,4~6 ATM充盈球囊,经球囊中央孔将5 mL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缓慢灌注3 min至前降支。全程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1.2.3 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术前,术后1周,术后8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24 h 12导联同步动态HOLTER型号SDD-12A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由长春时代数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心律失常的判断按照Lambeth会议标准,评分参照Wang等[3]的评分规则。具体如下:①0分,无心律失常;②1分,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指1 min内发生3次以下的室性期前收缩);③2分,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指1 min内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④3分,偶发室速(指1 min内发生3次以下的室速);⑤4分,频发室速(指1 min内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室速)或偶发室颤(指1 min内发生3次以下的室颤);⑥5分,频发室颤(指1 min内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室颤)或死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6±3.2)min。移植后1周、8周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移植前(P <0.05、0.01),移植后8周时心律失常评分较移植后1周降低(P<0.05)。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评分比较 ±s,n=20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评分比较 ±s,n=20

与对照组比较,a:P <0.05,b:P <0.01;移植后8周与1周比较,c:P <0.05。

组别 移植前 移植后1周 移植后8周对照组 2.80 ±0.75 2.91 ±0.96 2.87 ±0.73实验组 2.88 ±1.05 1.67 ±0.71a 1.07 ±0.43b,c

3 讨论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丢失,损伤的心肌被纤维瘢痕取代,由此而导致的结构和电重构是导致心力衰竭(心衰)进展及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常用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虽有一定效果,但都不能代替坏死的心肌细胞,因而疗效有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细胞研究的深入,大量动物实验和基础研究证实可通过干细胞移植技术,使干细胞在瘢痕组织内分化为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替代坏死心肌,从而改善心功能[4]。脐血干细胞因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几乎无免疫原性、多向分化潜能、移植成功率高等优点,是近年来倍受瞩目的理想移植细胞[5],因此本研究选择脐血干细胞。

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猝死是冠心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干细胞移植后是否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也是人们所长期关注的。体外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向心肌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可记录到INa电流,可能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6]。但活体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干细胞移植并未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7]。本研究结果表明,移植后1周、8周心律失常评分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而移植后8周时心律失常评分进一步降低,说明脐血干细胞移植不但没有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反而有助于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究其原因,可能与干细胞移植后心功能改善及心肌灌注改善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Tse W,Laughlim MJ.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a new alternative option[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05(1):377-383.

[2]Menasche P,Hagege AA,Vilquin JT,et al.Autologous skeletal myoblast transplantation for severe post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3,41(7):1078-1083.

[3]Wang GY,Wu S,Pei JM,et al.Kappa-but not delta-opioid receptors mediate effects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on both infarct and arrhythmia in rats[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1,280(1):H384 -391.

[4]Strauer BE,Brehm M,Zeus T,et al.Repair of infarcted myocardium by autologous intracoronary 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humans [J].Circultation,2002,106(15):1913 -1918.

[5]Ma N,Stamm C,Kaminski A,et al.Human cord blood cells induce angiogenesis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NOD/scid-mice [J].Cardiovasc Res,2005,66(1):45-54.

[6]Satin J,Kehat I,Caspi O,et al.Mechanism of spontaneous excitability in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derived cardiomyicytes[J].J Physiol,2004,559(pt2):479 -496.

[7]史力生.自体骨髓干细胞心肌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电生理特性表达及对心律失常影响的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室速脐血室颤
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不同导联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
一例室速患者床边除颤的护理进展
脐血IgE及母血IgE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白细胞介素-6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