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体育旅游对旅游业影响初探

2012-10-17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兴华

中国商论 2012年18期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体育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兴华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能看见体育的影子,体育运动对我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家体育和旅游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1 体育旅游简介

体育旅游通常被定义为以非盈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主要内容是去往某一目的地观摩或者参与相关主题的体育活动。体育旅游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合理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是旅游业和体育业有机结合的主题旅游产物,已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根据旅游者出游目的的不同,我们通常把体育旅游者划分为以下几种,这几种体育旅游者则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体育旅游类型:一是参观旅游胜地的旅游者,这些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是参观心中向往已久的体育胜地;二是自发开展体育活动的旅游者,这一类旅游者的显著特点是自发前往某一目的地开展相关体育活动;三是体育赛事的旅游者,这一类旅游者以各国运动健儿为代表,其主要目的是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赛事;四是观摩赛事的旅游者,其主要目的是观摩某一目的地有组织的体育赛事。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既具备一般旅游活动的一些如审美、异地和流动等本质特性,更具有自身的一些突出特点,包括专业性、直接参与性、健身性等。其中重复性是指旅游者能够多次到某一旅游地点观摩或者参与某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或比赛。参与性则表现在旅游者通过自身的直接参与和体验,借助相关的体育辅助手段,切身体会体育旅游的乐趣。专业性则集中体现在体育旅游参与者需要掌握相关的体育技术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观赏或参与过程中熟练运用。挑战性则预示着需要参与者在一些体育旅游项目中(如攀岩、蹦极等)具备一定的胆量和意志力,以帮助其完成体验。健身性是说体育旅游具有相应的强身健体的功效,旅游者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够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愉悦。

2 新形势下体育旅游的发展

随着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加上我国民众的生活余暇时间呈现出不断延长的趋势,外出参加各种体育旅游活动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人们外出观摩或者参与体育运动或比赛、到海边或河边游泳、到异地登山或骑马、到人工雪场或天然雪场滑雪等体育休闲活动变得日益频繁,体育旅游产业化的基础已基本形成。

自从2000年以来,国家开始大力倡导假日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假日经济的强劲增长点,消费者的旅游观念逐渐从单纯的观光和购物转变为一种更加积极和理性的健康理念,传统的旅游项目需要推陈出新以适应当前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久前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已初步描绘出我国在新世纪体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以往可供全民健身的体育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已无法满足需求,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希望能够接触更多新的特色项目,如探险、滑板、滑冰、冲浪、飞镖和滑翔等。学生群体是一个重要的需求团体,他们往往更希望接触新鲜的体育旅游项目,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学生群体的年龄段和经济状况,组织开展如异地的远足、骑行、探险、攀岩、摔跤等专项体育旅游活动,少数民族地区可根据自身风俗开展骑马射箭、民间马球等活动。为了丰富假期生活,使学生群体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放松,可以设立学生假期体育健身消费中心,满足相应的消费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丰富的资源为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前后,我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国外的新型旅游健身项目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先进的旅游管理和组织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对我国的体育旅游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在这种前提下,我国应加快体育旅游的发展步伐,积极向世界潮流看齐,重视国内体育旅游市场,这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全民健身的普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3 新形势下体育旅游对旅游业的影响

体育旅游对国家的旅游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是通过贸易和非贸易两条途径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外汇收入。例如,在举办奥运会这一国际重大赛事的过程中,企业单位的商业赞助、电视转播权的出售、赛会门票收入以及各类纪念品的销售收入构成了奥运会组委会收入的四大方面。其次,体育旅游可以有效地增长就业机会。就业问题不仅关系每一个劳动者的生存权利,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个经济体的就业能力的大小关乎政局稳定。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与其相关的运动器材贸易、体育服装产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化服务、建筑业、邮电事业、金融等产业的结合发展。体育旅游属于综合性服务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创造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根据欧美相关学者的系统模型理论我们知道:旅游业增加3美元的收入便可以增加一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因此,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对于安置劳动力必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生活始终是人们旅游活动的重点内容,社会文化的支持是现代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因为,世界各国的人们几乎都有着了解异域文化的兴趣和动机,这种对于不同文化的追新猎奇的心理一旦运用于学习不同文化的具体活动中,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此同时,本民族的文化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通过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深入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也逐渐提高,也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三维一体化管理。有关组织对于文化古迹和民间艺术的综合评价与论证,社会各界对修复和维护文化遗址的大力动员和资助,民族文化的系统保护工作被纳入各级政府的城乡总体建设规划之中,传统体育团体活力的恢复,都意味着社会文化资源的保护逐渐得到了社会层面的战略性重视。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基础条件之一。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使现代人的身心压力巨大,每个人都希望压抑的生存环境能够有所改变,体育旅游这一健康生活方式正是调节生活的良方之一。体育旅游对环境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是保证国民的人体健康,旅游地点的环境质量标准应明显高于一般生活与生产环境标准。经济效益来源于自然环境、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的维护、恢复和修整,更在于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得到的充分重视。

4 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的调整

4.1 体育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我国面积辽阔的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海滨、河流、湖泊、水库等体育旅游自然资源是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依托。一方面,应该根据各地情况设立各级体育旅游主题公园,以发展休闲型体育旅游为重点,在大力发展广大青少年体育爱好者喜欢的野营、攀岩、蹦极、探险、跳伞、滑冰、滑雪、滑草、滑沙、热气球、赛马、冲浪、帆船等新兴体育旅游项目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适合中老年人参与的如登山、徒步旅行、垂钓、海水浴、游泳、划船、骑自行车等大众化的休闲健身体育旅游项目。

应当把高水平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申办和举办放在重要的位置,一系列观赏型和竞技型的体育旅游项目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体育旅游产品的品牌化进程,同时也能有效带动入境体育旅游和国内长线体育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应该重点开发国内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特别是对于参与性强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的积极大力推广,可以很好地弥补观赏性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的不足,更好地形成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群。大中城市也可顺势在其近远郊区建设综合性体育娱乐场,这种短线的体育旅游往往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迎合各种收入阶层群众的体育旅游休闲需求。

4.2 大众体育旅游需求水平的提高

首先是依据全国各地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开发具有差异性的体育旅游产品,满足社会不同收入阶层对体育旅游产品的差异化需求。其次是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闲暇时间分配情况,采取长短线体育旅游产品有机结合的方式,把长线体育旅游精品设置在旅游胜地,短线旅游产品则因地制宜穿插于全国各地,这样,便可满足各地居民在不同闲暇时间段的不同需求。再次是要把营销宣传放在突出位置,以增进人民群众对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起其消费兴趣。在如今的多媒体时代,体育旅游产品的促销手段明显显得过于单一,宣传渠道没有充分打开,相当一批较有旅游价值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没有得到有效评估。体育旅游黄金品牌的形成需要大量、有效、全方位的营销宣传。

4.3 体育旅游人才的多途径培养

新形势下各行各业最需要的就是人才,目前我国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大力开发和培养体育旅游专业化人才。各地高校可酌情开设体育旅游专业或相关课程,体育产业管理部门也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办体育旅游培训机构,以满足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开发需求。从长远角度出发,体育院校和旅游学校可以进行互利合作,在发挥双方的师资优势的前提下,培养掌握过硬的旅游学、体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体育旅游行业所需的资源开发、管理、营销等实践能力和素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4.4 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力扶持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出台对体育旅游产业的扶持政策,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体育旅游市场的开拓作为国家旅游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政府的相关管理和职能部门要明确各自在体育旅游产业监管过程中的职责,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者行为,依照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体育旅游事业的有序发展;立法部门要对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进行充分的落实和调整,以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体育旅游服务环境。

[1]张鲲,张西平,朱恺.关于我国开展体育旅游的市场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5(05).

[2]曲天敏.试析体育旅游与旅游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0).

[3]杨强.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05).

[4]朱红香.体育旅游的界定及归属问题[J].体育学刊,2008,15(08).

[5]汪德根,陆林,刘昌雪.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02,17(01).

[6]廖春海.我国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走向[J].体育学刊,2011,18(04).

猜你喜欢

旅游者旅游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