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学法

2012-10-15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

潘 沁

摘要: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方向。本文从教育过程学的角度,运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具体探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和角色教学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43-02

从教育过程学的角度说,教学活动要依次实现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再由教学体系向教学方法转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思路是:首先分析中国国情和现实基础,理解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接着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做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考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向马克思主义要立场、要观点、要方法,在现实基础上重新实现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做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路径同时也是教学体系向教学方法转化的逻辑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别强调采用问题教学法总揽教学内容的整体性,采用比较教学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采用导读教学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采用角色教学法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把握住这样一条逻辑思路,教师就抓住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点“化”之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完整、准确、生动地讲授教学内容。根据这条逻辑思路,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举要介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问题教学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课堂上具体表现为教师带领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问题以浓缩的形式整体性地包含了中国实际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和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地设计问题、展开问题、回答问题,用问题意识统揽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课堂讲授以问题阐述为中心,师生针对问题进行互动和对话,可以做到以点带面,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概论》课教学除了总论部分要交代“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四个总问题之外,分论各课次还必须设计和阐述中国特殊国情和时代背景下的具体问题,涉及革命、建设、改革,内政、外交、国防,以及治党、治国、治军,这些具体问题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设计起点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中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中国社会主义不能照搬经典作家的论断和现成结论,教育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市

场、国家和社会达到结构性和谐的状态,由此出发,引申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探索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实现国家重建、最广泛地发动社会依靠力量作为基本的问题视阈,这个问题视阈可以囊括分论各章的具体问题。例如,建立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需要三个条件,即打破地主经济对传统市场体系的钳制,更高效率的现代工业体系,以及基层市场向高层市场的成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演出三个具体问题,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问题、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向问题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

二、比较教学法

问题的现实起点来自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采用比较教学法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多角度的对比,让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国情的对比应该包括中、西、马三个角度,把当时的中国国情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条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苏东模式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中国的特殊实际出发思考中国的具体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分组安排学生从三个方面查找资料、阅读文献,教师在集中梳理学生准备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讲解中国的历史传统、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特征与当时中国国情的不同之处,启发学生发现中国自己的问题和解决中国问题的现有条件。比如,在《概论》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专题的授课中,讲清楚传统中国、现代化起步阶段的西方国家以及苏东走上社会主义之前的社会经济结构,让学生明白传统中国的基层市场密度低于西方,但高于俄国,近代中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表明传统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既不能象英法等国那样完全依靠市场进行资源积聚,也无法象苏俄那样全靠超市场的国家力量完成积累。通过国情对比,促使学生更真实、更客观地认识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三、导读教学法

新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每一章后面都有推荐的阅读书目,教师根据问题展开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进行导读讲解,带领学生向经典作家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导读的第一步是教师设置若干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原著,这些题目不要多,关键是在逻辑上环环相扣,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写下读后感,教师在阅览读后感和听取典型发言的基础上,依据问题设置的逻辑条理清晰地推导出反映经典作家精神实质的结论。例如,在《概论》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讲解中,选择《(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论粮食税》、《新民主主义论》的相关内容,依次设置三个思考题:马克思是在什么条件下否定市场经济的?列宁如何把市场机制和社会化大生产联系起来?毛泽东又为什么在国家主导作用下保留了市场作用?教师通过阐释这三个一连串的题目,可以有说服力地从理论上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是无条件地否定市场经济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否定或认可市场经济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下作出的历史判断,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市场、国家和社会达到结构性和谐的社会形态,这就把马克思主义讲活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

四、角色教学法

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喜欢表现自我,教师根据解决本专题所设定问题的需要,布置一定的情景,给部分学生在其中分派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揣摩和思索问题的最终答案,亲身体会和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同上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授课中,首先设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情景,设定一家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转轨前后完成同样的生产任务并卖到农村;接着指派学生扮演计划干部、国企负责人、村干部、工人、农民、科技人员,明确告诉学生他的角色在转轨前后的不同社会经济功能;然后由学生自发性地围绕生产任务和城乡流通执行角色功能,教师提示未扮演学生应观察的项目,并指定观察结果报告,以保证表演后的讨论与分享效果;演出后,教师即引导角色扮演者与观察者进行课堂讨论,对演出过程中不同角色在转轨前后的处境和当时表现出来的现场说词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市场在传递生产信号方面的準确性和商品流通方面的高效率。再如,在《概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按照全国“两会”的提案、议案产生程序,分派5名大学生扮演人大代表、代表团负责人、人大常委、人大主席团成员、相关事务行政部门列席负责人,让其余学生按照正常人大议案的格式,撰拟议案,发动大家设法通过局域网递交到扮演人大代表的学生手上,进入人大程序。通过“E两会”模拟表演,可以让大学生真切地感受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采用角色教学法,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简单、直观和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深思和感悟,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行为养成。

参考文献:

[1]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连生.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陈若松.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设计元素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