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合理论视角下贵州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2012-08-03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文彬

中国商论 2012年18期
关键词:区域间空间布局经济区

贵 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蒲 文彬

1 竞合理论在区域经济关系中的理论分析

现代竞争方式体现为深层次的合作与竞争,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其战略目标是使市场中多方参与者都获益,实现“共赢”格局。美国学者亚当·布兰顿伯格和巴里·内尔布尔于1996年首次提出“竞合”理论,用于研究企业间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区际经济关系是指:不同区域间形成的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的关系。不同的区际经济关系对区域间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区际间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冲突两种关系。在开放与封闭中,各区域都认识到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好处,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区域间的合作与冲突是基于各自的经济利益,相互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区域要素竞争以及市场封锁等。竞合理论认为,各利益主体之间既有利益一致之处,同时又有相互冲突的地方。在竞合状态下,区域间的合作能产生正的价值量,而价值总量的产生与相互间合作的深度、程度成正比。

2 竞合理论在贵州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2.1 贵州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布局

(1)黔中经济区:该区以贵阳和安顺为核心城市,同时吸纳都匀、凯里、毕节等卫星城市为支撑的核心区。发挥其在资本、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其对整个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作用。

(2)黔北经济协作区:该区以遵义、铜仁地区为主要区域,发挥其连接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努力构建成为连接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经济走廊的作用。

(3)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该区以毕节、六盘水、兴义为主要城市,充分发挥其在能源、资源较为富集的优势,努力打造成为贵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基地。

(4)“三洲”民族地区:贵州的黔东南州、黔南州以及黔西南州,聚居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积淀丰富的民族原生态文化,可建设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族原生态文化重要基地。

黔中经济区处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火车头”地位;黔北经济协作区是连接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的经济走廊;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和“三洲”民族地区要建设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两翼。

2.2 贵州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区域经济联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各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不同。区域差异凸显区位优势,导致区域分工,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部门。区域之间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但就贵州经济发展新的空间布局来看,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如下。

(1)区域内经济增长点的带动和辐射力弱。黔中经济区作为贵州经济基础最好、区位条件最优的区域。其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以及交通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可是其内生的活力和实力,远未发挥和呈现出来,因而,其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仍有局限。另一方面,省内其他经济区域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之中,致使贵阳市这个黔中经济区核心城市的首位度不明显,制约了该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差异性不明显。通过研究发现,贵阳市的产业结构与遵义市、都匀市、毕节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趋同现象,这一方面加大了各区域间对技术、人才、资源的相互竞争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从垂直和水平的产业分工来看,产业的价值延伸链条和价值的延展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区域间合作共赢的格局未能得以实现。

(3)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耦合性差。区域空间结构是由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它们具有特定的经济内涵和相应的功能。贵州经济发展新的空间布局中,黔中经济区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其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其次,黔北经济协作区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经济走廊,其延伸性尚未很好地体现;最后,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和“三洲”民族地区,两翼特色尚不明显。因而,在新的整体区域构建下各区域间总体上尚未形成功能互济,协作一致的发展机制。

(4)区域间要素流动性差。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反映了区域经济运动的物质构成和物质变换,它是支撑、构成区域经济系统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区域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地理空间上进行,不仅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需要把分散于地理空间上的相关资源和要素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经济活动过程,而且各种经济活动之间也需要相互联系与配合。但就目前发展的境况来看,贵州各区域间为了各自的发展,地方保护主义观念仍旧较深,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和阻隔。

2.3 贵州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设计

(1)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贵州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涉及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等级别不等的九个行政区。政府间协调发展机制的形成是实现贵州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像贵州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各区域间正处于发展和磨合的初期,强化“政府引导”,构建区域间合作共赢的相应机制。随着市场力量进一步强大,倾向于市场需求的诱致型变迁方式。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向提供基础设施、法制规范等的环境建设上。通过政府和市场力量的相互带动,逐步推动区域协调机制的形成。

(2)区域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是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和条件下,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与组织在空间上分布与组合的结果。集聚与扩散效应是制约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机制。集聚效用是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趋向于集聚的作用力及其作用的结果。它会导致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企业、产业部门不断向优势区位移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极或增长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扩散效应是指促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由地理空间上的过渡集聚转而趋向分散分布的作用力及作用的结果。贵州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集聚效应在逐步显现,但扩散效用还远没显现,这既需要政府间的相互协作,又需要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完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3)区域市场网络体系的构建。黔中经济区要真正实现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带动,关键就是要打造它的经济增长实力与协作力,努力构建区域内的市场网络体系。首先就是要大力发展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经济实体,通过经济元的培育和发展,为市场网络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其次要构建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市场,通过市场本身的发展和完善,为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提供所需的经济要素,促进其发展和壮大;最后是要通过政府营造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促使经济实体以及市场都得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从而真正促成市场网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4)区域间产业整合与规划设计。贵州经济发展新的空间布局中,各区域间产业结构较为趋同。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产业链的宽度和深度不合理;产业链发育程度不充分,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底端;产业链控制能力不强,整体竞争力弱。因此,构筑区域间合理的产业结构,做好产业整合与规划设计,对提升贵州区域经济间产业链的价值度,整合产业整体能力和实力具有积极意义。

(5)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原则设定。区域经济合作以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开发利用各地区的资源,合理配置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区域经济合作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自主原则。任何交换关系都是以其主体的自主平等地位为前提的。②整体性原则。它要求在组建、发展和改造区域经济合作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始终发挥区域经济合作系统的整体功能。③层次性原则。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时,一定要遵循整体与层次、层次与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的关系。④经济效应原则。从宏观上看,可以统筹规划,进行生产力的再布局,充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因素,取得布局经济效益。区域间经济合作原则的设定,为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贵州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新的定位,但区域间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协调发展应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空间结构的优化,市场网络体系的构建以及经济合作的原则设定等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才能使贵州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共赢格局。

[1][美]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白明,王孝平.黔中经济区现状、问题与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05).

猜你喜欢

区域间空间布局经济区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民营国际教育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常喝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试说幼儿园区域间各个区角学具制作与环境布置
空间布局图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外电入鲁后山东电网与互联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