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2012-04-29周林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32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精神障碍健康教育

周林艳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方法 对比50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与非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心理状态,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并评价效果。结果 研究组父亲和母亲HAMA和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母亲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高于父亲(P < 0.05),干预后父亲和母亲的HAMA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1)。干预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 0.05)。 结论 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 精神障碍;青少年;心理状况;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105-02

青少年患精神疾病,出现行为和认知异常对其自身心理和生理发育成长造成严重制约和影响,并同时给家庭带来严重打击。家长尤其是父母是青少年最具天然优势的治疗辅助角色,父母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青少年精神障碍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患者家庭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社会压力以及治疗的经济负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直接会对青少年患者的治疗、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我科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旨在探讨改善家长护理知识及心理状态,提高青少年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50例,年龄12~18岁,平均(15.37±1.53)岁,其中男18例,女32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制定的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以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双亲家庭;父母与患者长时间共同生活;排除精神障碍及器质性疾病。共纳入100例父母,其中父亲和母亲各50例,年龄29~58岁,平均(38.92±7.84)岁,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非精神障碍青少年父母100例,平均(35.53±6.82)岁,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同研究组。两组父母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方法

1.2.1心理状况评估对两组父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研究对象的焦虑和抑郁状况。

1.2.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分为两个步骤:(1)集体教育:对所有精神障碍患者父母分为20人一组或按病种分组,进行医院环境、探视要求、治疗手段及精神障碍疾病介绍、发病原因、诱因、用药指导、发作应急处理、护理方法等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每次一组,事先制定统一的宣教内容,并印制相应的健康宣传单,发放给每位患者父母,宣教后接受患者父母提问,并记录和解答。(2)个体化教育:①针对每位患者父母心理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心理状态较差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情绪的家长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压力来源并进行疏导;②对心理状态尚可的家长可按病种分组进行团体式讨论,就同种疾病的治疗、康复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沟通,每次讨论定一个主题,包括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发育特点、亲子交流技巧、家庭治疗注意事项、行为问题应对等。

1.3评价标准[2]

研究组干预前后均进行一次心理状况评估,HAMA总分<7分为正常;7~14分为有焦虑可能;>14分但≤21分焦虑;>21分但≤29分为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HAMD总分<8分为正常;8~20分有抑郁可能;>20分但≤35分抑郁;>35分严重抑郁。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综合评价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状况。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总分越高症状越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两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

健康教育干预前研究组父亲和母亲HAMA和HAMD的评分处于焦虑和抑郁的临界,对照组父亲和母亲HAMA和HAMD的评分均处于正常范围,研究组父亲和母亲HAMA和HAMD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比较

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母亲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高于父亲(P < 0.05),干预后父亲和母亲的HAMA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1),见表2。

2.3干预前后研究组SCL-90评分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 0.05)。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讨论

青少年处于意识和行为成长的关键时期,罹患精神疾病对其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创伤。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获得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而父母的交流、教育和护理起到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大于疾病本身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患者家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异常和负面情绪增加,行为粗暴,悲观情绪加重,将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加重病情。因此,重视患者家长的心理状态是治疗的关键[3]。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恐惧、焦虑,社会舆论、压力造成的悲观、抑郁甚至强迫、敌对、偏执等不良情绪,是患者父母主要的心理问题来源[4]。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父母的HAMA和HAMD评分偏高,处于疾病状态的临界,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患者父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增加,甚至部分父母已出现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SCL-90评分从9个层面对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包括了心理、社交、行为和身体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的心理状态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各方面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反应,尤其以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的影响最为明显,表明患儿父母总体心理状态较差。母亲焦虑和抑郁的心理较父亲更明显,HAMA和HAMD评分更低,这与母亲作为女性对感情和变化更敏感,情绪更易受到影响,根据观察也表明,对患儿的照顾和陪伴更多的是由母亲完成,与患儿相处的时间更多,面对患儿疾病的异常或紧急状态的几率更大,在精心照顾和处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应激和创伤更为明显[5]。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学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缓解因为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及家属达到身体及心理上更好的健康状态[6]。精神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具有特色性,因此,不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家属的健康教育需要有针对性。本研究采用了集中教育和个体化教育的方式,依托科学的心理评价量表,在了解患儿家属具体心理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宣传教育。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患儿父母的HAMA、HAMD及SCL-90评分均显著改善,大多数父母的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精神疾病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认识中是一种会带来羞耻感的疾病,缺乏对这类疾病的正确认识,缺乏治疗的耐心和信心。因此,健康教育应从全面介绍精神疾病的成因、特点及治疗开始,让患儿父母获得对此类疾病系统科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供对患儿生活方面照顾、康复、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使患儿父母获得知识及行为上的指导。再针对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心理辅导或团体式的互助讨论,进一步地解决患儿父母心理上的困扰,在讨论和经验交流中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和群体的智慧支持,消除内心孤立感,从而改善面对患儿的心态和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S].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3]王梅,王玲,何海英. 北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调查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691-1693,1757.

[4]陈雷音,罗学荣,韦臻,等. 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家庭功能特点[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2):209-211,214.

[5]白春玉,张迪.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孤独感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73-474.

[6]师凤彩. 儿童精神病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4):393-394.

(收稿日期:2012-06-05)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精神障碍健康教育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