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家礼老中医辨治耳鸣、耳聋注重脾胃的学术经验

2012-04-13苗建英陈家礼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陈老运化陈皮

苗建英,陈家礼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24)

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消失。二者在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中医认为二者病因病机基本相似,所以多一并论治。因肾开窍于耳,认为与肾关系密切,形成了医家多从肾论治的诊治的特点。陈家礼老中医是山西省名老中医,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陈老治病讲求整体辨证,推崇东垣“内伤脾胃,百病始生”观点,认为脾胃健旺则百病不生。笔者跟师学习,发现陈老在治疗本病时,不忘脾胃,注意到脾胃功能失调及其病理产物痰湿郁火对本病的影响。存在以下辨治特色,分述如下。

1 病例举隅

1.1 从肾辨治,不忘脾胃运化

季某,男,65岁。既往有糖尿病史、高血脂,耳鸣数月就诊,鸣声如蝉,腰困,舌淡苔薄白,脉沉弦。诊断:耳鸣(肾精不足、耳窍失养)。治则滋补肾精。一诊:拟方如下:生熟地各18 g,山药12 g,山茱萸12 g,茯苓 10 g,泽泻 10 g,丹皮 10 g,麦冬 10 g,青蒿 12 g,枸杞 15 g,沙苑子 15 g,柴胡 9 g,蝉衣 4 g,丹参 30 g,陈皮10 g。5剂,水煎服,早晚两次分服。二诊:患者症状同前,舌淡苔薄腻,脉沉弦。上方加磁石12 g,五味子 10 g,砂仁 4 g,焦三仙各 15 g,木瓜 5 g,5剂,水煎服,早晚两次分服。三诊:耳鸣晨起减轻,但仍腰困,活动后疲乏无力,纳食略减,舌淡苔白腻满布,脉沉弦。上方减青蒿、木瓜、五味子,加姜半夏10 g,枳壳10 g,砂仁改5 g,竹茹6 g。5剂,水煎服,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老年男性,本肾精渐衰,既往又患糖尿病史。糖尿病中医属消渴,多认为久病及肾,从舌脉分析当从肾论治。故选方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其方妙在立法后,并非一味纯补,而是在滋补中少佐使陈皮、柴胡理气开胃疏肝之品,有助于滋腻之品的运化吸收。二诊加磁石、五味子入肾的同时,因磁石为矿物药,易伤胃气,所以加用焦三仙、砂仁,加重护胃力度,三诊症状减轻说明从肾论治有效,但从舌苔判断药物仍有碍胃之嫌,所以去青蒿、五味子加姜半夏、枳壳、竹茹辛开化痰理气之品。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陈老在潜镇补肾同时,注意到滋腻、重镇药物对脾胃的影响,在补的同时注意保护脾胃,加消食行气之品,一则防止药物伤脾胃,二者行气助脾胃运化药力,达到好的治疗目的。

1.2 气血不足,重在健脾生血

王某,女,大三考研,用脑过度,出现耳鸣1 w就诊。伴偏头痛,心悸、寐差,口淡唇红,舌淡苔薄白微腻,脉沉细。病属耳鸣、心悸(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治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拟方如下:黄芪15 g,太子参 12 g,白术12 g,茯苓神各 15 g,当归 9 g,炒枣仁15 g,桂圆肉 15 g,远志 10 g,木香 6 g,龙牡各 15 g,夜交滕15 g,焦三仙各15 g,蝉衣4 g,土茯苓30 g,炙甘草6 g。5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思虑用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耳窍则耳鸣,心血不足则心悸,血不养心则寐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气血不足表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本证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同时加焦三仙在补气血时,渐消缓散,助脾胃运化药力。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势必有留湿之弊,陈老认为有一分腻苔则有一份湿邪。《本草正义》曰:“土茯苓,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李东垣《兰室秘藏·眼耳鼻门》云:“因心事烦冗,饮食不节,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腾,血脉逆行,邪害空窍。”揭示了阴火上乘耳窍受困导致耳鸣、耳聋的机理。所以陈老在归脾汤补益药中加蝉衣引药上行同时,佐一味除湿泻火药土茯苓,除湿清热通络,降泻以除阴火,使升降有序,协同治疗。

1.3 痰邪蒙窍,需健脾疏肝

张某,男,50岁。耳鸣半月就诊,耳鸣口苦、口干、便干,胃脘不适,进食油腻时明显,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滑,属耳鸣(脾虚肝郁、痰热上扰)。治以健脾化痰、疏肝清热。拟方如下:党参12g,白术12 g,茯苓 15 g,陈皮 10 g,姜半夏 10 g,广木香 6 g,砂仁 5 g,连翘 15 g,双花 15 g,黄芩 10 g,栀子 10 g,菊花 10 g,丹皮10 g,醋柴胡 10 g,焦三仙各 18 g,生薏苡仁30 g,桑白皮 10 g,地骨皮 15 g,白茅根15 g,知母10 g,生姜3片,大枣3枚。5剂,水煎服,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痰浊湿邪蒙蔽清窍是耳鸣、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夹火热之邪,究其痰湿来源,无不责之于脾,且与肝木克脾土有关。本病案胃脘不适,进食油腻时明显,为典型脾胃虚弱,不能运化痰湿表现,兼口苦、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滑均为肝火痰热表现,所以本方标本兼顾,治以健脾化痰、疏肝清热,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行气化痰上加柴胡、栀子、黄芩、丹皮、菊花等疏肝清热之品。

1.4 外邪为患,注意夹湿夹痰

李某,女,26岁。感冒后出现头晕、耳闷4 d就诊。伴头痛、恶心、纳差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邪入少阳,拟方:柴胡10 g,黄芩10 g,半夏10 g,陈皮 10 g,茯苓 18 g,姜竹茹 6 g,焦三仙各 18 g,连翘15 g,知母 10 g,白蒺藜 10 g,桔梗 10 g,豆豉 10 g,生甘草6 g。4剂,水煎服,早晚两次分服。

刘某,男,49岁。感冒后耳鸣半月就诊,患者半月前自觉感冒,鼻塞头闷不适,经治疗鼻塞头闷症状好转,但耳鸣仍存在,伴身困乏力,口苦口干,大便2 d~3 d一次,脘痞不适。患者嗜烟酒。舌淡苔薄白腻,脉濡滑。证属湿热上蒙清窍,治以清热祛湿,拟方如下:藿香10 g,生石膏15g,苍白术各 12g,茯苓15 g,莱菔子 30 g,连翘 15 g,陈皮 10 g,姜半夏 10 g,枳壳 10 g,生薏苡仁30 g,槟榔12 g,大腹皮 15 g,厚朴12 g,滑石18 g,生甘草6 g。5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第一个病例为邪入少阳病例,少阳为肝胆枢机不利,肝木克脾土,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所以出现耳部症状,所以在解表清热同时,半夏、陈皮、茯苓、生甘草、姜竹茹降逆和胃化痰。第二个病例为嗜酒之人外感,说明患者内有痰湿,今外感为夹湿邪病,故缠绵不愈,湿热上蒙清窍也可导致耳鸣,所以在清热中应用藿香、苍白术、茯苓、生薏苡仁、厚朴、大腹皮、滑石等药,宣上、畅中、渗下以祛湿邪,治疗夹湿感冒。暑季外感多夹有湿邪,出现头闷,耳鸣或耳闷不适,所以在治疗外感病导致的耳鸣、耳聋时,注意痰、湿造成的影响。

2 体 会

《医学入门》卷五中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耳鸣耳聋的论治,历来多以“耳为肝肾所主”为依据,传统治疗也多以补肾填精为主。但从《黄帝内经》论及耳聋病因病机看其病因有外感寒、暑、湿、燥,脏腑内伤及治疗失当,涉及脏腑虚实、气血逆乱、经脉失调等。如《素问·热论》:“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陈老秉承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认为耳鸣耳聋的病因与脾胃关系密切。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精气不足,耳窍失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耳窍闭塞;阴火上乘,耳窍受困均可引起耳鸣耳聋[1]。陈老在治疗本病时注意胃气的顾护,注意药物对脾胃的影响,认为药物发挥作用依赖于脾胃的运化,故1.1病案虽在滋补肾阴,但不忘脾胃。同时注意脾胃及其病理产物痰湿及郁火对其的影响,脾胃弱不能化生气血上充于耳;脾胃弱肝木乘克,痰、湿、郁火蒙蔽清窍皆可导致本病发生。温病大家薛生白论述湿温云:“太阴内伤,湿停饮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说明脾胃弱,内有湿邪易招致外湿。同时外湿为患亦易伤脾。所以陈老在治疗本病时,从脾胃论治并注重其病理产物痰、湿造成的影响,采取顾护脾胃,健脾化痰除湿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肖家翔.耳窍聪敏脾胃为基:李东垣从脾胃论治耳鸣耳聋浅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22(11);34-35.

猜你喜欢

陈老运化陈皮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聊聊陈皮的保质期
“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的长寿经
心态·读书·运动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唤醒
陈伯老同志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