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修堂医源经旨》述略

2012-04-13焦振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丹溪活套万历

焦振廉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3)

《敬修堂医源经旨》,八卷,余世用撰集,成书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1 成书及刊行

《敬修堂医源经旨》书前有序三篇:李日宣序、曹学程序及余世用自序。根据这三篇序,可大致确定该书的成书及刊行过程。

《敬修堂医源经旨》的作者为余世用,其自序署为“化民余世用”,“化民”当是其字。余世用“幼事儒,志期兼善”,但因为“谫劣数奇”,遂如很多由儒而医的读书人一样,走上了从医之路。余世用的医术来自乃父之传授,由于“得悟正传”,于是“起沉疴于西蜀之间,活人颇多”,可知他曾在四川行医并颇有自许之心。余世用获罪被絷,则是在燕都,即今北京,原因是“误于播事”。“播事”或指播种,或指传播是非,尚难遽定。余世用显然认为自己是被冤枉的,于是说自己是被“罗织幽絷燕都”。在狱中,余世用“上祖轩岐,下宗卢扁,暨录刘张朱李论之确者,褫其琐紊,参附己言,汇成一书,厘为八卷,名曰《医源经旨》”。

为《敬修堂医源经旨》写序的曹学程为全州人,字希明,号心洛,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曹学程是一位被称为“强项御史”的人物,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因在中日朝鲜战争中坚决主战,忤怒万历帝,入狱凡十一年,至万历三十三年始出狱,不久病死。观曹学程序所署时间,恰为万历三十三年(丙午),则该序作于曹学程出狱不久。曹学程絷狱十一年,深知牢狱之苦,他肯为《敬修堂医源经旨》作序,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其作者余世用“误 于理(因过失而受刑狱之苦),颜色憔悴,百念都消……乃于面壁之暇,汇成一编(即《敬修堂医源经旨》)”。曹学程对《敬修堂医源经旨》评价极高,称“《医源》一书,得源之趣,悉源之义,条分缕析,灿若指掌,分门立户,洞若观火,随病建方,应若承蜩,造命活人,势若解围,明运气,辨经络,采集诸家,总统百氏,自是传之都邑,皆得酌其君臣佐使之宜,别其风土寒凉之性,而元元本本,百不失一,岂非延龄之仁术,而经旨之司南与”,不排除因相同的遭际而有所溢美。需要注意的是,余世用自序所署时间为“万历丙午岁孟秋月朔日”,而曹学程序所署时间为“万历丙午秋八月望后一日”,可知余世用是在书稿完成后不久即找到曹学程,而曹学程也很快为其书撰写了序文,《敬修堂医源经旨》的成书于此可以概定。

至于其书之刊行,是在二十五年后的崇祯四年(1631年),且与李日宣关系极大。李日宣为明末大臣,字晦伯,吉水(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李日宣在序中称自己为“先师邹南翁收拾残编,得案头一抄”,即《医源经旨》。按邹南翁即邹元标,是李日宣的同乡前辈,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又举家讲学三十年,不入仕途,为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称“三君”。邹元标从何而得《敬修堂医源经旨》抄本,不得而知,李日宣亦不曾提及自己是怎样从邹元标处得到该本的,但其后则将该本“出示同年李性参观察”。这位李性参见到该本后,很是高兴,遂准备与贾宪仲等人“取而梓之”。但李日宣则称该本“ 出吾里余化民”,是余化民在狱中“苦心成之”。李日宣还说“夫犴狱何地,化民亦何思”,似嫌李性参等有掠美之心。但其书终于在李日宣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雕版行世。李日宣序作于“崇祯辛末端午日”,在没有其他线索的情况下,似可以崇祯四年(1631年)为《敬修堂医源经旨》的刊行之年。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注《敬修堂医源经旨》为“李日宣编”,皆误。

2 馆藏及版本

《敬修堂医源经旨》刊而行世,虽经三百年风尘,其存世者亦当不止一部,但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目前仅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其余未闻。

上海图书馆藏《敬修堂医源经旨》为崇祯四年(1631年)刻本,八册,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双栏,白口,单鱼尾。

3 体例及内容

《敬修堂医源经旨》书前有李日宣序、曹学程序及余世用自序,其后为“敬修堂医源经旨发明集例”,类似一般的凡例。《敬修堂医源经旨》无总目,只有分卷目录。其卷一为总论,凡论67篇。卷二至卷八为各论,卷二列中风等8门,卷三列痰饮等14门,卷四列积聚等10门,卷五列脚气等13门,卷六列痔漏等16门,卷七列厉风等21门,卷八列幼科门总论等29门,凡111门(其中卷六杨梅疮门与卷七厉风门皆序为六十一)。

卷一各篇主要论述运气、经脉腧穴及诊脉。论述运气如“五运六气总论”“运气司天解”等,论述经脉腧穴如“肺经图论”“大肠经图论”等,论述诊脉如“《脉诀》辨妄”“《内经》气口脉诊”等,另有“六淫解”“经络血气精神解”“药性气味体用论”“药性赋”“病机赋”等篇。

卷二至卷七以病证为“门”,如卷二列中风门、伤寒门、暑门、湿门、燥门、火门、内伤门、郁门凡八门。有的病证自为一门,如暑门、湿门等;有的则于主病之下附列相关病证,如中风门附有“类风六症”,伤寒门附有中寒、瘟疫、类寒。卷八则首列“幼科门总论”,后列“急慢惊风门”等28门。

各门内容大致有论、脉法、方法、活套。

各门首列“论”,其内容以综汇前代文献为主,远则溯及《素问》,近则旁涉明代医书,如卷三痰饮门之“论”,引述前代论述而综成一篇,所涉有《素问》、《医学正传》、《古今医统大全》、《万病回春》、《古今医鉴》、《明医指掌》等。

“论”下为“脉法”,或径称“脉”,论述该病证之脉法。其中有文字论述者,如卷二中风门“脉法”:“大抵中风之脉,六部或浮或沉,但兼有滑者,挟有痰气也,慎勿以风治之。若两寸高者,即宜吐之。大象浮迟者吉,急疾者凶。又,滑而带散,主瘫痪之病不痊矣。又或脉来歇至,乃风痰所滞于经络,血脉不通和,又不可以贼脉断也。”亦有作歌诀体者,如卷一燥门“脉法”:“燥之为病,脉紧而涩,或浮而弦,芤虚而别。”“脉法”下为“方法”,一般先有一段论述性文字,后列治疗诸方,如卷一燥门“方法”先述朱丹溪语:“丹溪云:皮肤皱揭折裂,血出大痛,或肌肤燥痒,皆烁肺金,燥之甚也。治之之法,宜以四物汤去川芎,加麦冬、人参、天花粉、黄柏、五味子之类治之。”后列生血润肤饮、琼脂膏、地仙煎、天冬膏等4方,每方包括方名、主治(功效)、组成、制法、服(用)法、加减等内容。

“方法”下为“活套”,或称“活套方法”“丹溪活套加减法”。如卷三霍乱“活套”:“此症在夏月,或渴,以五苓散(方见湿门)。在冬时,或口伤生冷而渴,脉沉迟者,理中汤主之(方见中寒门)。病在上焦,欲吐不得吐,宜二陈汤探吐,次用盐汤加皂角末三分探吐。在下焦,欲泻不泻,宜大柴胡汤下之。如渴甚,用五苓散加麦冬、五味、滑石各一钱。转筋甚,用四物加红花、酒芩、南星、苍术。”

《敬修堂医源经旨》编撰体例不够整齐。按其体例,各门当分论、脉法、方法、活套四篇,如卷二湿门即是。但有的门只有论、脉法、方法而无活套,如卷二之燥门、内伤门、郁门等。有的门则只有论、脉法二题,方法内容统在脉法之中,如卷三痰饮门。有二门则只有论一题,脉法、活套二篇名实皆无,方法一篇亦无题名,其内容直统于论下,如卷七厉风门等。

《敬修堂医源经旨》有缺页,其卷六缺第76页,卷八缺第24、64、101页,凡4页,实为憾事。

4 学术特色与学派特点

《敬修堂医源经旨》以编述为主。卷一各篇多采择经论,如《素问》等;卷二至卷八各门之论、脉、方法及活套亦多来自前代文献,其中有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方书者,有出自《千金要方》等中古医书者,但更多的则来自宋元以下至明代的医书,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和剂局方》、《是斋百一选方》、《济生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儒门事亲》、《兰室秘藏》、《泰定养生主论》、《卫生宝鉴》、《御药院方》、《世医得效方》、《玉机微义》、《奇效良方》、《普济方》、《丹溪心法》、《医学正传》、《明医杂著》、《古今医统大全》、《仁术便览》、《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还有部分内容采自《遵生八笺》、《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等书。

《敬修堂医源经旨》虽以编述为主,但学术上还是有明显倾向性的。综观全书,当属丹溪一派。明代徐彦纯著《医学折衷》,经刘纯增补而成《玉机微义》,程充据川、陕二本重集《丹溪心法》,虞抟私淑丹溪之学而成《医学正传》,王纶传丹溪之学而著《明医杂著》,皆属丹溪一派,而《敬修堂医源经旨》于此数种采择尤多,有时将“活套”径名为“丹溪活套加减法”,其属丹溪一派大致可以确定。

从方剂采择看,《敬修堂医源经旨》注重临床之实用性。以卷二内伤门为例,所选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升阳顺气汤、升阳益胃汤、补气汤、参芪汤、补脾助元散、加味润身丸、大健脾丸、九仙王道糕、太和丸等,多为平和常用之方,可见其不尚险僻,注重实用。

5 结 语

《敬修堂医源经旨》成书于明代晚期,注重临床,理法相系,方药简明,是一部较好的临床综合性医书。从学术传承看,大致属丹溪一派。其书仅存孤本,弥足珍贵。

猜你喜欢

丹溪活套万历
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热连轧机精轧活套辊断裂分析与改进
无张力轧制在棒线材上的应用
八三感怀
冷轧立式活套控制原理
浅谈丹溪学派传承悠久之因*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