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宗善治疗肾炎蛋白尿的经验

2012-04-13林为民傅忠国杨宗善

陕西中医 2012年1期
关键词:舌质肾炎蛋白尿

付 宇 林为民 赵 武 石 鹏 傅忠国 杨宗善

解放军第451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 (西安 710054)

杨宗善主任医师系陕西省名老中医之一,对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蛋白尿的辨证治疗上略有心得,笔者有幸跟随其多年,受益匪浅,现介绍如下。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蛋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属祖国医学“精微物质”范畴,宜藏而不宜泄。蛋白尿的产生与肾脾两脏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摄而升清。若因各种病因作用于脾肾,致使肾封藏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泄;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清气不升反下注,形成蛋白尿。现代医学认为蛋白尿不仅反映肾小球损伤,也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是导致肾脏病变进展的主要因素[1]。任何治疗能使蛋白尿减少,甚至消失,都有利于减慢肾脏疾病的进展甚至获愈,应予重视。杨老感到应用“标本理论”辨治肾炎较为方便运用。“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忘行。”《素问·标本病传论》按标本论的原则,致成肾炎的主因,诱因应属于标。患者体质脏腑、阴阳气血盛衰属于本。现就以标本顺序分述如下。

1 治标方面 1.1 从风论治 《素问·风论篇》曰:“风者,百病之长也”,又说“风邪善行而数变”。是说风邪致病不仅在六淫之先,而且可与其它外邪相兼为病,如风寒、风热、风湿等,可使病情复杂化[2]。就如肾炎,风邪既是本病的原发因素,又是病程中再感风邪使病情复发加重的诱发因素,而且反复外感风邪,由表入里,深伏入络,肾络受损,不仅出现蛋白尿,而且使蛋白尿持续难以速愈。临床表现:先见眼睑及颜面浮肿,然后迅速波及全身,肢节酸重,小便不利,尿泡沫多。若见恶风寒,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而紧的风寒证,或咽部红肿疼痛,发热咳嗽,舌红苔黄,浮数者为风热证。治法:宣肺解表,利水消肿。方药:偏于风寒者,方选杏苏散合五皮饮加减(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生姜皮、苏叶、杏仁、前胡等);偏于风热者,方选银翘散合五皮饮加减(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冬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玄参、蝉蜕、桑叶、赤小豆等)。

1.2 从湿热论治 由于慢性肾炎蛋白尿病程长,易导致脾肾两虚。脾虚不能升清,精微下注或脾不化湿,日久则体内湿浊内生;加之肾气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致脾虚湿盛,湿邪困脾,健运失常,湿浊留滞三焦。内蕴之湿积久,久则化热,湿热互结,中侵伤脾,下注伤肾。脾失健运,升降失常,肾失封藏,开阖失司。升降开阖失常,当藏不藏,当升不升,精微不摄而漏出,加重蛋白尿症状。湿热之邪,重浊粘腻,缠绵难除,往往贯穿肾炎蛋白尿之始终。因此有“没有湿热就没有慢性肾炎”之说。临床表现:心烦,腹胀痞满,纳食呆滞,口渴不欲饮,尿少,大便稀溏,神疲气怯,女子带下增多,或面肿足肿,小便短赤或有涩痛感,舌苔黄腻、脉滑数或细滑数等,或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治法:祛湿清热。方剂: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胃苓汤、防己黄芪汤。药物:茯苓皮、法半夏、陈皮、防己、玉米须、白茅根、薏苡仁、土茯苓、黄芪、白术、苍术、黄柏、蒲公英、滑石、生甘草、白花蛇舌草、石韦等。加减:湿热易伤肾络,尿红细胞多者,加侧柏叶、大蓟、小蓟、茜草、仙鹤草;湿热兼毒者如咽肿痛,皮肤疮疡湿疹,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马齿苋、黄连、蝉衣、白蒺藜等。

1.3 从瘀论治 中医学认为 “病久留瘀”,“瘀久入络”。瘀血内阻加重脾肾两虚。肾虚封藏失司,脾虚统摄失常,不能固摄经血,或离经或血行缓慢而发为瘀血。瘀血阻滞肾络,精气不能流畅,壅而外溢,精微下泄,形成蛋白尿甚至呈现顽固性蛋白尿[3]。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凝血是肾小球肾炎病变形成的重要因素,纤维蛋白沉积是血凝的后果,也是肾小球纤维化、萎缩的前奏。活血化瘀药能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促纤溶,改善肾血流量,减少纤维蛋白原在肾小球基底膜的沉积,降尿蛋白,促使一些病理过程逆转。因此,活血化瘀之法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临床表现:面色晦黯、皮肤瘀斑、腰部刺痛不移、浮肿、小便不利、舌质紫黯或瘀点、脉沉涩等。治法:活血化瘀。方剂:益肾活血汤(经验方)、当归芍药散、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丹参、红花、赤芍、桃仁、当归、川芎、黄芪、益母草、水蛭等。

2 治本方面 2.1 从脾论治 脾为后天之本,升清降浊、主统摄,运化水湿。肾中精气需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维持其封藏之职。若脾气虚弱,肾失后天滋养,肾失固摄封藏。临床表现:面色萎黄、少食纳差、四肢倦怠,或浮肿,大便溏散、舌质淡胖、脉缓无力等脾虚症状。治法:健脾助运。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橘红、法半夏、薏苡仁、芡实、怀山药。加减:若腹胀痞满,方用香砂六君子加减;若腹胀下坠,小便频数,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2.2 从肾论冶 肾为先天之本,主气化,主水道,主藏精。人体水液运行至下焦,在肾的气化蒸腾作用下,清者经三焦上升于肺,清者由肺宣发输布全身;浊者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尿液本为废水,不应混有精微。蛋白尿是肾气蒸化水液、分清泌浊和肾气失固功能紊乱的结果。肾为阴阳之根,故肾病分有阴阳之别。

2.2.1 肾阳虚: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活动后略能减轻,喜暖喜温,多有水肿,纳少便溏,尿浊,面色白少华,容易感冒,舌质偏暗,苔薄白,脉两寸尺弱。治法:温补肾阳。方剂:右归饮、金匮肾气丸。药物:黄芪、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仙灵脾、金樱子、芡实、炒白术、车前子、鹿衔草。

2.2.2 肾阴虚:临床表现:五心烦热,腰膝酸痛,活动后加重,口干咽燥,尿浊,尿血,大便秘结,肌肉瞤动,舌质瘦红,或有裂纹,苔黄,脉弦细偏数。治法:滋补肾阴:方剂:左归饮、二至地黄汤。药物: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猪苓、黄柏、丹皮、石韦。

2.2.3 肾气虚:肾虚而无明显寒热之象,如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尿后余沥、小便清长等。治宜益气固肾,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

2.2.4 肾阴阳俱虚:既有阴虚见症,又有阳虚见症,腰膝酸软,怕冷又怕热,形寒肢冷,五心烦热,时有水肿,尿浊不清,有时尿血,食欲时好时差,大便时干时溏,舌暗红,苔黄白相兼,脉细弱。治法:温阳滋阴,阴阳双补。方药:参照以上方药加减,可合入龟鹿二仙胶等。

3 体 会 3.1 多属本虚标实 虚实并见,寒热错杂同时并见的复杂情况。在立法处方时,要标本同治,补泻兼施,寒热并用,分清主次灵活权变[4]。

3.2 病程长 治疗疗程长,病情稳定且轻者,宜在门诊治疗。我们在遵照上述治疗原则下,本虚方面选用人工冬虫夏草菌丝制剂,如金水宝、至灵、百令胶囊,黄芪口服液、人参北芪片等:标实方面根据证型病情的不同,选用如正清风痛宁片、雷公藤多甙片,黄葵胶囊(但必须了解其毒副作用)、脉血康,肾血康、益脉康,蚓激酶等,选择服用,常获得满意疗效。

[1]钱桐蓀.肾脏病学[M].华夏出版社,2001:44-47.

[2]陆乾人,周庆华,顾翔华,等.试论肾小球肾炎从风而论[J].陕西中医,2009,30(9):1184-1186.

[3]张爱军,朱叶珊.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医证治浅析[J].陕西中医,2011,32(4):507-508.

[4]王 怡,韩世盛.蛋白尿的中医证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10,11(5):381-383.

猜你喜欢

舌质肾炎蛋白尿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