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2-01-22马婉嫕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双腔椎动脉管腔

马婉嫕 刘 蕊 黄 玲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郑州 450000

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中膜出血,形成壁内血肿,继而导致血管中膜与内膜分离,压迫血管管腔,导致管腔狭窄[1]。脑动脉夹层是指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夹层,该病可累及各个年龄段,但以中青年患者最为常见。据报道,在45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之中,约10%~25%的患者由脑动脉夹层所致,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卒中发生的第2位病因[2]。为积累日常工作中诊治脑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5例脑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3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脑动脉夹层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3]: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见双腔征、线样征、串珠、假性动脉瘤、内瓣膜;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壁间血肿、双腔伴真腔狭窄或动脉瘤样扩张,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排除血管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上述2项符合其中1项即可确诊。(2)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各项相关检查均得到完善。包括男14例,女11例;年龄28~66岁,平均(49±10)岁;颈外动脉颅外段夹层12例,颈外动脉颅内段夹层4例,椎动脉颅外段夹层7例,椎动脉颅内段夹层2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入选患者的既往史、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预后等相关资料。

2 结果

2.1 既往史

25例脑动脉夹层患者既往有头颈部外伤史7例,高血压史5例,糖尿病史4例,偏头痛史3例,近期感染史2例。

2.2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以及夹层发生的部位相关。(1)12例颈外动脉颅外段夹层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头颈部疼痛;10例患者在夹层发作5 h~4 d后出现脑或视网膜缺血发作;7例患者出现不完全Horner综合征;5例患者可见搏动性耳鸣。(2)4例颈外动脉颅内段夹层患者:2例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患者发生动脉瘤型扩张,并出现占位效应。(3)7例椎动脉颅外段夹层患者:剧烈的颈部特别是颈枕部疼痛之后,患者出现头晕、眩晕、复视、共济失调等循环缺血症状;2例患者出现脑或视网膜缺血发作;2例患者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4)2例椎动脉颅内段夹层患者:1例患者出现脑干梗死,并出现占位效应;1例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2.3 超声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B超动态观察可见受累动脉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且逐渐变细,4例患者最终出现管腔闭塞。MRI检查:16例可见壁内血肿,5例可见内瓣膜,4例可见双腔征。DSA检查:所有患者均可见不规则管腔狭窄,17例可见线样征,5例可见内瓣膜,3例可见双腔征。

2.4 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治疗,具体方案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使用10~14 d;华法林,停用低分子肝素后使用,口服,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2.0~3.0,3个月后复查,如果能看到不规则管腔,再继续抗凝治疗3个月,如果此时复查仍然能看到不规则管腔,则改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此外,本研究4例患者接受了动脉内支架治疗,1例患者接受载瘤动脉闭塞治疗。

2.5 预后

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经B超复查,可见夹层部位血管无进一步狭窄或闭塞,未完全闭塞的椎动脉可见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快。

3 讨论

脑动脉夹层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疾病。据报道,颈内动脉系统夹层年发病率为(2.5~4)/10万,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年发病率为(1~1.5)/10万[4]。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脑动脉夹层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该病的实际发病率可能会稍微高一点。脑动脉夹层可通过多种机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5]:(1)形成壁内血肿,一方面,压迫管腔,使管腔狭窄,进一步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使夹层远端脑组织缺血;另一方面,形成动脉性瘤样扩张,引起占位效应等其他病变。(2)血肿突破血管内膜进入管腔,使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释放组织因子与内皮素,激活血小板与凝血因子,促进管腔内局部血栓形成;(3)局部血栓脱落,可导致患者出现远端动脉源性栓塞。

在本研究中,笔者回顾分析了25例脑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从既往史分析来看,以头颈部外伤史最为常见,可能是外伤导致内膜与中膜撕裂从而诱发脑动脉夹层的发生。其次,根据夹层发生部位,脑动脉夹层可分为颈外动脉颅外段夹层、颈外动脉颅内段夹层、椎动脉颅外段夹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等4型,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致,即脑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以及夹层发生的部位。第三,分析25例脑动脉夹层患者的超声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B超可见受累动脉管腔狭窄,且逐渐变细甚至闭塞;MRI检查可见壁内血肿、内瓣膜、双腔征等表现;DSA检查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双腔征、内瓣膜、线样征、远端分支闭塞等表现。上述方法中,DSA诊断脑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最高,至目前为止,该方法被认为是诊断脑动脉夹层的金标准[6]。最后,通过抗凝、抗血小板、动脉内支架、载瘤动脉闭塞等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夹层部位血管无进一步狭窄或闭塞,未完全闭塞的椎动脉可见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快。综上所述,脑动脉夹层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并不困难,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

[1] McCann AB,Whitbourn RJ.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a review of the etiology and available treatment options[J].Heart Vessels,2009,24(6):463-465.

[2] Verny C,Marc G,Pasco A,et al.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 gives rise to giant serpentine aneurysm[J].Cerebrovasc Dis,2008,25(3):283-285.

[3] Yakushiji Y,Haraguchi Y,Soejima S,et al.A hyperdense artery sign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J].Intern Med,2006,45(22):1319-1322.

[4] Abe A,Nishiyama Y,Kamiyama H,et al.Symptomat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 in a young tennis player[J].J Nihon Med Sch,2009,76(4):209-211.

[5] Nagahata M,Seino H,Kakehata S,et al.Dilated outer diameter of the dissected artery:acute bilater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 evaluated by repeat magnetic resonance cisternography[J].Neurol Med Chir(Tokyo),2010,50(12):1095-1098.

[6] Robertson DI,Stuckey SL.Isolated intrapetrous carotid canal atrau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MRI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findings[J]. Australas Radiol,2003,47(4):462-464.

猜你喜欢

双腔椎动脉管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