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汤加减治疗眼肌麻痹20例临床观察

2011-08-04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8期
关键词:肌麻痹赤芍敏感度

罗 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我科自2000年1月起至2010年12月使用自拟汤加减治疗眼肌麻痹20例,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于我院就诊眼肌麻痹患者40例(40只眼),所有患者都经过眼科检查、视野、荧光眼血管造影(FFA)及全身系统检查[1-4]。其中男30例(30只眼),女10例(10只眼);年龄最小40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4岁,均为初次发病,且发病后立即就诊之前未经过任何治疗。既往都有糖尿病史,病程2~15年,平均8.5年。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确诊后的糖尿病患者均经内科综合治疗,给予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同时给予营养周围神经药物、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与自拟中药方加减(基本方: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0g,丹参15g,枸杞子15g;合并上睑下垂者加黄芪20g,党参15g;口舌干燥者加麦冬15g,生地20g,石斛15g)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疗程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观察指标:(1)视力;(2)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疗效标准:显效:复视消失,眼珠各向转动无碍;有效:复视基本消失,眼珠转动某向稍受阻;无效:复视无变化[5]。

1.4 统计分析

收集各检查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视 力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平均视力为(0.75±0.30),高于对照组的平均视力(0.45±0.06),治疗组治疗后的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2 光敏感度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视野平均缺损有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光敏感度为(17.52±6.21)db,对照组平均光敏感度为(13.52±5.32)db,治疗组治疗后的光敏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3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20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20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 论

眼肌麻痹属中医“暴盲”或“视瞻昏渺”范畴,其病机为气滞血瘀,玄府壅塞,目系失养,其局部病理是血瘀气滞[1]。故而我们将活血通络作为本病的治疗大法,而益气又为活血化瘀通络的基础,故我们采用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自拟活血通络汤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丹参、枸杞子组成,本方中川芎活血破瘀行气,赤芍活血解郁,化痰通络,丹参、枸杞子菖蒲升阳化湿,开窍宁神,方中桃仁为益气活血之要药,具有补益脾肺之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消[2]。当归、赤芍活血行滞,桃仁活血祛瘀,生地通经活络,可以协助药力直达病所,同时根据不同症状进行相关药物加减治疗[3]。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平均视力为(0.75±0.30),高于对照组的平均视力(0.45±0.06),治疗组治疗后的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光敏感度为(17.52±6.21)db,对照组平均光敏感度为(13.52±5.32)db,治疗组治疗后的光敏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0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20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总之,眼肌麻痹是一种多因素致病的眼病,自拟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眼肌麻痹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刘华.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9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18(6):371.

[2]丁桃英,任自才.糖尿病性眼肌麻痹33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428.

[3]刘耀武.针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8例[J].新中医,2009,4(5):71-72.

猜你喜欢

肌麻痹赤芍敏感度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病因的研究进展
新疆赤芍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69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不同镜片参数对人眼对比敏感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