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FG桩复合地基桩体模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2011-04-14喻成刚浙江裕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3期
关键词:桩体垫层模量

喻成刚 (浙江裕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312000)

姚卫国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近年来,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但对在复合地基中桩体的最佳强度很少研究,如CFG桩复合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场的分布特性尚不清楚[2];对复合地基的负摩阻力的研究也比较少,对设计中参数的选取还有待优化;对该类复合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沉降计算方法及计算参数的确定还要进一步研究[3]。为此,笔者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CFG桩复合地基桩身强度进行分析,分析其模量和强度变化对桩土应力比、承载力、沉降变形等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

1 CFG桩模型设计参数

对于单桩问题而言,桩、土、垫层及承台均采用节点SOLID42单元;网格由程序自动完成,在桩顶和桩端进行网格加密;计算域水平方向从荷载板边缘延伸一倍荷载板宽度,竖向方向计算至桩端一倍桩长。边界条件为:两侧边均无水平位移,底边完全固定。计算采用的各材料的力学参数见表1所示。

表1 CFG桩模型设计参数

2 桩体模量的变化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

通过不同桩体模量在一定荷载下桩土应力比的分析,结果表明 (见图1),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桩体强度的增大,即增大桩土模量的比值 (桩间土的模量一定),桩土应力比在逐渐增大。从图1看出,在桩体模量增加到23000MPa左右时,桩土应力比增长趋缓,在桩体模量大于30000MPa时,桩土应力比增大趋势很平缓。

3 桩体模量的变化对承载力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桩体模量的增加,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在逐渐增大,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也在增大,这是因为对于桩体来说,由于桩体模量增加,桩体强度增大,单桩极限承载力相应变大,但当桩体达到一定模量后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增加幅度将不大。也就是说不能完全靠增加桩体模量来提高桩体极限承载力。对于桩间土而言,其承载力与天然地基承载力密切相关,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前者设置竖向增强体,即设置桩后对桩间土的挤密作用,增大了桩间土的地基承载力,因此,从整体上来分析,桩体模量的增大,能够增加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但桩体模量选取过大就没有实际意义。

图1 应力比-桩体模量的关系

图2 桩体模量-单桩承载力的关系

4 桩体模量的变化对沉降变形的影响

从图3中可以看到,CFG桩的模量从8000MPa增大到30000MPa,沉降从13.1mm 增加到13.7mm,说明CFG桩的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量影响很小,当桩体模量超过25000MPa时,复合地基沉降量不再变化或变化较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不应该用增加桩体的模量的方式来减小沉降,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5 桩体模量的变化对桩体轴向应力的影响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桩体模量的增加,桩体轴向应力在增大;在同一桩体的不同部位,其轴向应力明显不同,在桩顶,轴向应力比较小,随着桩体深度的增加,轴向应力在逐渐增大,到1m左右深度时,其轴向应力又随桩体深度的增加在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垫层的协调变形作用,桩体模量远远大于桩周土的模量,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桩体具有上刺作用,使桩体向垫层刺入,结果在桩体的顶端部位应力集中较小。

图3 沉降-桩体模量的关系

图4 桩体模量-桩体轴向应力的关系

6 桩体模量的变化对侧摩阻力的影响

从图5中可以看出,复合地基在受到上部荷载时,在桩顶产生的侧摩阻力值为负值,随着桩体深度的增加,桩的负值在逐渐减小,到了1m~1.2m左右的桩深,侧摩阻力的值变为正值。从图中还看到,随着桩体模量的增加,桩体的负摩阻力在逐渐增大,且负摩阻力的区域也逐渐增大。原因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桩体模量的增加,桩体模量与垫层模量的比值就相应越来越大,在受到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桩体更容易向垫层中刺入。但从整个图来看,增加桩体模量,桩体的侧摩阻力值 (无论是负摩阻力还是正摩阻力)增加不明显。可见,桩体模量不是引起桩体侧摩阻力值大小的关键因素。

7 桩体模量的变化对桩端应力的影响

通过图6可知,随着桩体模量的增加,桩端应力逐渐增大;桩体模量在5000~7500MPa时,桩端受到的竖向应力变化从725kPa到742kPa,桩体模量从7500MPa增加到30000MPa,桩端受到的竖向应力变化从742kPa到746kPa。由此可知,在桩体模量比较小时,随着桩体模量的增加,则桩端土层的竖向应力增值很大,而当桩体模量增加到一定值后,桩端土层的竖向应力增加值很小。设计中,如果要考虑增加桩体模量,依据上述规律,在桩体模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持力层的选择问题,否则,桩体就会向下移动过大,使复合地基的变形过大。

图5 桩体侧摩阻力-桩体模量变化

图6 桩端竖向应力-桩体模量变化

8 结 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在承载力方面,随着桩体模量的增加,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有明显的增大;②在沉降方面,桩体模量的增加能降低复合地基的沉降,但是随着模量的不断增大,复合地基的沉降不太明显;③在桩体模量较小的情况下,桩土应力比增加很大,当模量较大时,桩土应力比增长不明显;④在桩体模量较小时,桩体的负摩阻力小,当桩体模量变大时,桩的负摩阻力逐渐增大,而负摩阻力的增大,对桩间土承载力是有利的;⑤发挥土作用方面,一方面来讲,增加桩体的模量能够增加桩间土的约束作用,产生更多的上刺和下刺作用,使桩间土更能被 “挤压”提高桩间土的承载力。

[1]阎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 [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社,2001.

[2]龚晓南 .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易发成,李少和,于远忠,等.CFG桩复合地基负摩阻力的几个问题 [J].建筑技术,2006,37(3):184-186.

猜你喜欢

桩体垫层模量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基于泡沫混凝土在地面轻质垫层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室内回弹模量和回弹再压缩模量试验参数探讨
桩筏基础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
垫层对水泥土搅拌桩桩土应力比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换填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探讨
Impact of Phase Noise on TDMS Based Calibration for Spaceborne Multi-Beam Antennas
关于现行规范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