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下的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以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为例

2011-04-13刘尊伟

化学教与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分子结构碳原子官能团

刘尊伟

(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江苏 溧水 211200)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老师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呢? 是“鱼”还是“渔”? 我觉得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方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授给学生“渔”的重要性。

一、有机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物区别于无机物的一些特点,跟有机物的结构密切相关。 有机物分子中稳定的碳链和碳环构成了有机物分子的骨架,这种有机物分子骨架的构成是由碳原子的独特的结构决定的。 所以,在学习有机物时,学生对碳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特点,以及共价键形成的基础知识需要进行复习和再认识。 因此,有机物的学习有助于巩固和深化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反过来,又会影响整体化学知识学习质量的提高。

有机化学的学习能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好知识基础,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有机化学知识教学方法策略

1.充分重视实验,发挥实验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脱离开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将是不可能的。 由于化学实验最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与无机化学的教学一样,也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

通过实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学生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 比如在学习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中,在做实验时,我就提醒学生思考乙酸、乙醇、浓硫酸的加入顺序、产生的蒸汽通过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位置、碎瓷片的作用、酒精灯为什么缓慢加热、浓硫酸的作用、产物的分离、饱和碳酸钠的作用等等,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充分运用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任何有机物分子都含有碳原子,要使学生真正了解有机物的性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分子结构的特征,必须从分析碳原子的结构和它的特殊成键能力入手。 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反应时既不容易失去,又不容易得到电子,当另外4 个电子跟碳原子的4 个电子分别形成共用电子对,就会形成8 电子稳定结构。 这是碳原子特别容易以共价键跟其它原子结合的原因,这也是碳四价学说。

通过结构模型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我在每讲一种物质的结构时,首先让学生动手组装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刚开始时,学生组装很慢,也会出现错误,随着组装次数的增多,组装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下课的时候以及放学后,总有几位同学三五成群的到我办公室拿出来模型来组拼,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也由衷地和他们分享组装成功后的喜悦。 同时我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次制作分子模型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3.抓住官能团,理清“断”和“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上都是按官能团分类进行编排的, 每类有机物的官能团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各类有机物的特性反应主要决定于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因此,通过各类有机物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决定于它的分子结构,而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又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官能团的结构,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断裂的化学键的部位,并将该化学键的断裂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联系,这样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将某种物质繁杂的化学性质进行本质分类, 便于理解掌握。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同类物具有相同官能团,从而可以轻松地掌握该类物质共同的化学通性,并可以将该通性演绎到具有该官能团的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预测中去,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发生前后,价键变化情况去归纳总结有机化学反应规律,从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 抓住官能团,也就抓住了有机化学学习的根本,例如在乙烯的教学中,抓住了碳碳双键,实质上也就抓住了烯烃化学性质的特性反应——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等,如何让学生在刚进入有机化学学习的时候,能让学生迅速的记住这些反应的实质呢? 我认为有机化学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要理清化学键的“断”和“成”,在进行乙烯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引出加成反应,让学生上黑板去断键去成键,然后再及时做乙烯与H2、HCl、H2O 等的反应, 同时让学生将化学键的断裂位置画出来,学生感觉效果较好。 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明白了取代就是“取”和“代”,加成就是“加”和“成”。 理清了化学键“断”和“成”,也就抓住了有机化学反应的实质。

4.强调学习方法,使概念明确化,使知识系统化

结构决定其化学性质,性质反映其结构,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更要善于由结构推导其性质,将化学性质与结构特征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授完甲烷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结构分8 小条——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空间构型;性质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中主要从色、味、态、两点(熔点、沸点)加两度(溶解度、密度),化学性质主要从一般反应到特性反应(例如乙烯的化学性质,从氧化反应到特性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从乙烯和氧气的反应到乙烯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在以后的几节课的教学中, 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到了苯的学习时,学生自己就可以阐述这样的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了。 这样的学习,学生就会感觉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学生自己就建立了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同时提醒学生,以后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同时,在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时,通过对比法能澄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了解事物间的相似性。 例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有机化学时,对甲烷、乙烯、苯分别与溴试剂(可能是溴蒸汽、液溴、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是否反应容易混淆,这时我就列出一个表格,进行比较,学生的知识构架更加的清晰,再如: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最典型的烷烃,通过对比甲烷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也就大同小异了。

5.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化学用语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和化学物质知识紧密相联的, 由于无机物与有机物在组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用来表示它们这些特点的化学用语也不尽相同,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重视的问题。 例如:在表示无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是用“=”或“⇌”把反应物和生成物联系起来的。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所以是用“→”把主要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联系起来,这是与无机物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上的一个不同。 再如:由于有机物有着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有时用分子式并不能清楚地表示它所代表的物质是什么,还有些有机物它们虽然它们有着相同的分子式,由于有同分异构体的存在,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用分子式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因此在书写有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时,有机物常用分子结构式或结构简式来表示,这一点也与无机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不同。

6.密切关注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

化学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联系实际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转化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爱国热情和社会使命感。 例如:苯、甲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对健康的危害,高分子膜、可降解塑料、液晶显示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等。 这些热点问题有助于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 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环境意识和公民意识。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社,2004

[2] 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杨昭,肖林元.问题与问题解决[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猜你喜欢

分子结构碳原子官能团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在对比整合中精准把握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碳链异构有关的同分异构体书写补遗
三步法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碳”疑解惑
有机化合物命名易错题直击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外电场中BiH分子结构的研究
污泥中有机官能团的释放特性
逆向合成分析法之切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