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教学中深化学生体验的实践研究

2011-04-13陈永锋丁战成

化学教与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情境

陈永锋 丁战成

(江苏省沛县中学 江苏沛县 22160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片面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和动机。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强调学生认知能力和多元智能的训练,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形成,重视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体验式教学既可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可加强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创建充满生动体验的课堂,使学生充分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对于化学教学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目标体验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契合的教学情境,将教学的目标设置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对学习目标的体验,从而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大多数学生在遇到与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时,马上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而且要解决的问题与生活越贴近,学生钻研的劲头就越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融入创设的包含学习目标的情境,必要时,可将大的目标再进一步分解成多个小的目标并创设不同情境分别让学生进行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教学“氯气的性质”,用“近几年电视或报纸上关于我国氯气泄漏事故”的新闻事件,通过在大屏幕上播放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入课堂教学,提出包含学习目标(氯气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问题——请根据氯气的性质组织抢救处理。通过类似的情景创设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热情。这样,通过把学习目标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融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充分的体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资源,深化学生学习体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优化多媒体和实验等教学资源,这样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启迪创造性思维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存在一种强化多媒体、弱化实验的错误趋势。尽管多媒体教学资源有种种优越性,对于化学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必要的形式,也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充分体验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的体验,激发兴趣和动机,促进学习。

例如演示白磷自燃的“扇风点火”,说明KClO3强氧化性的“魔棒点灯”、“粉笔炸弹”,讲解硝酸盐时演示“木炭跳舞”,讲卤素时“滴水生烟”,学习硫酸时做一团“黑色面包”,学习硅酸盐修一座“美丽的水中花园”等小实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面对奇特的现象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深入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三、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过程体验

教师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优势,从而由师生共同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要求教师满腔热情的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也敢于接近老师并在愉悦中学到知识。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充分翔实的化学史故事或充满趣味的小活动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教学效果也自然得到提高。

例如在讲授“卤素单质性质”时,插入化学史小故事,F元素被称为“死亡元素”,因为F2单质的发现过程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一段血淋淋的历史——在这过程中,先后有多位杰出的科学家受伤致残,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科学的道路上,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学生听这段化学史的过程中,对F2单质的化学性质印象也更为深刻。讲到元素周期表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组间的小竞赛,用竞争合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

经过对这些教学方式进行实践,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并且对学习的过程印象加深,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四、积极评价反馈,完善学生结果体验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是极其重要的,积极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消极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学生从教师那里等到积极的评价,会促使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的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鼓励参与体验。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活动做出评价时要慎重,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努力探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最有效手段,力求构建多元化、情感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出的正确结论要给予真诚的赞赏性评价,应该提倡赏识教育,想让学生朝哪个方向发展,就在哪里寻找制造优点、闪光点,加以激励引导,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把探索未知当成快乐;要善于把评价转化为一种期待,尤其是学生暂时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更应巧妙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期待,进而化为一种积极的行动,如做错题的学生给这样的评语:“我知道你能做对!你能再做一遍吗?”促使他们更积极、更热情地探求知识;评价要善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避免伤害学生,积极保护学生的主动精神,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堂主题联系不大,也要赞扬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精神,这样将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改革不仅要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敦促他们反思固有的教学方式,努力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事实上,课程的意义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只有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进人了课程,课程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动力才有根本保证。学生的课堂体验是那么的重要:有了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对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心也越来越强;有了体验,教学的目标才得以实现和凸显;有了体验,学生才能在问题情境、矛盾冲突、思辨碰撞中豁然开朗;有了体验,才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较高达成度。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新课程实施者对话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程方平.课堂过程操作策略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4] 朱培君.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 [J].教育探索,2006,(4)

[5] 王春.化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形式与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

猜你喜欢

新课程化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
奇妙的化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奇妙的化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