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留学生汉语口语课词汇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2011-04-1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语素音节口语

苏 向 红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一、汉语口语课的性质、目的与教学目标

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培养一般分为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从语言交际的角度而言,大量的交际活动都是通过听和说来实现的。因此,口语是外国人学习汉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口语课也就成为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主干课型之一,与听力、阅读、综合等课程处于并列地位,它重在培养学习者的口头语言交际能力。

汉语口语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书面语的语言特征。就语音而言,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发音响亮、悦耳;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变化明显,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等多音节词语具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再加上活泼生动的轻声与儿化以及双声、叠韵、叠音等词语,就使得汉语具有抑扬顿挫、节奏明朗、韵律生动的音乐性。从语汇上看,大量使用重叠形式、独词句,拥有色彩丰富的语气词、叹词,还拥有惟妙惟肖的象声词以及活泼有趣的俗语和惯用语。从语法上看,多使用结构短小的句子,较少使用关联词语,语序灵活自由,经常出现省略。由此可见,与听、读、写相比,口语课是一门单项技能训练课,它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为宗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思维打下基础,并为他们尽快掌握符合中国人表达习惯的、自然得体的汉语口语创造条件。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则着眼于学生的汉语思辨能力和语段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的民情风俗与文化生活。

汉语口语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达能力,具体体现为语音面貌是否合格、言语表达是否准确和流畅,以及语用交际值的大小等方面。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应该以汉语知识和汉民族的文化背景为基础。

二、词汇教学是汉语口语课的重点与难点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的建筑材料,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词汇能力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意义。当一个人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无论他的语法学得多么扎实,无论他的语音有多么标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可以表达自己情感以及理解对方观点和想法的词语,那就不可能用这种语言去跟他人沟通交际。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语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记忆中的词块,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1](P32)实践证明,某一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在成年后仍然会继续扩大词汇量,而在语法方面的发展却很小,可见,词汇习得是整个语言系统习得的重要内容。Widdowson还认为,在语言环境丰富的情况下,词汇与语法的交际功能相比则词汇是主要的,语法是次要的,只有在语境相对贫乏的情况下,语法对语言的输出和理解才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因此在他看来,语法的作用是调节性的,与词汇相比,它是服务于词汇的;词汇表达实际意义,语法表达关系意义[1](P36)。Canale和Swain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交际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词汇则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2](P1-14)一个人的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如果能够尽早尽可能地扩大词汇量,就可以使语言学习者拥有超乎自身实际语言能力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拥有比较大的词汇量,就有可能在甚至不懂得语法结构的情况下明白阅读材料或话语材料的大概意思。

汉语的学习一般是由词语到句子,由句子再到篇章,如果过不了词汇关,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记忆句子,不能阅读和理解篇章。因此,要提高汉语口语的教学质量,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保证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而词汇恰恰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关。在汉语口语课上,留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主要需过以下几关:语音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的发音以及语气、语调的把握等;语形关。包括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等;语义关。包括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同义(近义)词的辨析,对词语尤其是对成语、惯用语等固定短语的社会文化含义的理解等;语用关。包括造句的能力,组词成篇的能力等。

三、汉语口语课词汇教学的目标

近年来词汇习得研究领域对词汇概念的定义以及词汇习得内涵的研究表明,词汇知识是衡量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方面。戴曼纯指出习得一个词就是掌握其完备的知识[3](P138-144)。Laufer认为词汇的发展不只是量的问题,词汇知识可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表面至深层;词汇的发展也不只是熟悉新词而已,它还包括深化已知词的知识,词汇知识的深度和词汇量有着同等重要性。也就是说,词汇的综合水平不仅指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且还包括它的发音、书写、形态、意义、句法搭配以及语用特点等等[1](P255-271)。

Nation根据众多语言学家的观点强调,如果要像本族语者那样习得一个词,就必须能够做到以下几点:1.识别其书面和口头形式;2.随时回忆起来;3.与恰当的物体或概念联系起来;4.以适当的语法形式使用它;5.口头上清晰地发音;6.书写中正确地拼写;7.按正确的搭配使用它;8.按其适当的正式程度使用它;9.意识到词的内涵和联想意义[5](P2-3)。

根据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实践,学习一个汉语词语,至少要掌握正确地发音、正确地书写、了解这个词语的理性意义与附加意义、知晓这个词语的词性和搭配关系及在口语、书面语体中能够识别并且熟练地运用这个词语等几个方面。

四、汉语口语课词汇教学的策略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外语教学规律以外,还应当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寻求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掌握其认知的心理过程。因此,认识和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下面就从汉语词汇的语音、语形、语义、语用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汉语作为外语认知的特殊性以及汉语口语课词汇教学的策略。

(一)策略一:矫正语音

汉语的语音并不算特别复杂。汉语的音节具有结构简单、表意明确的特点。汉语音节最少1个音素,最多4个音素,分别构成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节体现在书面上通常为一个汉字,一般具有词汇意义。汉语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者末尾,没有复辅音。汉语所有的音节都有元音,有的音节完全由元音组成。在400多个基本音节中,以元音收尾的开音节占一半以上;有的由元音和辅音组成的闭音节也具有一定的乐音性,因此汉语的音节乐音居多,响亮悦耳。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能够区别词义,不同声调的音节交错搭配,形成了抑扬顿挫的特点,使语音富有节奏感。

对留学生而言,最难以掌握的是声调(包括轻声)以及与之相伴的语气语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发音。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表达疑问、感叹、惊讶、愤怒等语气语调;也可以利用具体语境学习记忆多音字,例如“长”字的两个读音,就可以组成两组常用词语:长城、长短、长途/长大、长辈、长相。在具体情景或语境中教词语、学词语,不仅可以克服孤立记忆词语容易遗忘的困难,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交际中使用词语。

(二)策略二:利用汉字形体

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每个汉字所对应的语言单位,大多数是一个语素,所以,就文字单位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而言,汉字是语素文字。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它的音和义就来自它所记录语素的音和义。汉字的形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音义的统一体。这一点与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是很不相同的,英文字母和日文字母都有形体,也有读音,但是没有意义,因此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的上述特点,对没有汉字背景的留学生而言,初学时确实有一定困难,但如果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就会发现,人们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汉字,实际上就等于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构成词的语素,掌握了这些构词成分的形、音、义,再来学习理解这些词语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利用已学过的汉字以及部分生字不断进行新的组合,将反映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提供给学生,这非但不会给学生增加多少负担,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自学汉语词汇的能力。例如,汉民族在认识事物时,往往更多地关注事物的类属联系和共性。教师便可以利用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教学生学习汉字,使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而强化对声符和意符的认识,逐渐主动归纳并且利用声符和意符学习汉字,也就是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激活具体的语言行为,从而增加识字量,扩大组词范围,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三)策略三:辨析语义

汉语的词语是以单音节语素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双音节和多音节复合词都是由单音节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规律组合而成的,这就形成了汉语词语语义上的认知特点。

汉语的词语具有很强的意合特征,许多词语具有理据性,构成复合词的各个语素多多少少能够反映出整个词语所含有的某些意义。例如“请客”的“请”是“邀请”的意思,“客”是“客人”的意思。

由于汉语的词缀不发达,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根词组合而成的。大部分根词,特别是组合能力较强的根词,其意义并不是单一的,已经发生了意义的引申、转化,于是产生了一个词有几个义项的情况。根词的这些义项可以跟其他词或语素组合成新词,而这些词之间也就因此有了某种联系,形成一个词族。例如“客”在“客人”这一义项上有“请客、宾客、会客、来客”等词语;在“对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的称呼”这一义项上有“政客、说客、侠客”等词语。可见,不少汉语词语的内部结构、语义关系比较清楚,这是由汉语语素的特点所决定的。

汉语词语语义上的这些认知特点,给留学生学习、理解、记忆和积累汉语词汇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掌控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尽量了解汉字的字义,根据语素组合的规律扩大词汇量。例如可以采用同义法辨析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采用对立法学习词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采用归类法将学过的词语按照事物的种属范围进行归类,等等。

除了需要解释词语的词汇意义之外,还应该讲清词语的语法意义以及社会文化意义。语法意义的教学往往会受到重视,这常常在组词、造句中得到体现。但是社会文化意义的教学有时却有一定的难度。社会文化意义是指附加于词语指称意义之外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词语的社会文化意义最能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词语在文化意义上的不同和不对应,只有重视词语的社会文化意义,才能真正化解不同文化带来的交际障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具体语境中教生词,也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某一个词的句法功能、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褒贬色彩、语体色彩等。例如汉族人称呼外国人为什么用“洋”?这是17世纪以来的习惯,中国人称日本国为“东洋”,称欧美各国为“西洋”,因为从中国到欧美要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到了晚清,对来自这些国家的人或物的名称,一般都以“洋”称之。如“洋奴、洋货、洋楼、洋火、洋油、洋钱、洋灰、东洋人、西洋人、洋鬼子、洋博士、洋和尚、洋学生、出洋相、受洋罪、开洋荤、装洋蒜、磨洋工”等。到了当代,又产生了一批“洋”族新词语,如“洋节、洋酒、洋烟、洋伯乐、洋插队、洋打工、洋倒爷、洋顾客、洋教练”等等。

(四)策略四:活学活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习者并非被动地接受外在影响,相反,个体在接受影响以后总是将它与学习者的己有经验结合起来,并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处理。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应该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切实提高他们的汉语口语表达水平。例如可以通过仔细查词典而深入挖掘词语的音、形、义以及搭配用法;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感官,通过听、说、看、读、写等活动将词汇与动作、影像、听觉等加以联系;可以利用现实的语境或创设的语境反复强化所学的生词,激发学生口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事实上,不少留学生学习汉语是要把汉语当作交际工具来使用的,而这种用来交际的汉语知识是技能性的,必须通过反复的操练才可能获得,反复操练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将语言形式与语言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等因素,适当导入交际文化,大胆创新教学模式,着力强调交际能力中语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能够使用所学汉语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从而达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沟通人际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Widdowson H.G.语言教学面面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Canale M, & Swain M.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 Applied Linguistic,1980.

[3] 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4] Laufer. Bhatia 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 Same or Different?[J].Applied Linguistics,1998.

[5] 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猜你喜欢

语素音节口语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拼拼 读读 写写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酒中的口语诗
因果复合词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口语对对碰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