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2011-04-1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院校

王 昌 忠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加强高等学校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近年来得到了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除了普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外,许多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也就加强高等学校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果。“总体上看,当前的研究侧重于将高等学校的师范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探讨不同专业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师范生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和途径。”[1](P62-66)事实上,同是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培养层次和要求的不同而划分成了地方院校和部属院校;即便在同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也分成了不同的专业和学科门类。这便导致了对不同层次学校以及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会具备不同的模式和特色。因而,“对高等学校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针对不同层级(部属与地方)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进行目标明确、指对直接的深入、细致的分类研究。”[2](P34-40)然而,这一路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目前,针对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理念与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还十分罕见,既缺乏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学理性界定和论证,也没有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提出具有严密科学性、高度可操作性并能达成普遍共识的模式。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地方中小学提供能直接胜任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除了具备与中文、与教学相关的扎实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实践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得,离不开高师院校的大力培养和积极造就。只有注重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才能有效、充分顺应这一根本目的。

一、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现状分析

由于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所设置课程主要是以书本为载体的文学类和语言类的,学校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学生也把重心放在了对书本、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上,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和教师在思想上对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认识不足,在实施上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手段。同时,也导致了教育研究界对这方面研究、探索的严重不足。目前,针对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理念与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还十分罕见,既缺乏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学理性界定和论证,也没有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提出具有严密科学性、高度可操作性并能达成普遍共识的模式。

迄今为止,教育界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这一概念只是在感性地运用着,而没有理性地指出其明确所指。人们普遍认为,写作中小学语文课程说课稿和教案、制作中小学语文课件以及相应的说课、讲课、评课的能力,便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全部。其实,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从事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班级和校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时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除了与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写作说课稿和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说课、讲课、评课等等的能力外,听(讲座、报告等)、说(普通话、演讲、辩论等)、读(辨识阅读对象、领会评鉴、写作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等)、写(包括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在内的“三笔字”书写、基础写作、文学写作、教研论文写作等)、研(科学研究)、外语运用、班主任工作、计算机运用和维护、交流沟通等等方面的能力都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范畴。

目前,许多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加强实践技能培养重视不够。他们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讲授语文课,而语文课是一门不需要“动手”的、实践性不强的纯理论课,因而作为准教师的中文专业大学生只要把文学类、语言类、语文教学论等理论课程学好就完成了任务。即便要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他们认为,也只需培养与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制作课件、写作教案、说课讲课的能力即可,至于上面提到的听、说、读、写、研、外语运用、计算机运用等能力,就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了,因为既然是中文专业,应该把时间用于中文类课程的学习上。这自然是错误的看法。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地方中小学提供能直接胜任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除了具备与中文、与教学相关的扎实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实践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得,离不开高师院校的大力培养和积极造就。

在培养模式上,一些高校由于对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基本没把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定型化、专门化,有机地将其纳入教学程序和环节之中,而仅仅程式化地安排一次毕业实习就算完成了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有一些高校由于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内涵和范畴的把握模糊不清,因而不能采取合理、有效、一贯的方式和途径对中文专业师范生进行实践技能培养,也就自然不能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最常见的情形是,仅仅把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进行实践技能培养的对象,内容主要是进行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制作课件、写作教案、说课讲课的能力的养成,途径主要是教学见习、毕业实习、组织竞赛、试讲、课堂模拟、教法课程等等;对于大一、大二年级,只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既意识不到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也不知道该进行哪些方面的实践技能培养、该如何进行实践技能培养。

观念淡化是阻遏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根本原因,领导和教师往往只在口头上提倡,却不重视在具体操作上的落实,或者只在应付检查时搞一下形式。组织管理不力、人员配备不齐,也是影响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原因。教学单位(学院或系)既没有设置专门实施实践技能培养的组织机构、安排专门负责实践技能培养的责任者和管理人员,也没有针对实践技能培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文件规范。实践技能教学的管理工作只是教学副院长(系主任)的一个附带管理工作,要进行时只需临时随意“点兵”附带做做即可;不仅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中没有将实践技能培养单独设置为一块,而且也没有就实践技能培养制定独立的培养大纲、考核大纲和实施方案。财力、物力投入不足,是制约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又一原因。实践技能培养需要相应的设备、场地、耗材,需要校内外人员的辅导、参与、配合,还需要用于物质激励的奖品。许多学校和学院都没有列出用于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专款,这就导致了这项工作难以付诸实施。除了上述因素,中文专业高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高校与中小学在教学方面脱节等等,也是妨碍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不利因素。

二、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合理模式探究

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学生大一进校门始到大四结束离开校门止应该是一以贯之、覆盖全程的,而不是在某些时段应该进行、某些时段可以不进行的,也不是在某些课堂可以进行某些课堂可以不进行的,还不是在课堂可以进行课余不可以进行或者课余可以进行课堂不可以进行的。另一方面,对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又必须通盘考虑、科学规划,宏观把握与微观操作相结合,整体性和阶段性相匹配,体系完整而又细节明晰,以求做到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基于上述理念,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合理模式大致为:将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分为基础实践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两块,前者包括听(讲座、报告等)、说(普通话、演讲、辩论等口头表达)、读(辨识阅读对象、领会评鉴、写作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等)、写(包括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在内的“三笔字”、基础写作、文学写作、教学和科研论文写作等文字表达)、研(科学研究)、外语运用、班主任工作、计算机运用和维护、交流沟通等等方面的能力,后者主要指与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写作说课稿和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说课、讲课、评课等等的能力。对基础实践技能所涉及的每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都贯穿从大一到大四的整个大学期间。但在具体实施中,每个方面又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相应的要求和标准都随着阶段的递进而加强、提高,每个方面在每个阶段都要进行达标考核和等级评定,达标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对达到优秀的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到大四结束时,要求每个方面都必须达到最终合格标准,对每个方面都验收合格了的同学颁发“实践技能合格证书”以利他们求职应聘。对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在大三年级、大四年级进行,培养途径大致有三个,一是通过语文教学论、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师范类专业课程培养,二是通过教学见习、毕业实习、顶岗、支教等教学环节培养,三是通过专业学科竞赛(课件制作、说课、讲课、评课等等)、职场模拟等培养。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必须制定规范、合理的考核机制和相应的奖惩体系。

为了上述模式得以建构和实施,还必须对影响和制约、阻遏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历史和现实因素进行透析、反思,并对克服、解决的办法、方略进行思考、研究,正如第一部分的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观念淡化、组织管理不力、人员配备不齐、财力和物力投入不足、中文专业高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高校与中小学在教学方面脱节等等。除此之外,管理者、教师、学生还必须突破或解决这些难题:1、相对于理工科专业,中文专业的教学在事实上存在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参与不多的状况,如何在传统的、已成定势的书本知识传授和理论教学中融入、渗透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就是如何将文学、语言方面的理论教学与听、说、读、写、研、教等实践教学融为一体。2、相对于理论课程学习的考核和评价,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和评价难度较大,考核和评价机制如何确立、指标如何设定。3、如何在课外对中文专业师范生从事实践技能的培养,如何处理在课堂上与课堂外对中文专业师范生从事实践技能的培养的关系。4、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教师的工作密切相关。对教师从事实践技能培养的工作量、绩效,如何统计、评判以及如何确立相应的奖惩措施。5、中文专业师范生在事实上呈现出了差异性,最主要的差异是学习目标的不尽相同,有的要做教师,有的要考研究生,有的要考公务员,有的要作公司文员,如何在以培养教师实践技能为主的同时兼顾到培养少数同学所需其它实践技能。

三、结 语

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合理、科学、高效模式的设置和建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一方面,它需要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对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内涵的理性把握、对加强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的价值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从而在教学、学习理念上对其加以重视、关注;另一方面,它需要不同学校、院系根据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硬件资源、师资配备、生源背景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龙文祥,董兴开.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5).

[2] 刘丽平.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职前教师素质培养路径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猜你喜欢

师范生技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