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胆病不寐

2011-02-13邱模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枢机温胆汤卫气

李 楠,邱模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胆与睡眠关系密切,各种致病因素影响到胆的生理功能,则可导致不寐。笔者认为,这类不寐包括胆腑自病与它脏及胆两种情况。它脏及胆型是指由其他脏腑病变波及于胆,影响胆主决断的功能,而致不寐;胆腑自病型是指或因邪气侵袭或因正气虚衰,致使胆腑自身功能失调而致不寐。对于前者重点在于治疗原发脏腑疾病,但同时要兼顾恢复胆腑自身功能,后者重点在于治胆。

1 胆之生理功能及其与睡眠的联系

1.1 胆之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将胆的生理功能归纳为储藏胆汁、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情志三方面。肝之余气化生胆汁,汇聚于胆储藏,通过肝的疏泄功能排出胆汁,以助消化。另一方面,胆为“中正之官”,与人的勇怯有关,同时配合肝主疏泄的作用,共同完成调畅情志的功能。

在中医古代典籍中,对于胆的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一方面深入探讨胆主决断对五脏六腑的重要影响。《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对此,一般有以下理解:①《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该观点认为胆应于春,气主升发,五脏六腑之气皆赖之以生;②胆居相火,温煦诸脏,十一脏皆赖之以荣;③精神活动系于五脏,决断在胆,胆虚则谋虑不决,必影响神魂魄意志,而致五脏不安。另一方面认为,少阳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而胆居少阳之枢。《素问·阴阳离合》:“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少阳主枢,通达表里、阴阳、上下,主气机之枢,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全赖少阳之枢,气机的畅达,升降出入的正常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升降出入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

1.2 胆与睡眠之关系

《内经》主要从卫气运行角度探讨睡眠机制,认为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因此卫气不能正常入阴则导致不寐。少阳主枢为气机出入之冲要,在卫气从阳入阴运行中,胆之枢机作用不可忽视。可见,胆主决断与主枢机两方面功能均与卫气循行有着密切关系,从而在睡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古代医家对胆病不寐的相关论述

古代医家对于胆腑不安导致不寐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归结起来有胆冷、胆火、胆虚、痰在胆经等认识,现择要归纳如下。

2.1 胆冷

《集验方·治虚烦不眠及汗出不止方》:“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诸病源候论·大病后不得眠候》:“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

2.2 胆虚

《太平圣惠方》:“胆虚不得睡者,是五脏虚邪之气,干淫于心,心有忧恚,伏气在胆,所以睡卧不安,心多惊悸,精神怯弱。盖心气忧伤,肝胆虚冷,致不得睡也。”《圣济总录》:“论曰:胆虚不眠者,胆为中正之官,足少阳其经也,若其经不足,复受风邪则胆寒,故虚烦而卧不安也。”

2.3 痰在胆经

《证治要诀》:“不寐有两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治疗上主张以理气化痰为主,方用温胆汤加减。《张氏医通》:“是以举世用补心安神药,鲜克有效,曷知五志不伸,往往生痰聚饮,饮聚于胆,则胆寒肝热,故魂不归肝而不得卧。”

2.4 胆火

《症因脉治》内伤不寐6型,其中胆火一型,症见“心烦躁乱,恍惚不宁,胆涎沃心也,甚则目黄目赤,夜不能寐。此胆火不得卧之症也。”《类证治裁》将不寐分为24型,其中胆火一型:“胆火郁热,口苦神烦,宜温胆汤加丹皮、山栀、钩藤、桑叶。”

3 胆失决断、枢机不利是胆病不寐的核心病机

首先,上述4种主要观点,虽皆为独立的病机理论,但其间亦有密切联系,有些可相间为病。主要包括:①胆虚胆冷兼见。一方面,胆冷日久,损伤正气,而兼胆虚,如《寿世保元》:“劳心胆冷”;另一方面,胆虚易受外寒,如《圣济总录》:“其经不足,复受风邪则胆寒。”②痰与寒并见。如《张氏医通》:“饮聚于胆,则胆寒肝热。”③痰与火并见。如《症因脉治》:“湿热聚于胆家……成痰成饮。”在临床病理变化中,虚与实、寒与热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因此对于胆病不寐的各种病机理论既要全面掌握,更要灵活运用。

其次,历代文献对胆病引发不寐的机理可归纳为两方面:①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主决断功能失调,进而影响五脏六腑及神志,最终导致不寐。如《证治要诀》:“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张氏医通》:“胆寒肝热,故魂不归肝而不得卧。”②影响少阳为枢的生理功能,致使五脏气机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影响神志导致不寐。如《辨证录》:“夫胆属少阳,其经在半表半里之间,心肾交接之会也。”

两种观点都以胆的功能正常与否作为问题的核心。胆主决断与少阳为枢两方面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胆主决断的功能正常,才能正常发挥少阳的枢机作用;另一方面少阳枢机通畅是发挥胆主决断功能的必要前提。在病理情况下,胆病必然影响到主决断、主枢机两方面功能。因此,笔者将胆病不寐的病机核心归纳为胆失决断、枢机不利。

4 胆怯易惊是胆病不寐主症

通过对胆病不寐相关文献材料的分析,笔者认为“胆怯易惊”可以作为胆病不寐的主症。胆怯指人的勇气不足,缺乏决断力;易惊指容易受到外界惊扰,不能自己。历代医家对于胆病不寐的病机认识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症状描述中大多提到了类似“胆怯易惊”的症状。可见,胆怯易惊作为胆病的主症,不仅见于胆气虚证,不论外感、内伤及虚、实、寒、热,任何病理因素侵袭于胆,都会影响胆主决断的功能,从而出现胆怯易惊的症状。

在历代文献著作中亦提到了大量伴随症状如恍惚多忘、头目不清、心烦躁乱、目黄目赤、口苦神烦等,但这些症状一般仅见于某一类型的胆病。如口苦、目赤等一般见于胆火,恍惚多忘一般见于胆虚。这些症状不是所有胆病的共有症状,因此可以作为重要兼症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但尚不足以作为胆病不寐的主症。

同时,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首要的两个步骤是辨病位与辨病性,胆怯易惊是胆病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其他证候多为定性依据,故将胆怯易惊作为胆病的的主症是合乎辨证论治要求的。

5 温胆汤为治疗胆病不寐的主方

胆病不寐是从病位角度进行的一种病机概括方式。从现有文献记载看,主要有胆冷、胆火、胆虚、痰在胆经4种主要表现形式。笔者未提出胆病不寐具体分型,因为上述4种证型尚不能完全概括胆病不寐。从理论上讲,凡是能够引起胆病的因素都可以造成胆病不寐的发生,临床当以灵活辨证为主。因此,掌握胆的生理、病理特点,抓住胆病不寐的病机核心才是最关键的。基于对胆病不寐病机核心的认识及部分临床观察,笔者认为可将“理气利胆”作为胆病不寐的基本治法,方用温胆汤加减。

温胆汤最早见于《集验方》,后世同名方剂甚多,《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入同名而组成不同的温胆汤有13首。《集验方》由北周·姚僧垣著,高文铸辑。其中卷五“治虚烦不眠及汗出不止方”条下收录治疗不眠方3首,分别为千里流水汤、温胆汤、无名方。原方为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海藻、菘菜、饧。

现今临床最常用者为《三因方》所载,具有“理气化痰,利胆和胃”之功效,其组成与《集验方》所述略有不同。《三因方》为半夏汤洗7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橘皮三两,甘草一两炙,白茯苓一两半。上为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可以看出《三因方》温胆汤较《集验方》所载减少了生姜的用量,增加了茯苓、大枣,剂型也由汤剂转变为散剂。前者针对胆冷,而后者更偏重于胆虚及痰扰。

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治疗上通过理气化痰之法,使气机疏畅则痰涎自除。全方药性平和,可根据病证寒热不同,随证化裁。在前面的文献材料中也可看到,大量使用温胆汤及其类方如加味温胆汤等记载,目前温胆汤仍广泛应用于胆病不寐的临床治疗。因而这里我想将温胆汤提出作为治疗胆病不寐的1个主方。临床当中根据具体情况加减,比如胆热者可以用黄连温胆汤,加丹皮、山栀、钩藤、桑叶等,胆火乘脾者用清胆竹茹汤。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外环境失常是发病的关键,情志失调是不寐发病的重要内因,同时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地域、环境、气候等因素均对其产生影响。现代医学也看到了失眠与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胆病不寐作为不寐的一个类型,同样与上述因素有关,因而在治疗时注意调畅患者情志,引导患者减少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也很重要。

猜你喜欢

枢机温胆汤卫气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