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镜联合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方法诊断宫颈病变的结果分析

2011-02-10王丽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0期
关键词:样变内瘤阴道镜

王丽敏

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率,对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有重要意义。阴道镜的临床应用已有70年多年历史,其经典的应用价值是评价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阴道镜可直接观察宫颈表面的病变,结合液基细胞薄层细胞涂片/TBS系统检测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变进行诊断,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本中心进行妇科健康体检的妇女共967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液基薄层细胞/TBS分级方法筛查。两组对象年龄分别为(36.6±8.3)岁和(37.72±9.1)(25~62)岁。

1.2 方法 阴道镜检查主要观察病灶的边界形态、颜色、血管和碘反应是否异常。先用棉签擦去宫颈表面及阴道内分泌物,涂生理盐水,观察鳞柱交界及血管,在宫颈表面涂3%醋酸溶液30~60 s后镜下观察。出现白色上皮、镶嵌、点状血管与各种异型血管、脑回状改变为异常转化区。对阴道镜下检查为可疑病变者常规做液基薄层细胞图片检查。

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标本的采集是用特制的宫颈刷收集宫颈口和宫颈管内上皮细胞,并将收集后的宫颈刷放入盛有保存液的小瓶内,经液基薄层细胞自动制片染色系统程序化处理。分级方法:①正常或炎症;②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③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变(HSIL);④鳞状细胞癌(SCC);⑤不典型腺细胞(AGUS)和腺癌;⑥人乳头状瘤病(HPV)感染。根据TBS分类系统,LSIL包括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级(CINⅠ),HSIL包括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Ⅱ级(CINⅡ)、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CINⅢ)或原位癌。液基薄层细胞图片TBS分级报告正常和ASCUS作为筛查阴性,CINⅠ级及以上作为筛查阳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对象平均年龄42.75(22~73)岁;孕次2.09(0~6)次,产次1.01(0~3)次;宫颈糜烂轻度313例(32.36%)、中度199例(20.65%)、重度 168例(17.41%)、宫颈光滑295例(29.55%)。

2.2 阴道镜及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BS阳性检出率 在967例行阴道镜检查病例中,宫颈异常改变共50例,其中镜下见白色上皮,异常血管34例,镶嵌、点状血管等异常改变7例,宫颈阴道镜下见Ⅲ糜烂,并有异常血管,可疑HPV感染者7例。常规给这967人进行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检测,结果,ASCUS104例(10.81%)、AGUS3例(0.37%)、LSIL30例(3.11%)、HSIL9例。结果提示阴道镜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准确性较高。

3 讨论

3.1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方法的特点及优势 液基薄层细胞自动监测系统在制片、染色、质量控制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其方法是将收集的细胞保存液通过比重液离心后,经自然沉淀法将标本中的黏液、血液和炎症细胞分离,收集余下的上皮细胞制成直径13 mm超薄层细胞于载玻片上,在全自动制片过程中同时完成细胞染色,涂片薄而清晰,涂片质量高,异常上皮细胞易于辨认,提高监测的阳性率,降低了宫颈癌前病变的漏诊率、误诊率。

3.2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CIN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要从CIN的筛查入手,阴道镜通过放大的图像直接观察宫颈鳞柱交界的病变,涂3%醋酸后出现白色上皮,涂复方碘溶液后出现特征性改变,对这样的可疑患者作进一步的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检测,以提高CIN筛查特异性。

3.3 阴道镜联合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方法对宫颈病变筛查的必要性及价值 宫颈细胞学检查为宫颈癌前病变普查的重要手段,对HPV感染诊断具有明显的提示作用。阴道镜可直接观察宫颈病变,迅速鉴别良、恶性病变。经临床资料显示证实细胞学与阴道镜是互补的两种检查方法。对阴道镜下检查为可以病变的病例进行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检出阳性率极高,从而提高了宫颈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对早期宫颈病变起到筛查作用。

猜你喜欢

样变内瘤阴道镜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效果分析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彩超对于胆囊息肉样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