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突发性聋64例临床观察

2011-01-23李宏颖翟瑞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突聋听阈合并症

李宏颖 翟瑞成

突发性聋是耳科常见疾病,老年突发性聋患者听力下降的同时可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堵等症状,并且常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因而影响预后。天津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老年突发性聋患者64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126例(126耳),依据住院时患者的实际年龄将其分为两组:老年组:年龄≥60岁,64例(64耳);对照组:年龄<60岁,62例(62耳)。其中老年组病程最短4 h,最长25月;年龄最小60岁,最大82岁。对照组病程最短1 h,最长20.5月;年龄最小15岁,最大59岁。老年组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高血脂等43例,为便于观察,将老年组患者再分为单纯突聋组(21例)和突聋伴合并症组(43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行全身和专科检查(包括声导抗、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测试结果均正常,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均排除听神经病变。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老年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例)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加用胰岛素注射液6 U)500 ml+金钠多30 ml静脉滴注,1次/天;维生素B120 mg口服,3次/天;维生素B120.5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醋酸泼尼松0.5 mg/kg晨起空腹顿服,1次/天,每三日递减5 mg,直至停药;尼莫地平20 mg口服,3次/天。伴有眩晕者加用盐酸地芬尼多50 mg口服,3次/天;10天为一疗程。对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上述治疗同时配合内科相应治疗。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复查纯音听阈。

1.3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平均听阈以500、1 000、2 000、4 000 Hz平均听阈计算。两组治疗前后听力见表2,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见表3。单纯老年组和老年合并症组治疗前后听力及疗效比较见表4、5。不同病程治疗后有效率比较见表6。

表2 老年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听阈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t=2.028,P<0.05;**t=4.032,P<0.01;△与老年组治疗后比较,t=2.181,P<0.05

表3 老年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耳)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3.87,P<0.05

表4 单纯突聋组及突聋伴合并症组治疗前后听阈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t=2.805,P<0.01;△与老年合并症组治疗后比较,t=2.063,P<0.05

表5 单纯突聋组及突聋伴合并症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耳)

注:*与单纯老年组比较,χ2=6.03,P<0.05

表6 老年组及对照组不同病程治疗后有效率比较(耳)

注:与同组<7天比较,* χ2=5.42,P<0.05;** χ2=8.27,P<0.01

3 讨论

目前治疗突发性聋的药物主要有扩血管药、激素、降纤药、神经营养药等。金纳多注射液是第4代银杏叶制剂,其主要成分是银杏黄酮苷和萜类内酯(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其中,银杏黄酮苷能清除自由基,银杏内酯是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特异拮抗药,可防止其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性;金纳多还能保护内耳细胞免受过氧化物损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耳蜗血流量。因本研究主要观察老年突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故选取金纳多治疗,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结果显示治疗10天后老年组有效率为59.38%,而对照组为75.81%,前者低于后者,分析结果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1老年人的血液粘稠度高、血流缓慢和瘀滞以及听觉系统的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地发生退变。戎娟等[2]研究表明老年突聋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变形能力减退,血流缓慢或瘀滞。由于内耳小动脉有迂曲盘绕行走的特点,血流速度比较缓慢,若血液的粘滞度增高,则发生血小板沉积、粘附、聚集,甚至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进而造成耳蜗微循环障碍,养分及营养物质缺失造成毛细胞损伤,表现为听力下降。有学者认为全血粘度升高和2~4 kHz纯音听阈有明显关系[3]。另外耳蜗的血供调节也很有限,耳蜗功能对血流变化非常敏感。由此可见老年突发性聋患者内耳微循环病变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血液及血管的特性也决定了老年组的治疗效果低于对照组。

3.2本组老年组病例中,发病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43例。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痉挛可能影响内耳供血;糖尿病可引起内耳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腔狭窄、供血异常及糖代谢紊乱,影响治疗效果;高脂血症者血浆中脂蛋白增高,造成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影响供血。文中结果显示,老年组中单纯突聋组21例治疗前平均听阈为56.33±16.41 dB HL,治疗后为43.19±13.84 dB H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突聋伴合并症组 43例治疗前平均听阈为53.57±15.51 dB HL,治疗后为51.44±15.56 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突聋组总有效率为80.95%,突聋伴合并症组总有效率为4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单纯突聋组的疗效优于突聋伴合并症组。可见上述合并症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引发突发性聋,同时也影响疗效及预后。

3.3老年人反应低下,可能将耳聋视为生理退化而忽视,因而失去早期治疗时机而影响疗效。实验表明,内耳缺血持续6秒,耳蜗电位即消失;持续30分,电位消失及耳蜗功能障碍不可逆转[4]。本组病例老年组中病程<7天者28例,治疗后有效率为89.29%,病程≥7天者36例,有效率为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病程<7天者30例,治疗后有效率为96.67%,病程≥7天者32例,有效率为68.7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6,41:69.

2 戎娟,刘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J].实用老年医学,2005,19:308.

3 陆良钧,钟志生,于银坤,等.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突发性聋发病的关联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8.

4 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001~1 004.

猜你喜欢

突聋听阈合并症
安庆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的影响因素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突发性耳聋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减重手术可减轻肥胖相关合并症
对45例脑出血患者各种合并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