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及实践对策

2009-12-23

党史文苑 2009年20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实践

王 姝

[摘 要] 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加强以人为本的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从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价值取向 实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即一切要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造就了全面发展的人,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加强以人为本的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对策。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涵:

首先,以人为本要以人民群众为根基。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我们党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谁脱离了人民,谁就会失去民心,直至最后遭受失败。发展要依靠人民,有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党的根基就永远不会动摇。

其次,以人为本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体,也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主体,又是今天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3]目前,我国正处在关键的历史发展阶段,更需要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再次,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就体现在把人作为终极目的上,即强调把人的全面发展、增加人民的福祉当成崇高的社会目标。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离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可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是将人当成手段,当成工具,而是把人当做目的,当做根本,让人成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与我们今天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3000美元的关键发展期,这个时期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又是“各种矛盾冲突的凸显期”,如果只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就可能出现腐败滋生,矛盾激化,经济停滞甚至出现社会动荡不安。[4]因此,在这一阶段,尤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为人们在实践上提供正确的行动方向,进而在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强调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要从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例如对领导干部而言,“政绩”很关键,但政绩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存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甚至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这样的“政绩”或“业绩”,人民也不会认可。因为指导思想上出了毛病,必然会损害人的发展环境,不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同以人为本的原则背道而驰。因此,作为执政党,一定要多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事,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5]毛泽东的话,对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在基本思路上,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就是做好人的工作。我国的建设事业曾出现过挫折和波动,这总与不重视人的因素有关。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我党曾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阶级斗争上,对人的素质提高不但不重视,而且造成了严重冲击。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仅没有对传统的文化加以批判、吸收和借鉴,反而彻底失去了人格塑造,导致国民经济走上崩溃的边缘。这些教训是深刻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最终都要靠人来完成,而且要靠大多数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没有了人,离开了大多数人的努力,再简单的工作,再好的思路和方案,结果都不可能做好、做成。要做好人的工作,就是要相信人、团结人、依靠人,真正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胜利,都是靠群众路线取得的。因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主人,又是社会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作为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在新时期继续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而群众路线的关键在于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即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6]这就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它正好同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相对应。

三、以人为本的实践对策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工业化进程也才刚刚步入中期阶段,仍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为此,应着力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一要确定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人文标准,真正解决好民生问题。所谓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人文标准,实质上是把人民群众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治安以及生存条件同与人民生活相关的人文环境统一起来,彻底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建立起绿色GDP核算体系。领导干部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上,把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不仅提倡个人致富,更要提倡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仅要建立社会发展的科学人文标准,更要不断提高社会公德,净化社会风气,坚持防腐倡廉。总之,要重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把关系人民生活的一切问题切实解决好。[7]

二要注重维护社会公平,让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国外经验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收入差距拉大所导致的分配不均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必须注重社会公平,不断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和收入再分配力度。调节收入差距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更能体现出社会的公平和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要通过调节收入差距,让“兼顾公平与效率”落到实处,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要倡导人性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概括地讲,人性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指在为人类自身增进利益的同时,也能为生物和自然界增进利益。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8]这些基本特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为我们实践人性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指明了努力方向。

四要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良性机制,为贯彻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条件。腐败行为会恶化社会环境,侵害公民权利,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因此,我们要首先从提高公众的素质入手,不断增强公民的人权意识和法制意识,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滋生,并通过法律途径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利用有效的揭露和惩治手段,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五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比较严重,为做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好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在普遍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前提下,坚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9]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具体来讲,当前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放在我国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上,落实好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J].党政论坛,2006(9).

[2]任浩.论我国历史上民本思想及启迪[J].理论界,2006:47.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1.

[4]郁彩虹.创新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J],理论界,2008(3):37.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1096.

[6]毛泽东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6.

[7]孙月含.以人为本的三重视角[J].理论界,2007(2):22.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争取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奋斗[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0.

[9]张莉.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哲学思考[J].理论界,2008(7):202.

责任编辑 刘金旭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实践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