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文化哲学与自主学习关系探讨

2009-11-04包艳君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新课程

包艳君 陈 冰

【摘 要】通过把新课程文化哲学本质特点和自主学习的特征作比较,从而提出在自主学习的特征上反映了文化哲学本质要求,是人类认识自己、解放自己、发展自己的终极价值目标在学习上的最集中的体现的根本观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自觉地把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新课程改革当中去,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 文化哲学 自主学习 主体性教育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哲学是对人类文化现象的哲学思考,它研究“人的文化世界”,其主题为加强主体文化建设、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自觉检讨我们改造自然的手段等,而核心问题是人文精神的重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必须反对三种倾向: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反对虚无主义,让古今中外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世界;反对技术主义,让技术不要控制万物和人;反对享乐主义,让欲望不要越过其当代历史所确定的边界。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建设一个中国的现代的文化。它是中国的,因此是民族的;同时也是现代的,因此是与时俱进的。这种中国的现代的文化便实现了文化自身的本性:陶冶和塑造人性,让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任何人的成长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当中进行的并且必须依靠文化的作用。作为新的哲学形态的文化哲学,在把文化看成是人类的特有行为方式的基础上揭示了文化与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本质联系。作为一种哲学,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文化哲学为课程改革提出新的理念:第一,培养人的个性以及理解、合作与创新意识;第二,培养全球意识,协调人、自然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要回归生活世界。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文化哲学层面的探讨,不仅仅是对新课程改革表达一种哲学理性的价值关怀,更是对人、文化与课程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从而彰显新课程改革对三者传统关系的反思、超越和重构,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文化思维空间。

为了培养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新课程改革,其重点之一就是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人的学习文化样式的转变。自主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更能实现文化自身的本性:陶冶和塑造人性,让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作为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学习的自主性: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决策,主动规划、设计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特色。②自主学习的基本要素:持续性的学习动机;发展性基础学力,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动态的思维方式,求异、反思的思维气质;合理的学习方式和方法。③自主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自主意识包括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以及自尊、自立、自强、自律等品质。自我调控能力则要求学生不断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进行反思和评价,主动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从文化哲学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新的理念与自主学习的基本特点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至少在以下几个地方有着和谐、一致的一面:

1.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性,这和新课程文化哲学强调主体存在的意义是一样的。弘扬、培植人的主体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新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课程结构上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以体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为每个学生具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在内容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为终身学习做准备。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及其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全球化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反映在教育领域,最突出的是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教学就变成了教育,而且越来越变成了学习”。现代开放教育的一个特征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要有学习能力、自我意志力、强烈的学习动机、抗干扰能力等,要求学生善于合理安排和组织学习时间、学习进度,能够制定自我计划与方案,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善于监控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教师和教育组织者只为学习者提供备选的学习内容,提供咨询和服务。这就是现代教育下的学生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下的习惯和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培养的结果。传统教育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依赖于教师,于是学生越来越丧失了独立选择、决策、自主安排和监控的能力。因此,改变学生被动、单一、接收、封闭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也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责任,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追求。

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人的学习文化样式的转变。自主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更能实现文化自身的本性:陶冶和塑造人性,让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当前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提倡主体性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我们要坚定推行主体性教育的信心,运用现代化所要求的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来塑造新的一代,并以此来批判传统文化当中扼杀人的个性、压抑人的主体性的消极因素。

第一,我们要合理吸收传统文化当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借鉴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异化的批判意识,排斥片面、狭隘、极端和不充分的主体性,从交互主体性的层面全面理解主体性教育的精神内涵。

第二,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而自由发展学说作为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使主体性教育沿着理性化、人性化的道路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2.自主学习强调自主意识,这和新课程文化哲学强调协调人的关系是相一致的。自我意识作为哲学的概念,指的是主体对自身的审视和反思,是指向审视者和反思者自身的意识。自人类有自我意识的那一刻起,认识自己、解放自己、发展自己便成为人类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目标和动力。哲学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化的自我意识中最抽象、最深刻的部分。随着社会物质丰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意识能力的增强,人们对身外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好奇”与“疑惑”,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究“世界是什么”和“人是什么”的哲学命题。

自主学习中强调的自主意识包括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以及自尊、自立、自强、自律等品质。这其实就是在学习上对自身的一种审视与反思。反思是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监控与调整,学习过程的反思包括对自我学习经验的反思、对他人学习经验的借鉴与反思,以及对自我评价的反思。只有学习而不反思,就好比是偶然钓到了鱼;学习的同时不断的反思,则好比通过这样偶然的机会进一步来研究鱼的习性,并概括出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方可以钓到鱼,而且是钓到大鱼。因此,反思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思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通过对自己到底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怎么学的、如何进一步学等学习内容、策略、过程、结果的反思,促进个体对目标和计划的修改,实现对行为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逐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样一来,学习也就变成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这种自我意识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从特点上反映了文化哲学本质要求,是人类认识自己、解放自己、发展自己的终极价值目标在学习上的最集中的体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自觉地把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新课程改革当中去,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衣俊卿.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哲学研究述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3,(1):72-81.

[4]彭富春.当代文化现象一瞥.武汉科技学院学报[J].2006,(1):7-9.

[5]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教育研究[J].2003,(3):68-72.

[6]高畅,王雪峰.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性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20-22.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