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外来词修辞特色对比分析研究

2009-11-04周秀苗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外来词共性差异

周秀苗

摘要:语言象文化一样, 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 就可能把有关的词借过来。从其它民族语言借入一定数量的词成为任何语言词汇扩大发展的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英汉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外来词,外来词的恰当使用会创造出英汉语固有词所不能达及的修辞效果。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心理、语言结构等因素,外来语在英汉语修辞中有着相同之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关键词:英汉语;外来词;修辞特色;共性;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因素,语言也从来不孤立存在,总是随着文化和社会的接触、交流不断影响渗透和发展。伴随着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语言借用普遍存在。在语言接触中,一种语言或多或少地从另一种语言借用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增强其表达能力。对于英语来说, 外来词在其词汇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统计, 英语有100万左右,外来词占全部词汇的80%左右, 它们主要来自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而外来词占汉语词汇总数的比例很低。而根据《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约有三十七万个词。尽管英汉语借用外来词数量悬殊较大,但外来词在英汉语修辞中均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有着一定的修辞功能。概括地说, 它们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意识层上吸收异族文化的精华, 填补英汉语词汇的不足, 借以达到修辞所要求的明确和简洁; 另一类是在隐意识层上宣泄某种内在的感情, 抒发某种潜伏的意念。以达到交际修辞所要求的表露心态。因此, 外来语成了英汉语修辞中的一个独特的领域。但是由于英汉语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心理、语言结构等因素,外来语在英汉语修辞中有着相同之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一、英汉外来词修辞特色共性探析

(一)引入外来概念,填补词汇空白的修辞特色

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外来词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交互影响的结果,因为“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 就可能把有关的词借过来。”[2](P174)外来词的出现是由于甲语言所表示的某个概念或所指的某一个对象,乙语言没有相应的词来表达,即形成“词汇空缺”。填补词汇空缺是外来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英语中多义词, 同意异义词等数量较大, 岐义和微妙瑕瑜互见, 因此, 在国际政治, 外交等场合中, 某些拉丁根法语词就以其确切性和简洁性填补了英语词汇的真空, 成为英语交际修辞中必要的补充。如单词entente, 意为friendly understanding between states。此词已成为一个非常适用于国际关系的界定明确, 简洁扼要的词。它没有岐义, 不容易误解。许多政治家, 外交家等相沿历史传统, 在表示两国间的相互谅解时, 都直接借用此词。以弥补英语词汇之不足。在英语中,表示谅解, 理解的词还有understanding一词, 其语义涵盖面广, 它可以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也可以指团体或组织间的相互谅解。如: We are working har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world religions.(我们正为世界上各宗教之间的相互谅解而努力工作)。由此可见, entente所表达的“谅解”与understanding在所不同, 它有特定的界限, 即只限在国家之间的谅解, 含义十分明确、适用, 语境十分具体。

汉语虽然有非常发达的词汇系统,但随着和外来文化的接触交往,新事物、新概念在汉语中也找不到相应的词汇表达,于是就出现了外来词。因此,可以说外来词的出现就是新概念的引入,其最主要的语用特征就表现为填补“词汇空位”,这丰富了汉语语汇和文化。如汉代从西域吸收而来的“狮子”、“苜蓿”、“胡琴”等当时中国没有的动物、植物、乐器名称;六代至隋唐所吸收的许多与佛教有关的外来词汇,如“佛”、“塔”、“劫”、“菩萨”、“南无”、“袈裟”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外来词的引入进入高潮,呈现出数量多、范围广的特点,外来词的这种语用特色也就愈发体现得强烈。如“比基尼”(bikini)、“桑拿浴”(sauna)、“蹦极”(bungee)、“卡丁车 ”(carting)、“丁克族”(Dinks)、“卡拉OK”(karaoke)、“艾滋病”(AIDS)、“迷你裙”(mini-skirt)、“英特网”(internet) 等等。

(二)运用外来词凸显异国情调及趋时心理

外来词能使人联想起与之相关的语言、该语言的使用者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叙述者在讲述异国经历、描绘异国风光时, 常求助于外来词, 为叙述增添异国情调。特别在新闻英语中任何一位记者在报道外国发生的事件或风土人情时, 总是希望能够把读者带到现场, 用一切办法使读者感受到发生的事情。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法就是使用外来词。读者一看到这些异国的词汇, 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异国他乡, 目睹着周围发生的一切。此外,外来语的传入可能出于对新奇的追求, 尤其是美国公众, 喜欢生动的和有力的表达方式, 异国情调的词从而源源引入, 如: From the moment Bush announced “no preconditions” for negotiations, conservatives in his party groused they were not ready to commit political kara-kiri. (布什一宣布预算协商“没有先决条件”后, 党内的保守分子就迫不及待, 抱怨说他们还不准备进行政治自杀)。hara- kiri是日本式的切腹自杀。英语单词suicide是一个普通的词, 也有自杀的意思, 此句之所以采用日语Karakiri, 可能出于对新奇的偏爱, 修辞上显得色彩斑烂,别具情趣。

外来词装载着外国的文化,运用在汉语中,显得情调新颖、特色奇异,使修辞言语充满了浓郁的域外色彩和鲜活的时代气息。而时代脉搏的快速跳动, 总是会更强烈地刺激人们的求新心态。表现在语言运用上, 便是刻意求新, 用更生动、更有力的词语来表达思想, 进行交际。因此, 许多新的外来词一出现, 人们便争相使用。与高科技相关, 非常有新鲜感的“克隆”一出现, 便频频见诸各类报刊:

例1:《旅游劲吹“克隆”风》(《羊城晚报》1998年6月30日)

例2: 市场上成千上万种“克隆”出来的首饰制品, 早已难以激发人们对创造“美”的激情。(《羊城晚报》1999年11月23日)

例3:……因而本世纪内不再出现新的“鲁迅”, 也难以“克隆”旧的鲁迅"(郑心伶《敢当“小鲁迅”》、《羊城晚报》1999年3月1日)

网虫们创造的新词就更新奇了。E-mail叫做“伊妹儿”,Modem叫做“猫”, HomePage叫做“烘焙鸡”,甚至把Win95叫做“瘟95”。现在, 我们又进入了一个“e时代”, 向往着“e生活模式:

例1: 如今在一个什么都用e打头的国度里, 父母们尝试着给e时代出生的一代婴儿取e打头的名字:e莉莎, e塔恩, e……反正都是带一个e前缀。(《南方日报》2000年3月15日)

例2: 与此同时, 该网站也推出了一种女性上网全新概念——新e代女性:我叫网蝶。(《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9日)

例3: 但最近他们还是决定换楼。原因只有一个:这里没有智能化系统配置, 也就是常说的“e生活模式”(《羊城晚报》2000年7月7日)

不管这些词语能否最终被汉语接纳, 在一定的时期内, 它们确实传送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三)表现力强,附加联想意义丰富多彩

一些外来词经过长时间的使用, 带上特有的文化色彩和联想意义, 有其不可替代的修辞作用。有些国家因在某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举世公认。如法国以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闻名于世, 因此英语从法语中借用了大量有关文化和艺术方面的语汇, 以给人以“高雅的联想”而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以其“闪电战”进攻而臭名远扬, 以至于人们一见到“blitz”一词, 就会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语义相同或相近的外来词和汉语词的理性义基本相同, 但是在附加义上有很大的区别。外来词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比同义的汉语词更为丰富, 从而在表达效果上略胜一筹。如外来词“香波”(sham poo)和汉语词“洗发膏”同义, 它们的理性义基本一致, 但是“香波”的附加义比“洗发膏”丰富得多, 它除了传达洗发用品这个概念外, 还让人在头脑中产生这样一种形象: 洗发膏泡沫丰富, 香气四溢, 洗后头发垂直柔顺, 轻盈亮泽。又如,“拍拍垃圾”, 它最早是从意大利文翻译而来的, 和汉语词“娱乐记者”同义,但是这个外来词附加了一层讽刺色彩: 这些记者不去关注重要的新闻事件, 而是千方百计偷拍名人私生活照片, 并以之换取高额利润, 这简直是用镜头在制造垃圾。这个词把人们对跟拍名人的娱乐记者的厌恶之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四)运用外来词显现特定的情感态度

恰当地运用外来词有助于某种情感的抒发,扩大语言的信息含量,提高修辞表达效果。如英语中表示感情或清高时, 使用外来词可使意义带上一层幽默、嘲讽, 苦涩等感情色彩。人们在汉语表达中借用英语并非完全出于补缺填空, 有时却更可能是为了抒发某种情感, 追求一种修辞效果, 增强语言表达力。例如, 早在30年代, 鲁迅就写了一篇题为“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的文章。鲁迅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揭露和抨击西方资本主义的所谓的fair play的虚伪性、欺骗性。鲁迅在这里没有用“公平合理”或“公平规则”而是用了fair play的谐音“费厄泼赖”这种奇异的字音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充分表现了鲁迅对西方资本主义宣扬的这种虚假的洋玩意儿的戏谑和嘲讽。当人们长久而热切地期盼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时, 中国队在与巴林队的一场比赛中竟以零比一败北。这一结果使人们又一次眼巴巴地看着中国足球队被拒之于奥运会的大门之外。这时候人们、尤其是球迷们说上一句:“唉,中国队彻底与奥运拜拜(bye-bye)了!”一个“拜拜”而不是“再见”或“无缘”等将人们那种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苦涩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也许“再见”或“告别”之类的汉语词汇还难以如此诙谐生动地表达出人们当时的这种心情。

二、英汉外来词修辞特色差异

由于英汉语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心理、语言结构等因素,外来语在英汉语修辞中有着相同之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一) 外来词在英语修辞中的特殊功能

1. 表现自我

三百多年前, 英国移民者迁移北美新大陆, 新的自然、社会环境几乎从一开始就向他们提出了发展他们的语言的要求。为了征服, 并要建立这块土地, 美国人民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表现出一种坚韧进取精神和蓬勃的创造力。这种开发和创新热情经久不衰, 一旦渗入语言使用范围使得美国英语带来勃勃生机。Canoe一词源于印第安语, 据传印第安族勇士经常驾着一种用桦树皮柳枝制成的小舟, 神出鬼没地袭击欧洲人的村落, 这种小舟就是canoe, 它最大的特点是前进速度快, 身轻, 一个人可以轻松地扛着它在岸上行走。美国人常用习语“paddle his own canoe”来形容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人。意为depend on oneself and no one else; be independent.(自力更生,独立自主)。“To paddle one's own canoe”的另一层隐喻是“掌握自己的命运”。一首著名的美国民间歌曲这样写道: If my debts are paid when due. I have no strife in my way of life. I paddle my own canoe. (只要能及时还清债务, 我别无他求; 我的生活道路上没有争斗; 我无忧无虑, 驾驭着自己的小舟)。这支歌曲描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没有星光的夜晚, 一名印第安人驾着一叶小舟孤独地行进在湖面上,四周一片漆黑静寂, 小船的主人或许在建筑明天的食物, 或许在寻找命运的归宿。

2. 表示委婉

在公元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整整200年间, 法语成了不列颠上层社会的交际工具, 法语词被认为是高贵的, 高雅的, 而盎格鲁撒克逊本族语词是普通甚而粗俗的, 如农村里的猪、牛、羊是盎格鲁撒克逊人饲养的呼之以本族语词pig, cow, sheep。可餐桌上的猪肉、牛肉、羊肉却都是供法国人享用的, 自然呼之以法语pork, beef, mutton。难怪人们不得不涉及禁忌而使用脏词时, 往往会说“Pardon, excuse my French”,言下之意是“对不起! 我的法语说得不好我不会说法语, 恕我用本族语脏词吧”。人们普遍认为, 回避粗鄙的话最高雅的办法之一, 就是使用法语来表示, 不管在英国还是在美国.。如“厕所”, 原来借用拉丁语词lavatorium改拼成lavatory, 但长期使用而失去委婉功能, 于是从法语中借来另一委婉语toilette改拼为toilet取而代之, 并成为美国最为流行的“厕所”婉称。此外,委婉语经常利用一些源于拉丁语或希腊语的科技学术词语, 所设学科各异, 有的意义不变, 有的转义, 例如: 化学:effluvium (恶臭), 物理学: magnetic (有磁性→性感), 生物学: biological urge (生物冲动→性冲动)。这些外来词在英语委婉语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可以说是英语委婉语在词源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 外来词在汉语修辞中的特殊功能

1. 外来词体现语言经济原则

修辞学要求词语的选择准确、得体和简练,这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体现。表现在外来词的汉译上,就是音节的精省。如:现阶段字母词的大量涌现就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具体体现。翻开报刊便可见 WTO、APEC、GDP、MBA、MPA 频频出现,打开电视MTV、DNA、UFO、IT、CEO 便会充斥眼帘耳盈。“语言经济原则”还主要表现在外来词词形和读音的整理上。外来词进入汉语,还没有被规范时,通常会出现词形、读音纷呈的现象。这时人们语言经济求简的心理便会在对外来词的整理中折射出来。人们在外来词多种译名中进行选择,淘汰不合适的,保留一个最简洁、最大众化、最具可解性、语音最接近的译名。如“葡萄”开始有“蒲陶”、“莆桃”、“葡陶”、“蒲萄”等多种写法,最后定形于“葡萄”;“咖啡”原来有“加非”、“架非”等词形,最后定形定音于“咖啡”。外来词所显现的经济求简的语用特征,起到了控制汉语外来词数量的作用。

2. 外来词体现语国际通用原则

拉丁文是科学上的国际语言, 统一命名, 便于交流, 有其独特的严谨、庄重的修辞色彩。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 信息领域中的某些词语, 虽然使用的是拉丁字母, 但它们已经成为“国际共通缩略语”, 其交际功能不容忽视。如计算机领域中缩略语经常以拉丁字母的形式出现在汉语中: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CAL(Computer Aid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CAT(Computer Aided Test)计算机辅助测试、CBE(Computer Based Education)计算机辅助教育、CT(Computer Tomography)计算机辅助X射线断层摄影。

3. 蕴涵汉民族文化心理因素的修辞特色

渴望和平、健康、幸福,厌恶战争、疾病、痛苦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汉民族多用“平”、“安”、“详”、“和”、“吉”、“强”、“乐”、“丽”、“芬”、“芳”等命名人和事物。这是汉民族企求吉祥、追求幸福的心理在语言中的体现。正如陈原先生所说:“语言就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社会成员竟以为语言本身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或灾难,竟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3](P125) 汉民族喜爱吉祥的心理因素必然在外来词上产生语用折射。如对外国的女士名字翻译时常用“莎”、“娜”、“嘉”、 “丝”“丽”等字,如伊丽莎白、戴安娜、郝思嘉、波姬·小丝、费雯丽等等,这样的用字符合汉民族思维习惯,不仅起了提示性别的作用,而且还赋予了美好的情感,这些字的选用正是中华民族追求善与美的心理影响的结果。在人名以外的外来词中,我们同样可以觉察出汉民族追求吉祥的心理的深深投射。外来的药名的翻译多冠以“康”、“泰”、“宁”、“福”,如“康泰克”(contact)、“可乐宁”(cloidie)、“奎尼定 (cuinidine 调整脉搏和治疗疟疾的药剂)等等,表达了人们希望尽快战胜疾病,获得健康、幸福生活的愿望。连表示死亡方式的“entheusian”都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安乐死”。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祈福吉祥如意的心态。

三、结 语

外来词是英汉语词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各民族人民语言、文化交流的直接产物和历史见证, 而且在交际中, 对表情达意和抒发胸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心理、语言结构等因素,外来语在英汉语修辞中有着相同之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了解英汉语外来词语修辞特色的共性与差异,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英汉语语言现象的了解。同时也告诉我们,尽管外来词的恰当使用会创造出原语固有词所不能达及的修辞效果,但外来词的使用要有度, 不能滥用。

参考文献:

[1] 刘正埮等编著. 汉语外来词词典[Z].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2]萨丕尔. 语言论 [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3]陈原. 社会语言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猜你喜欢

外来词共性差异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相似与差异
从汉语外来词看民族文化心理变化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析
中·韩外来词的对比分析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