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外来词的对比分析

2017-09-02周楠

卷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外来词中韩音译

摘 要:中韩两国在外来词的借用方面虽然呈现出相似的途径,但由于语言构造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汉语和韩语在外来词的借用以及本土化改造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着眼于探索中韩两国外来词的发展历程,以及借用外来词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结合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要素、历史条件,以及民族心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认识中韩两国民族文化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利于语言学习者理解和学习两国的外来语。

1 中·韩外来词的发展历史

1.1 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史

从中国历史和汉语史看,汉语外来词的介入有三次高峰期:

第一次高峰时期:先秦两汉时期秦汉之际有两次大规模的民族接触活动,一是汉语从匈奴语中吸收了一些外来词,另一次是将西域的植物、动物、水果等中国所没有的日常物品用语引进到汉语词汇里。东汉时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来词融入汉语。

第二次高峰期: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等等开始通过各种路径进入到中国,在此过程中来源于英语、俄语、法语、德语与日语的外来词语增加了汉语的词汇量,同时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尤其是外来词的类型。

第三次高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愈加频繁,在政治、社会、语言以及文化等等上的接触越来越深入。此时汉语在引进外来词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常见的音译、意译外,也出现了直接引用外文缩略形式的倾向。当代外来词的引进和吸收已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1.2 韩语外来词的发展历史

第一次高峰期:古代至19世纪。外来语的主要来源是汉语词语,在韩语本土记录符号出现之前,韩国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来记录韩语。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对韩国及汉语对韩语的影响也逐渐变大,在这个时期,韩国语的书写符号多是中国的汉字,韩国多是直接挪用的汉语译词,只是在书写上采取了繁体形式。

第二次高峰期:20世纪初至1945年韩国光复之前在这一时期,韩语中的外来词多是被动地从日本及西欧国家引进的。19世纪后半业,在开化思想的影响下,大批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开始涌入韩国。另外,韩国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被动地引进了大量日语外来词。

第三高峰期:1945年8月15日韩国光复至今。这个时期,美军入驻韩国,所以,韩语词汇中的英语外来词呈増长趋势。韩语从政治、社会、科学、经济等各方面吸收英语外来词,英语外来词借入越来越频繁,其数量越来越多,占现代韩语词汇的绝大多数。

1.3 中·韩外来词引进过程中的不同点

1.韩语的外来词引进的历史过程中有较多被动的因素,而中国对外来词的引进则较为积极和主动。以日语为例,日本对韩国实行殖民统治后,强行推行日语。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语言现象,是被迫的,因而也是不合规律的.而中国对日语的引用。更多的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大批的中国学生到日本留学,大批的欧美书籍从日本转译过来,于是大量的日译词被借用到汉语中来。可以说对日语外来词的引进主动因素较多。

2.中国的地域广阔,外来词的引进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渐进的特点。呈现出先由沿海地区登陆,然后向内地延伸,从腹地向周边扩散的趋势;而韩国由于是个半岛国家,地域没有中国那么广阔,所以在外来词的引进中就没有这种渐进的过在,外来词的推广和消化接受的历史过程比较快。

2 中·韩引入外来词的特点

2.1 汉语外来词特点

1.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采用了音译、音译兼意译、意译等多种途径,但以意译为主。中国独立的自成一体的环境成就了汉民族独立的民族心理因素,使得汉民族在引进外来词的时候有一种将之汉化的意识。汉字属于表意体系,喜欢选用音义兼备的汉字来翻译外来词中的语音部分,如“可口可乐( Cocacola)、的确良 Beron)”;半音译半意译词的音译部分也是情况,如“啤酒(Bear)、踢踏舞( Tittup)”等。还有好些音译词都表现出“依音赋义”倾向,如“奔驰(Bans)、雪碧( Sprite)、四通(Ston)、香波( Shampoo)”等等。经过民族化主动处理过的外来词,既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又便于人们接受。

2.字母词在外来词中占的比例增大。由于字母词多是单义词,经济,简洁,便于交流。,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语言系统中的一份子。近些年来,随着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发展,外来字母词递增趋势明显。一方面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另一方面,源于语言使用者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

3.英语成为外来词的主要来源。在第三次借词高峰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他的借词大大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当今世界,英语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流传的语言.从外来词的发展史上看,源于英语,日语的外来词在汉语中一直占主要位置,其中使用区域最广,最有影响的是英语,约占全部外来词汇的50%。

2.2 韩语外来词特点

1.韩语对外来词的吸收也采用了音译、音译兼意译、意译等多种途径,但韩语文字属于表音文字体系,受韩语自身文字体系的限制,汉语外来词在詞素的选择上更加讲究,而韩语则较少对外来词素进行选择,因此韩语音译词相对较难理解。

2.韩语的外来词是一个被动吸收、引进的过程。韩语外来词的吸收大多是由于外族入侵造成的,韩国的外来词殖民化色彩很严重,也造成了韩语外来词被动吸收的局面。即韩语在吸收外来词时,外来词并未在韩语中发生任何改变,而是被直接囫囵吞枣的借用了过来,并不像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根据自己本国的语言特点进行了主动的消化和改变,其实韩语吸收外来词的这个特点也是由韩语以语音为主的语言特点决定的。

3.韩语吸收外来词阶段化较明显,由于时间的不同,汉语日语及英语词先后成为韩语外来词的主要来源。公元前3世纪左右起,大量的汉语词一度涌入朝鮮,成为朝鲜外来词的主要来源,影响至今。自二十世纪初期日本吞并韩国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语大量涌入,日本人曾一度禁止韩国人学习和使用韩国语,强行推进日语。二战结束后,美国势力取代日本成为韩国的主导力量。

3 结语

透过外来词,可以窥视中韩两国文化差异。中国人在必须使用外来词的时候,尽量使外来词“入多随俗”同化,即外来词的中国化。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总是力主意译而排斥音译,即使在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词汇,而不得不采用音译的时候,力图使之带有汉化的色彩。另一方面,这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也有密切的关系。在文字的发展过程中,汉民族在汉字的形体构造和认知对象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人们通过这些联系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认识该字所表达的事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鲜半岛近百分之七十是丘陵地带,地域狭小而且三面环海,靠狩猎和捕鱼为生的朝鲜先民们,落后的文化基础迫使他们必须广泛吸引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得以生存。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陈榴.汉语外来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5)

[3]金多荣.汉汉外来词对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周楠(1991-),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研究生在读,烟台大学,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来词中韩音译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