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学之思

2009-11-02贺长余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7期
关键词:演绎

贺长余 陆 鑫

摘要在逻辑学的殿堂里不仅论证了经典的命题,更主要的是在训造。训造不是教授而是向导,训造不是创造而是激发。引导自我人格的启发,生成积极“观世”的路向。每一个哲学家都有如此的情怀,人是“善生乐死”的,尤其是“个人”,马克思的人类全面解放,人的自由发展正是如此释意,但是人同样也是“应当”“善生乐死”的,因为“善生乐死”此时是人的境界与理想,是人真在的活生生意味,是如此设定人的活动意义。

关键词善生乐死 演绎 训造

中图分类号:B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9-377-01

“善生乐死”是中国哲学的经典命题,哲理自然凝聚艰深,但逻辑运演可能。之下便以逻辑学所学致用于经典的运演契机。

如果“善生乐死”,那么人的“善生乐死”,否则又会有谁并非可能的那么不是指称和意谓呢?而此时,人的外延既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那样的。但只要想成之谓“善生乐死”者,必为人也。由之我们确立了“善生乐死”的边缘域。即在“善生乐死”的人与人的“善生乐死”的背景条件中开展我们的演绎。即如果人的“善生乐死”那么“善生乐死”只有“善生乐死”才是人的“善生乐死”。

假设“善生乐死”是“非人的”,前提设定“非人”与“人”的矛盾相关项。即除了“人”就是“非人”。但“善者”“乐者”何?“生者”“死者”何?庄子与惠施有一段论证很有致趣。一日,庄子与惠施游与桥上,俯视湖中逐戏鱼群,慨论一番,鱼之乐非人之乐否?乐之人鱼之乐否?并非人知道鱼之乐趣,除非人乃鱼也,如同鱼知人之乐否?但若人不知又何故知人知或不知鱼之乐乎?困惑也?果然,人不知亦鱼不知,只知人自知鱼自知。所以“我”谈“善生乐死”,“善者”“乐者”“生者”“死者”,乃我者也。而非“非我”者也。但列证总是显得狭窄,逻辑证明才显得合理有力。假设“善生乐死”是“非人”的前提(1)我是人。结论(1)“善生乐死”是“非我的”。前提(2)我在论“善生乐死”。前提(3)“善生乐死”是“非我”的。结论(2)“我”在轮“非我的善生乐死”。前提(4)“我”在论“非我的善生乐死”,不可真知“善生乐死”,结论(3)“善生乐死”是非人的,我不可真知,除非“我”是“非我”,但这又同样引入下亦个命题。

假设“非人”即是或又不是人,“非人”既同于或又不同于人,则形式逻辑中的排中律很容易将其消解得一干二净,但是我们可以将视域开阔些,一边将“善生乐死”更归于通透。前提(1),“善生乐死”是人或是“非人的”,或“善生乐死”既可归于“人的”或又可归于“非人的”,因为“非人”既同或又不同于人,当人不同于“非人”时前面已经论证。当人同于“非人”时则“善生乐死”归于人同时归于同一于人的“非人”,但是问题看起来似乎又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当我们如是假设时,情况又不太正常,即,如果“善生乐死”既不同于人的又不同于非人的,那么又如何呢?假设,缺乏排中律考验的“善生乐死”,既不同于“人的”又不同于“非人的”的前提假设如此的确立。

由上前提推出“非善生乐死”域的出现,而“人的”与“非人的”处于“非善生乐死”域的真子集的地位,由此我们将面对双重困境,一是排中律所要解决的在“善生乐死”与“非善生乐死”之间的“是既或又非”的矛盾,二是“善生乐死”与“善生乐死”的真子集“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前者的论及是对我们来说没有丝毫意义,排中律在此帮上了忙,然而这种排中律是必要的,因为它不会让问题飘散更远。但是后者困境是我们要面对的。前提(1),“非人”与“人”共处于“非善生乐死”集合内,并处于相互间关系未知状态的集合内,二者相互产生真子集之间的子系统的关系,但无论如何“人”是“非善生乐死”的,“非人”也同样如此。结论(2),人是“非善生乐死的”。前提(2)我是人,结论(3),我是“非善生乐死的”那么“非我”同样也是“非善生乐死的”吗?不一定的。当“非我”有交于“善生乐死”即“善生乐死”是“非我的”的时,前面我们已经论证。“善生乐死”是“我的”,但当“善生乐死”不是“非我的”的时,“我”与“非我”共处于“善生乐死的”的囿域内,并不同的矛盾着,而此时,我所谈论的只能是“我”和“我”所不知的“非我”,“善生乐死”将永远排除与“我的”范围内,除非“善生乐死”等同于“非善生乐死”,结论(4),“善生乐死”只能归于“我的”,“善生乐死”并归于“非我的”的“善生乐死”,除非“我的”也同样于“非我的”。同时我们可以简单的将上述论题还原一下。“我的善生乐死”是“人的”善生乐死,更确切的说是“个人的善生乐死”。如果“善生乐死”是“我的”,“我的”的“善生乐死”将成为“非我的”的前提是“我的”与“非我的”特恒的矛盾着。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够将“善生乐死”归于“我的”的个人,将堕于“非我的”的我,而“非我的”的“我”是“我”无法把握与驾驭的被动的“非我的”的“我”,甚至是“无知”的“非我的”的“我”。

在逻辑学的殿堂里不仅论证了经典的命题,更主要的是在训造。训造不是教授而是向导,训造不是创造而是激发。引导自我人格的启发,生成积极“观世”的路向。每一个哲学家都有如此的情怀,人是“善生乐死”的,尤其是“个人”,马克思的人类全面解放,人的自由发展正是如此释意,但是人同样也是“应当”“善生乐死”的,因为“善生乐死”此时是人的境界与理想,是人真在的活生生意味,是如此设定人的活动意义。因为只有艰涩的努力才是“善生乐死”的,只有“善生乐死”才是艰涩努力的意义源哲,同样也是人之为人的意义源哲,更甚者,“我”之为“我的”而非“非我的”的意义源哲。萨特先生总喜欢引用马尔罗小说家的一句话“只有死亡才能决定人生的命运”。同样也只有“善生乐死”才能够是或存在或拥有“我的”命运。

猜你喜欢

演绎
用真情和智慧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谈中国舞表演中气息处理的影响因素
情景教学,有效养成
找寻人物的性格定位
浅析中式元素在现代茶楼设计中的应用
雨花石色彩“景”与“境”在设计中的演绎
三国“演绎”母亲节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