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书匠”到“教育者”

2009-07-20张小亚张亚利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书匠研究性学习新课程

张小亚 张亚利

[摘 要]中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这不仅是新课程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敏锐的教研意识,结合教学实际问题展开教学研究,逐步由单一的教学型、技能型教师向综合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 教研意识 教研能力 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中学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此,要想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实践进行经常性地反思和研究,并切实提高教学研究能力,这是促使教师逐步由单一的教学型、技能型教师向综合的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适应新课程的高要求,完成角色转变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自身缺乏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就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新课程进一步了解它对中学老师教学研究能力的要求。

1.吃透新课程,明确高要求。新课程从设计理念到具体实施都有很大的改观: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学科教学内容更加倾向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全面发展。同时,在学科界限逐渐淡化的同时,也不断向综合性、开放性方向发展。其次,在编排体例上,要使学科知识都能够体现相近的教育价值,同时又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以利于学生就某类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设置,既能照顾到普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并体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再者,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面对新课程的一系列变化,广大中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才能适应这些新变化。

要培养创新型、具备科学探索精神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就应该是一个敏感的人,要具有敏感的教学研究意识,并对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具备敏锐的觉察意识,要能迅速发现有研究价值的现象及问题。其次,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指导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再者,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要善于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并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地进行探究,使之能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适应新课改,完成角色转变。在新课程下,教师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功能逐渐弱化,而更强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好指导、组织与合作的作用,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学活动变成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还应该善于思考,善于研究。

(1)做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迷信教材,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将更多地发挥它的范例性,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灵活的使用者,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教材:怎样才能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如何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把握才能使课堂教学突出探究性和学术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也就转变成了教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2)做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者。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交叉使用讲述法(包括叙述、描述、概述)、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都要与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相配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借鉴传统教学方法益处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新式教学方法:既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原则;同时也是学法的研究者。要尝试改革和突破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

(3)做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新教材增添了“专题导学”、“学习建议”、“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栏目,特别是“学习与探究”课的设置,包括了不少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以供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教师自身的教研能力对有效指导探究性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介绍一些自己的做法:如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上网浏览等方法,收集、整理资料;通过办学习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数据,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好奇心,教会他们如何发现问题,处理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并学会撰写研究报告。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中学教师也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中学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研究能力,这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途径。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中学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有价值的问题都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一个教师只有经常将教学中出现的闪光点、生疑点进行及时地整理、记录,并不断总结和反思,他才有可能深入思考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研究如何调整课程进程和结构、摸索教学规律,研究教育理论等。我们主张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研究目标统一起来,以开展教学研究。只有当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了一体,才有可能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的目的,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也更加强调教师必须要有鲜明的教学风格。名师往往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表达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整个课堂教学都贯穿着教师对教学的独立思考意识和独特理解,因而很受学生的青睐,可以说教学风格就是教师的个人标签。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不断磨砺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只有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情景的变化与自身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教育经验等联系起来,并积极寻求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追求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中学教师要展开教学研究,除了要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外,更应该具备敏锐的教研意识和过硬的教研能力。其中,教研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总结写作的能力。

1.教研意识:指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具有敏锐的觉察意识,能迅速捕捉到有研究价值的现象及问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具有敏感的教研意识的教师会很快判断出这些问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是否对改进教学有积极作用,自然也极有可能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对有价值的问题深入展开研究,必定会使教学与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相反,一个缺乏教研意识的教师,极有可能对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熟视无睹,自然也就错过了最佳的研究时机。而一个对教学没有深入研究的老师,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学科视野都会非常狭窄,从长远来讲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2.选题能力:筛选有研究价值课题的能力。一般来说,教学研究的课题多是从教学实践中来,是教学实践中最迫切,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发掘课题;可以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调查,以形成课题;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以获得选题的启示。 选题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新颖性和可行性。

3.搜集资料的能力:资料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一般来源于学科专业资料以及教学案例。学科专业资料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是教师提升课堂探究性、学术性的基本资料。而教师在备课、上课、听课,以及面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时,随时都会有思维碰撞和教学灵感产生。如果教师能把这些灵感记载下来,就是典型的案例,是进行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料。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和实践中应注意收集资料,为教学研究积累素材。

4.总结写作的能力:当选好题目,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对中学教师来说,教学研究的能力最终要反映在撰写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的能力上。在写论文之前,必须深思熟虑,打好腹稿,当初稿写成后,还要认真修改,要做到文字简洁,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态度严谨。

四、如何培养教学研究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投身于学科教学研究中,以尽快完成从技能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可以从以下途径逐步培养教育科研能力: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终身学习意识已经是现代社会的共识,中学教师更应该经常阅读史学著作、权威性教育类期刊,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积极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创建科研课题,开展教学研究。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新课程所辐射的内容会触及本学科深层次的专业知识甚至是理论前沿,以及学科交叉的内容,这种趋势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这些变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教师必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专业上,要认真研读学科著作和学术论文,在密切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的同时,还应适当地把这些研究新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站在学科研究的高度来研究教材,才能提高教学的层次性、探究性和学术性。同时,更应该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认真观察社会生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在学习中融会贯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断更新的研究动态,开阔的文化视野,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都有极大的帮助。

2.重视教学反思,参加集体教研。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教学,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效果,大量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基本都是从教学反思中获得启发的,反思对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有重要帮助。另外,我们也必须承认教师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应学会用集体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学科教研组开展的集体备课、集体评课就是非常好的合作教研方式,同时,还要多走进同组教师的课堂,参加集体教研和课题组活动,以利于教师拓展思路,激发教学研究的灵感,并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从而提高教研水平及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乾.新课程、新角色——谈素质教育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6,(1).

[2]季宁.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4,(1).

[3]高明明.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师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

[4]周道贵.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3).

[5]朱可.中学历史教师教研意识的基本构成诠释[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2).

[6]赵娅.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政史地教研,2005,(8).

[7]饶琳.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7).

猜你喜欢

教书匠研究性学习新课程
父亲宁可的“教书匠”情怀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终身做个“教书匠”
“教书匠”——郭勇与他的书法之路
县官和教书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