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09-06-28贾文芹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6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学生

贾文芹

[摘要] 如今,阅读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方法不合理,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的原因。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读”的功能,花力气去研究如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读课文,并能读出一点味道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学生

语文是基础工具课,它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任教一段时间,我发现,历次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得分最低,心中感到困惑不解,一个中专生经过五六年的阅读训练,学习了百余篇课文,考试时竟不能准确地理解一篇短文。分析他们的阅读答卷,了解到失误的原因是不会从文章的有关语言材料中提取信息。有些本应从短文中就能找出答案,学生却无从下手。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呢?偶尔读了一则资料,使我受到了启发。大体内容是:20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请了一位莎士比亚专家教莎士比亚戏剧,这位专家并没有对莎翁作品作什么精辟的分析,而是反复引导学生读剧本,竟然使学生读出味道来,受益匪浅。由此我联想到了语文教学。

确实,自从“死记硬背”作为对旧教育的否定以来,“三味书屋”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不见了,语文课上的琅琅书声也难听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分析课文,或教师滔滔不绝解说,或引导学生发言,或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形式多样,方法多呈,但都把力气用在分析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整节讲读课教师用得最多的是嘴巴,学生用得最多的是耳朵,而在阅读操作上,师生都很少用眼睛——教师几乎不关心和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学生几乎没有时间看课文,严格说来,讲读课没有或很少有“读”。过去偏读,忽视理解,使学生“死记硬背”、“食而不化”,现在偏分析,忽视反复阅读,使学生雪泥鸿爪,踪迹渺渺。一堂课下来,记住的只是一些术语概念,什么“总起句”、“过渡句”,等等。而包含这些知识的具体语言却没有记下来。

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阅读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方法不合理,我重新认识到“读”的功能,花力气去研究如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读课文,并能读出一点味道来。课堂上我注意教给学生从语言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一堂课采取略读——精读——仿写的模式。一段时间尝试后,发现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花费较少的时间便能分析理解透课文内容,并且表情达意的能力有所提高。下面就粗浅的谈一下我是如何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训练的:

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套技能。”学习技能的第一步就是模仿。学习书法要临帖,学歌要跟唱,学习语文要读书写字。所以一堂课我沿着略读、精读、仿写这一主线进行,即略读全文,精读片断,读写结合,以加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重“读”并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撒手不管。在实践中,我注重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指导。(1)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运用语汇、语法和语境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的方法。(2)重视指导、观察和纠正学生的阅读行为,使之正确、规范,运用这个模式施教,目的是教会学生读书,而不是仅仅传授课文内的知识。

例如,在讲《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本篇朴实自然、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为突破口,从荷塘月色的幽美中去领会作者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略读。交代本文的时代背景后,通读全文,让学生找出本篇课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于心情的不宁静,而欣赏到了一幅绝美的画: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让学生在头脑中幻想出图画的大体轮廓。

精读。找出课文中需要精读的段落4~6段,这三个自然段用的修辞较多,语汇丰富。指导学生从语汇、语法、语境这几个方面去欣赏课文。读时要能看到荷花的娇姿,闻到其缕缕清香,感到月光、月影的空蒙、美丽,创造出这种意境。先范读一遍,读时强调要把文章中用的清新隽永的句子和词语读出韵味来。比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零星”、“点缀”、“袅娜”、“羞涩”这些词语要通过“重读”或“轻读”把荷花那柔美、含情的娇姿传神地读出来。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读时,要体会到静中有动的朦胧素淡美。然后,让学生结合语言,反复精读(也可分角色朗读)和作者一起去领会荷塘月色的幽美,寓景中去体会作者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仿写。经过精读后,学生对课文中的“精髓语言”基本上能熟读成诵了。我就让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或句式甚至景物描写片断进行表达训练,通过练习及时地将这些词句内化为自己的“积极词汇”。在讲《荷塘月色》时,我就让学生依照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写法,写一段景物描写。大部分同学写得比较形象。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把课文中刚接触到的清丽词汇如“袅娜”、“风致”、“田田”等都用的恰到好处。有的同学还把课文中出现的“通感”手法,运用在景物描写中。即使语言表达能力最差的同学李维,也能依照课文中的语法、词汇写的比较通顺、流利。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践,我发现,表面课堂上好像忽视了对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中心思想的提炼,但课后抽查,结果学生基本上能概括出全文中心,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其奥秘,我想用这句话形容最恰当不过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当然并不是所有体裁的文章都适用于这种方法,比如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使用此方法效果不太明显,但我觉得不管哪种体裁的文章,都不能轻读,应重视研读,该熟读的一定要熟读,该背诵的一定要背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语汇,掌握语法的规律,才能达到不待教师教“自能读书”“自能写作”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