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员素质问题探析

2009-06-24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馆员高校图书馆素质

高 萍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素质优化

摘 要:论述了目前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重要性,分析探讨了其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1-0122-03

素质是一个由品格﹑知识﹑技能﹑能力等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综合体,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基础细胞,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馆员的素质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兴旺。

1 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员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载体,离开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功能无法得以实现,馆员素质好,工作效率就会高,工作效益就会大。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于图书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图书馆员信息素质关系着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水平,关系着图书馆的未来。因此,提高广大图书馆员的素质和各种业务能力以适应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内容

2.1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图书馆员应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读者服务,用户至上。

2.2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图书馆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树立“主人翁”意识,热爱图书馆事业,热爱图书馆工作,以馆为家,“馆荣,则我荣;馆耻,则我耻”,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坚持“一切为了用户服务,为了一切的用户服务,为了用户的一切服务”的思想,能够从心底里热爱并关心读者,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主动服务,做读者的良师益友。

2.3 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毛泽东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校图书馆员从事的工作,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若他们没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则无力承担繁重的工作。同时又要心境豁达、心胸开阔、意志坚定,对事业有较强的执着毅力,对工作具有积极的进取意识,对困难有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既是从事工作的要求,又是胜任工作的要求。

2.4 良好的知识素养

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具体包括:(1)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图情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图情专业领域的重大成就;(2)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技能;(3)熟悉情报检索语言知识与信息咨询服务知识;(4)具有良好的外语知识;(5)具有一定的其他专业的学科背景。

2.5 良好的能力素质

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若不具备这些能力素质,就无法完成日益发展变化的图书馆工作,更谈不上胜任工作。良好的能力素质包括:(1)管理能力,指对具体事物工作进行管理的能力;(2)协作能力,指能够在团体工作中做好配合分工的能力;(3)研究能力,指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新能力,指不断发展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能力;(5)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指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探索发现供他人共享的能力。

2.6 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整体意识

作为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员,不再仅以传递文献书籍为已任,而应是以开发和传递信息为内涵,善于把图书馆信息工作的服务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原来意义上的文献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新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同时要具有团结协作的整体意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共建作用。

2.7 良好的仪容、举止和语言

图书馆是精神文明的窗口,馆员的仪表和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这一“窗口”的形象。因此,要求馆员应仪容整洁、举止文雅,亲切而不俗气,大方而不失分寸,语言表达准确严谨,保持馆内环境的清洁整齐、素雅朴实,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读者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安静优雅的读书氛围。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传递信息活动中获取最佳效果。

3 目前高校图书馆员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观念的局限性

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员的思想观念依旧局限于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高层次的校园式学术性服务机构,仅仅服务于高校,与高校之外是毫不相干的,隔裂了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大环境的有机融合,这就造成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不是依据社会大环境所反映的实际需要来组织其所形成的信息成果,不能实现信息互流共享,阻碍了信息的共享与利用,从而导致信息成果与其他信息用户的断裂。

3.2 服务理念的局限性

不少高校图书馆员虽然坚信“用户至上,服务用户”的理念,但在现实工作中并未完全落实“一切为了用户服务”这一服务宗旨,高校图书馆员在现实服务中并未切实落实到时时处处为用户服务,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离“一切为了用户,为了一切的用户,为了用户的一切”服务宗旨还有很大的差距。

3.3 人员结构的局限性

突出表现在:从年龄结构来说,不少高校图书馆存在着年龄断层或衔接不合理,中青年所占比例很小,而不是以中青年为中流砥柱;从男女比例来说,很多高校图书馆女性远远超过男性;从职称结构来说,不少高校图书馆员初级职称居多,高级职称较少,不利于图书情报的研究;从专业结构来说,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较少,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从学历结构来说,硕士及博士学历严重匮乏,不利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人员结构的局限性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职能的发挥,阻碍着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

3.4 专业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不少高校图书馆员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技能整体水平较低,甚至在老馆员当中存在着不少“机盲”,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要求,这就影响和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发展。

3.5 具体职业道德落实的局限性

部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缺失,缺乏“主人翁”意识,没有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和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职业道德沦丧,在工作中只求回报,斤斤计较,没有切实落实“用户至上,服务用户”的宗旨,有的甚至消极怠工,对读者恶言相向,从而造成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困惑,这就是图书馆服务满意率屡屡下降的根本原因。

3.6 信息处理能力较弱

在信息能力方面有局限性,不少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累积能力欠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信息创新能力都比较薄弱,大多数馆员利用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信息源的程度不高等。

4 高校图书馆员素质优化的途径

4.1 提高馆员待遇

通过图书馆立法,明确规定图书馆员的待遇问题和素质要求,逐步提高图书馆员待遇及素质质量,从而激发图书馆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使命感。只有建立稳定的、富于进取的图书馆工作队伍,才能确保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建立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图书馆领导班子

实践证明,“一个集体的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领导班子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出本馆发展改革的思想和实施办法,根据需要,合理调整人才队伍及馆藏结构;在管理手段上要形成组织结构,实行以统计数字、规章制度、监督反馈、工作规范化为主要手段的新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水平,增强对馆员的凝聚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把高校图书馆建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信息资源中心。

4.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使馆员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用户服务”的思想并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与幸福感;树立“馆荣则我荣,馆耻则我耻”的职业责任观。

4.4 加强团体分工协作能力建设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是无法完成巨大的项目建设,团体之间必须进行分工协作,这就要求个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分工协作能力。由于工作的关系,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同不同团队伙伴共事,没有良好的协作意识和协作的能力,就难以适应图书馆的工作。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培养馆员的分工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5 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在高校图书馆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形成公平竞争氛围和完善的竞争机制,通过奖勤罚懒,“物竞天选、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能够激励馆员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在图书馆形成良好的“学比赶超”局面,从而成为提高馆员素质的推动剂,进而提高工作效益,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6 加强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素质

图书馆应制定并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寻,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罚”,加强规范管理,从而推动规范服务,以适应图书馆服务的高知识含量﹑高信息浓度﹑人性化服务。

4.7 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术

通过举办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讲座、组织学术讨论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这些形式,来加强对馆员的岗前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使馆员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掌握图书情报技术及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良好的外语水平,从而使他们更加出色地胜任工作。

4.8 实施继续深造教育,建立终生学习制度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知识信息正已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更新。图书馆学专业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及理论也在不断更新,知识信息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馆员要自觉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扩大视野。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掌握新技术、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图书馆员要实施继续深造教育,培养“学习型”馆员,建立终生学习模式,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图书馆事业,迎接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挑战。对图书馆馆员实施继续深造教育,建立终生学习制度可以采取:为馆员制定宏观﹑微观学习计划,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在职学历教育(函授教育﹑电大教育﹑职大教育﹑夜大教育),举办专题业务知识讲座及培训班等。

参考文献:

[1] 朱志忠,唐和平.组织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 刘海君.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全员培训和梯次开发[J].图书馆建设,2003,(2).

[4] 刘树林,唐均.成员差异性对群体绩效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J].科研管理,2005,(5).

[5] 李晓霞.谈人性化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3,(1).

[6] 张丽娟.以人为本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4,(8).

[7] 张毅君.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图书情报, 2006,(8).

[8] 支崎.高校图书馆管理应引入“深度定位”的管理理念[J].晋图学刊,2006,(6).

猜你喜欢

馆员高校图书馆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