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历程

2009-06-24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历程

夏 嫣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历程

摘 要:回顾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河南省实施以来的建设历程,并就工程的发展阶段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1-0026-03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2年启动以来,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级分中心根据河南实际情况,以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以创新文化形式和内容为重点,努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回顾河南省共享工程建设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起步探索阶段

2002年至2005年是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起步探索阶段。

自2002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在河南省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厅字〔2005〕5号)等文件下发后,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及时下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文化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厅文〔2005〕68号)等系列文件,成立了“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建立了“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厅级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市、县组建了支中心,努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1.1 基层网络建设

这一阶段河南省共享工程建设模式基本上是以推广文化部主推的卫星小站模式为主,到2005年底,建成省市县乡四级示范型卫星小站95家,从河南省基层服务点建设的总体要求上讲,基层服务点建设数量较少,发展较为滞后。

1.2 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河南省分中心从起步之初就高度重视资源建设工作。在不具备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基础条件之时,他们不等、不靠、不观望,联合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力量,有钱的自筹资金、自购设备,没钱的出人出工,大家一起定方案,共同建资源。

从2003年年初开始,由省级分中心牵头,联合开封市图书馆、洛阳市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三门峡市图书馆、濮阳市图书馆、安阳市图书馆,南阳市图书馆、平顶山市图书馆、许昌市图书馆等十几家市级图书馆,以“中原文化资源数据库”为资源建设的重点,合作创建了“中原名人、河南地方戏、中原古都、豫图事业”等子库,并整合了“兵在中原、佛在中原、墨在中原、儒在中原、道在中原”等子库的文字和图片资源,该数据库前期建成部分,总容量约55GB,并从2004年开始在河南省图书馆网站上发布。资源建设初见成效,就得到国家中心的鼓励和支持。2004年5月,河南省级分中心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是获此殊荣的7家省级分中心之一。

1.3 培训工作

这一时期的培训工作,由于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全省性的集中培训较少,仅在2005年11月,举办了“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业务培训班”。来自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及国家文明委资助的基层点的负责人及技术人员40多人参加了学习培训。这一时期培训工作的主要方式是95家卫星小站安装时的现场培训。

1.4 服务情况

如果说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那么发送、配送资源,使之服务于广大基层群众则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这一时期主要采取向基层点发放资源光盘、携带移动硬盘直接上门安装资源等资源传递方式。这种单靠人力去传递资源的方式,效率低、效果不理想、服务面较窄。这一时期资源服务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一个省级分中心直接和基层站点特别是市、县支中心对接的资源传递网络和服务平台。

2 跨越性发展阶段

2006年至2007年是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跨越性发展阶段。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就文化共享工程做了重要批示,胡锦涛同志还主持召开了“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专题的政治局常委会议,其中也提到了文化共享工程。

河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06年3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写进了《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豫发[2006] 1号);2006年10月,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河南要奋力实现“两大跨越”,即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宏伟目标,第一次把文化建设放到全省两大工作之一的位置,为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内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007年初,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又被纳入《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明确省委省政府2007年承诺十大实事的通知》(厅文[2007]10号),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列为向全省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对文化共享工程给予了大力支持,2006年省财政拨付省级分中心建设经费220万元,完成了省级分中心的基础建设。2007年省财政又拨付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专项经费195万元,用于省级分中心的资源加工平台建设。

2.1 服务网络建设

技术路线的选择对河南省尤其重要。河南省县、乡、村基数较大,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方财政支持有限,依靠原有发展途径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普及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网点。为此,2006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河南省级分中心调整了发展思路,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同时避免地方财政负担过大,避免形象工程,避免重复建设。经过大量的汇报、协调、沟通工作,提出并实施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资源的全面整合。

2007年2月,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整合工作包括了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组织管理等方面,实行“一站(网)点两牌”、“一肩挑”,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共同服务,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河南省情的建设路子。

资源整合后,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乡、村三级基层网点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乡级服务点覆盖了全省2189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级服务点覆盖了全省47 241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2%。2007年6月李长春同志视察河南,对河南省共享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指示在河南召开经验现场会,推广河南经验。

2.2 资源建设

这一时期资源建设的重点是资源的征集工作。2006年年初,接到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关于征集各省优秀地方戏资源的通知后,河南省分中心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资源征集工作,向国家管理中心提供河南优秀地方戏节目34部,在全国省级分中心中资源征集量名列第二,2006年年底河南省级分中心获得了国家管理中心颁发的“地方戏剧目资源征集杰出成绩奖”。

2007年,河南省分中心继续加强资源征集工作的力度,征集了“文化河南”系列资料,包括“中原名人”22人(20集)、“中原名城”17个(17集)、“中原名寺名观”7个(7集)、河南省参加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评比系列节目其他资源,有范军、于根艺相声集,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系列节目,全省小戏小品大赛获奖节目,赵铮河南坠子精选,中原文博系列资料,华夏古乐系列,河南旅游系列专题片等资源。

2.3 培训工作

这一阶段全省性的培训工作得到加强。2006年5月,河南省文化厅主办了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业务培训班。各省辖市文化局局长(副局长)、社文科科长、图书馆馆长及共享工程试点县文化局、图书馆负责同志等60多人参加了培训;2006年10月,文化共享工程2006年度各省级分中心技术骨干(北方)培训班在郑州举办;2006年12月,“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接收系统培训班”在河南省图书馆举行,12个省辖市的35家基层单位近60位代表参加了学习培训。

2.4 服务情况

文化共享工程与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整合后,河南省文化共享资源传递和资源服务工作得到跨越式发展。省中心还在“党远”资源发布平台上推出文化共享资源栏目,结合河南省农村需求特点,开设了“网上图书馆”、“戏曲园地”、“科技致富”、“影视天地”、“和谐家园”、“名家讲坛”、“厚重河南”、“综艺奇葩”、“旅游天地”等9个主栏目、30余个子栏目,整合了国家管理中心下发资源和河南省自建资源大约1.2T的资源量,利用“党远”平台发布,使4.9万个基层点的用户都能接收到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服务,覆盖到全省97%以上的行政村。可以讲,是“一点发布、全省接收”,文化共享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优化,基层群众得到实惠。

3 持续发展阶段

2007年至今,是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持续发展阶段。

2008年年初,文化共享工程在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重点工作,为共享工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河南省采取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利用IPTV模式将服务网络普及全省乡村的做法,在2007年得到了文化部领导的肯定,2007年7月,文化部在郑州召开现场会,推广河南基层点建设经验,这是对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巨大鼓励和推动。

3.1 网络建设

针对河南省市、县支中心建设薄弱的问题,在国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在河南省建设了5个县级中心示范点,2008年全面铺开要完成46个县级示范点建设,升级改造8000多个村级服务点,2009年规划建设50个县级分中心,升级改造2万个村级服务点,2010年规划完成其余的市、县中心建设和2万个村级服务点的升级改造工作。力争在2010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建设工作。

3.2 资源建设

2007年以来,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河南省中心启动了《中州文化揽胜数据库》建设工作,该数据库包括先秦圣贤、历史名人、名城名镇、名寺名观、文博集萃、锦绣山川、武林绝技、寻根祭祖、艺苑奇葩、民居民俗、革命胜迹、中州新貌等子栏目,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反映河南的地理、历史、人文等相关文化资源信息。同期建设的还有《河南地方戏曲数据库》和《新农村致富之路数据库》,目前三个数据库资源征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地方戏资源已经商谈向河南文化艺术音像社征集60余部地方戏资源,“中州文化揽胜”资源已商洽征集文化、旅游、名人、名城等视频资源40余部,“新农村致富之路”资源以向河南电视台征集购置致富招招鲜专题片500多集。以上征集资源待资源加工平台购置到位后,即进入资源整合、加工流程。预计资源建设总量达到460GB。

3.3 培训工作

2007年以来,培训工作重点放在了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方面,2008年5月,省中心派出一位同志到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参加资源制作培训;2008年6月,省中心分别派出两位同志参加了国家中心在杭州举办的共享工程师资培训班;2008年10月省中心又派出两位同志参加了国家中心在兰州举办的资源建设培训班。对于市、县支中心也做了一些培训,如郑州、焦作、偃师等,效果良好。

3.4 服务情况

文化共享工程与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整合工作得到稳步发展,2007年以来,省中心分批向农党平台更新资源200GB,同时,省级分中心还与河南政务外网合作,一方面下载接受国家资源,一方面在政务外网推出文化共享资源服务。这一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工作得到了加强,分别组织了“文化共享长征行”、“文化共享奥运行”等活动。

4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而文化共享工程的立足点就在农村,在于满足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再来回顾河南省共享工程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文化共享工程管理体系建设薄弱,在目标体系建设上,缺乏中、长期目标;在组织体系建设上,机构设置、组织系统不完整,工作效率低;控制系统、评价系统、纠偏系统、激励系统缺失。

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重点在乡村,难点在县、市。由于河南采用IPTV模式发展乡村站点,乡村普及率已经达到97%,基本完成全覆盖的任务,但是市、县两级分中心建设滞后,虽说国家这两年已扶持河南51个县,但各地县级财政自筹配套经费难度仍然大,市级也存在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问题。另外,各县支中心虽然有了一定的软硬件设备,但除了能上公网外,主流文化资源匮乏,包括自建资源和购置数据库。

三是资源建设滞后,文化共享工程的立足点在农村,需要建设大量的农村实用性资源,现有的资源量跟实际资源需求量还有很大差距。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缺乏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建设、技术维护、师资培训的骨干队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这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契机,相信河南省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在省文化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共图书馆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突破,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2002.

[2]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2002.

[3]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规划[2007-10-15].

[4] 周和平.2007年4月10日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 “共享工程网站”[EB/OL].http://www.ndcnc.gov.cn/gxgc.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历程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登陆月球背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
运动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