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2009-06-21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就业培养模式

施 芬

[摘要] 随着社会对营销人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但是,营销人才总体上却呈现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培养模式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 就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营销专业成为社会上十大热门专业之首,市场营销人才是社会最急需的人才。面对庞大的市场营销用人需求,再加上市场营销专业办学方式灵活,投入相对较低,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的高职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的各类毕业生应在20万以上,加上市场营销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中专毕业生,每年市场营销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各类毕业生应在40万人以上。然而,这些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却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使得原本应当有着广阔就业前景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犹如“明日黄花”,就业率直线下降。据调查,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各高校所有专业的就业率排名中几乎都是靠后,远远低于社会上70%的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为什么会出现企业营销人才需求高涨与市场营销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二律悖反”的现象呢?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理想原因分析

1.定位不清,未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的区别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掌握市场营销、市场策划、营销管理及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企业营销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市场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并未突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办学的不同之处,忽视了高职院校修学年限相对较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在营销课程教学上的优势和特点这一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授课模式上盲目照搬本科院校的做法,将对学生适应实际就业需求的技能培养抛诸脑后。此种做法所培养出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理论水平的塑造上不如本科生扎实,在动手技能的操作上,又不如中专学生能干。使高职学生完全丧失了自身的优势,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中专教育的膨胀馒头”。

2.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全而不精”、过于陈旧的问题

我们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当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体。但是,就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的做法看,并没有摆脱“通才教育”桎梏的束缚,未考虑不同行业的专业背景各异,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上,基本只重视办学的基本规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并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定位与特色的教学培养模式,也没有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不同层次的要求。在课程的设置上,依旧是采取但凡与营销、与管理类有关的课程都开设的做法,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的知识零散,学生的感受是学的知识很“宽泛”,但又什么不“精通”。此外,某些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未采取与时俱进的方针,造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的课程依旧被开设,使得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够紧跟市场形势,更别说指导企业实践了,而且往往被实践所指导。

3.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

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通常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延用了满堂灌的形式,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即使老师采用了案例教学穿插于课堂理论的讲授过程,但老师们并未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而是仍然采用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未能达到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充分表达自己观点,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各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看,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及在企业实践经验,讲课时只能以理论为主,只能帮助学生们对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形成认知的作用,而对于营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老师们却很难真正地对学生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当然,有少部分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了具备相关实践经验的营销员,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传递市场营销的一线技能,这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应用性人才,只是杯水车薪的作用。此外,在高职学生实训过程中,最需要各行业一线营销人员来对学生实训起指导作用的环节,各高职院校也基本上选择了理论型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并未满足学生真正的需求。

5.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训留于形式

尽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实训基地,但是就实际情况看,这些实训基地基本上都不稳定,且并未使学生真正在实训基地中得到锻炼。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企业是“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目标,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它们觉得自己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再加上企业出于对自身商业机密的保护,企业更加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二是企业的自身要求与学校的需求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提供学生在课余实践,学习营销技能的场所,使学生通过在实训基础的顶岗实践真正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一线工作相结合,使自己真正能学到并掌握营销技能,改变未来就业时出现的“有经验者优先”的尴尬局面。然而,有些企业却以招不到高素质营销人才为名,将学生充当免费劳动力,这与学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营销技能的出发点大相径庭。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要想取得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地做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应是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入手,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设计适合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计划,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的营销人才,改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的“压缩饼干”,中专学生的“膨胀馒头”的尴尬局面。

2.以学生为主体,不断革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只注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本科生不同,本科生要求深入地掌握各种相关理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只需达到“够用”和“实用”即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面向生产经营一线,企业的基层员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蓝领”或“灰领”,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娴熟的技能和操作动手能力。我们要改变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钩的情况,就必须打通理论与实践紧密连接的通道,把企业“搬进”课堂,改变传统教学的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师可选择情景模拟教学法改变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独角唱戏”的角色,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有限的课堂45分钟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效用。

3.调整专业方向,提高课程设置的标准和质量

学校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应从学生未来就业的角度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原有的笼统的课程进行进一步地细化与调整,充分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学校可以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某一行业的感兴趣程度,适时开设市场营销+某产品营销课程。通过结合某一行业开设的营销课程,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该行业的专业知识,还能够掌握该行业的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改变营销专业学生在从事某一行业的营销工作时,对该行业的专业知识缺乏认知的劣势,使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真正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当然,学校还必须根据市场各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尽量避免出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脱钩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知”更好地转化为“识”,使学生在就业时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实现学校培养工作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的结合。

4.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动理论与实践对接的第一动力,教师自身经验缺乏,实践经验和创造能力不足,也就不可能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推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不但要重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要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以进修或者攻读硕博士研究生的方式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学校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顶岗实习,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运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去。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零距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从企业中聘请资深营销人员来学校担任理论课的兼课教师及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这些资深营销人员都掌握着行业较领先的营销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带来很大的帮助。此外,学校还可以把这些营销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保留下来,为学校今后在该行业的市场营销实训中提供高质量的教材和资料。

5.大力推进实训基础的建设

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学校不仅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学校自建实训基地的形式来建设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应当与企业加强沟通,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即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从学校一厢情愿给企业“找麻烦”变为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使企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把学校作为企业“生产”人才的“第一车间”。另一方面,学校可充分利用自身的校内资源,建设校内超市,让营销专业的学生到校内超市充当不同岗位的角色,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不同方式的锻炼,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经商道德规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为将来从事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锐,董洪日,郝克宁.加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提高营销人才的有效供给[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3):103-105.

[2]王水平.就业冷遇背景下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新走向[J].经济导刊,2007,(12):152-153.

[3]赵敬明.实习公司——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的探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

[4]赵红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7,(1).

猜你喜欢

就业培养模式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