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有效途径

2009-06-21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途径大学生

刘 兵

[摘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有着独特的消费特点,但也存在炫耀性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大学生 科学消费 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呈现出独特的消费特点,存在着诸多不良消费倾向。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有诸多因素,而学校教育的缺失是不良倾向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消费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大学生消费的现状与问题

今年,我们曾组织大学生调查了10所学校的413名大学生。通过对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与不良消费倾向。

(一)大学生消费特点

1.消费结构多元化

随着大学生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曾多元化趋势。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新型的IT产品、人情费、恋爱费等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据调查,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会光顾娱乐场所;当手中有多余的钱时,旅游是他们首选的处理方式。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费用主要集中在500~1000元,也有17%的大学生在1000元以上。在被调查人群中,94%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其中不少贫困生也有手机,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同时手机费用偏高。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200元之间,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30元以下,也有8%的大学生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200元以上。此外,大学生上网费用居高不下,每月用于上网的费用男生高于女生,男生集中在50~80元,而女生集中在30~50元。另外,有53%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集中在100~200元之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持平,部分女生恋爱支出甚至超过了男生。大学生中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现象非常普遍,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50元以下和50~100元这两个范围。开支虽然不算大,但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消费的多元化。

2.消费水平差异化

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而家庭收入状况却千差万别,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费用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50%,特别是农村,占到50%以上。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有少部分大学生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由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差异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从而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600~1000元,少数相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不到500元,也有部分家庭富裕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在1000元以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

3.消费来源多元化

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尤其是家庭相对富裕的大学生。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86%的同学依靠父母,8%的大学生获得了奖学金,5%的大学生勤工俭学,另有1%的大学生依靠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由此可见,大学生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来源却趋向多元化。但大学生又具有明显的独立意识,很多大学生并不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所以纷纷在校内外寻找兼职工作。在对待找兼职工作的态度上,大部分同学认为很感兴趣,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找兼职工作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他们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不良消费现象的表现

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看,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中逐渐出现了不科学的消费观,表现为种种不良消费倾向。

1.炫耀性消费

耀性消费,又称为“摆阔气的消费”,指为了显示财富而不是满足真实需要的消费活动。在炫耀性消费中,以那些高额的消费物品或服务的符号价值来认同自己的地位与身份。炫耀性消费所描绘的成功人士和明星偶像最容易在消费方面对人们产生示范作用,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很快便从社会传递进了校园。在大学校园中,炫耀性消费行为又通过示范和从众效应,以寝室或朋友群体对大学生个人产生影响,使炫耀性消费从一些人中传递到另一些人中,消费热从一个小范围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群体性行为。这种为满足个人虚荣心和物质享受的炫耀性消费,会使人精神颓废,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2.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

很多大学生追求名牌和新款服饰,还有时尚的IT产品,认为这是生活必需品,可以增强自信、提升自身形象,以获得别人尊重。并且一旦别的同学有了就会模仿,这是盲目的从众心理在作祟。同时,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给思维活跃、模仿力强但辨别能力差的一些大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和诱惑,出现了其追求时尚、盲目攀比的消费行为。

3.盲目消费与超前消费

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性,随意性很强,储蓄和理财意识薄弱,消费具有盲目性。据我们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记账习惯,仅有28.4%的女生和37.1%的男生有记账的习惯,二者相加只有65.5%的大学生有记账的习惯。在对自己的理财方式是否满意的问题上,大部分同学不太满意,也有部分同学十分不满。可见,大学生的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十分淡薄。盲目消费的结果导致大学生的超前消费。一般意义上的超前消费通俗地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大学生消费的超前性是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了大学生当前的承受能力,导致了大学生负债消费比比皆是。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大学生曾经借钱花,只有24.4%的同学从不借钱,而借钱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玩乐和购买衣饰。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和超前性。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

1.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炫耀心理、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即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里的平衡。攀比心理是一种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即使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贫困生,也想方设法效仿,生怕自己“没面子”,“不体面”,甚至靠缩减伙食支出。此外,由于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有些人宁可牺牲健康,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

2.文化因素的熏陶

当代大学生的观念选择、思维方式、行为趋向和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超越于一般社会成员,他们能更多、更快地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大学生中普遍过起了“圣诞节”、“情人节”等诸如此类的洋节就是一个例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开来并很快走进大学校园。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以物质追求为生活目标,甚至不顾家庭和学校的反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

3.大众传媒的作用

中国的大学生是最独特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很容易也很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大学生消费市场又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年消费能力达800亿元,人口总数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德国和三分之一个英国,各厂商都瞄准了大学生这块庞大的消费市场。他们运用心理学和统计学知识,对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分类研究,分析他们的价值观、心理特点、爱好、经济状况和消费行为,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营销,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消费欲望,诱导甚至支持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4.家庭教育的欠缺

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影响最深刻的是父母,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长们遵循“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对自己的子女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消费政策。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同学起了误导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其子女在经济上也能得到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就是借钱也要满足子女上大学的需求。

5.学校引导的缺失

由于高等学校极少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缺乏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在高等教育中,不论是课内教育还是课外教育,与人生观、国情观和劳动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连的消费观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得到充分开展,学校又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大学生中贪图享受、奢侈腐化和挥霍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的不良消费倾向在所难免。

三、高等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独立生活阶段,要消除大学生的不良消费倾向,除了社会的影响和家庭的教育之外,高等学校最应该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的责任。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发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高等学校共开设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4门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这个中心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与国情观、劳动观相联系的消费观教育。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都要讲授到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八荣八耻”等内容,这时应该在课堂中教育大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适度消费、文明消费,以抵制不健康消费的诱惑,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消费意识。通过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争做绿色消费者。此外,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不属于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集中讲授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法规、消费者保护组织等有关消费权益与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提高大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自主消费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有计划、合理地进行科学消费,尽可能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和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育外,高校教师在对本校大学生消费情况做充分调查之后,针对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把培养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课外教育和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开展:开办消费与理财方面的知识讲座、专题讨论和辩论赛;宣传社会上和大学生中勤俭节约的典型事迹;带领学生深入农村贫困地区进行调研、三下乡、义务劳动、科技扶贫等。同时,要实行奖励和惩罚制度,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奖和宣传,在校园内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对奢侈浪费典型予以惩罚,给以纪律处分,使他们能够牢记艰苦奋斗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通过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就可以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可以改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质量。高校可以开展一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在熏陶心灵和升华境界的同时,把他们的闲暇时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通过开设音乐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课程,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文艺作品的能力;通过举办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主题的歌咏、小品等形式的文艺汇演和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文化月活动,充实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办各种类型社团组织,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情操。在大学生中强调健康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消费;强调智力性和发展性消费,反对片面重视娱乐性消费,以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和教育含量,达到科学消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彤彤.消费者行为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

[2]张琴.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9).

[3]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综述.中国青年研究,2005,(1).

[4]张宏志.中国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消费导刊,2009.

[5]傅亚丽等.城乡籍大学生消费方式的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途径大学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