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2009-04-13邓立治何维达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邓立治 何 德 何维达

摘要:提升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对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给出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重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规模、技术、配套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船舶产业与造船先进国家在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为提升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关键词: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船舶产业是一个面向一体化国际市场的高度外向型产业,同时也是关系到国防安全的国家战略性产业。船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可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从而创造大量就业: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因此,不断增强我国船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防安全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及影响因素

1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生产力、销售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说是指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家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可以定义为:是指一国船舶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内外船舶市场上赢得订单,并持续获取适当利润或在市场恶化的情况下保持生存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生产、销售和盈利等几方面来体现。

2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几乎涉及到船舶产业内部和外部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造船规模与能力。船舶产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比较突出的产业,特别是在高度一体化的垄断竞争型国际船舶市场上,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竞争,国际大型造船企业集团不断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达到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2)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船舶产业是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增加船舶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强船舶自主设计能力和船舶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有效的船舶自主创新能力系统,已成为各造船强国保持其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造船成本与生产效率。造船成本的高低,关系到最后船舶价格的确定,这一方面很大程度地决定了造船企业最后利润的多少:另一方面,它也非常直接地影响到该国船舶产品在国际船舶市场上与其他国家船舶相抗衡的竞争力。而生产效率对成本和交船期的长短有直接影响,是反映国际竞争力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4)配套能力。船舶产业被喻为面向海洋的装备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建造一艘大船需要有200多个配套企业密切合作。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是船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船用设备基本立足国内是降低成本、全面增强竞争实力、确保船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5)政府扶持。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国家政策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形成一国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船舶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制定明确的船舶发展战略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二、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我国船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具备了同先进造船国家同场竞技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我国拥有18 000公里的绵长海岸线,岸线资源丰富。深水良港多,港湾腹地大,非常有利于船舶产业的发展。骨干造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我国7万吨级以上大型船台(船坞)达到15座,其中3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坞达到7座。我国造船设施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今后的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明显。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船舶产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相对而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只相当于日本的1/9.3、韩国的1/4.3。因此,低劳动力成本成为我国船舶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比较优势。

(3)造船产量逐年提高。我国年造船产量从1982年的世界排名第17位,跃升到1994年的世界第三位,并至2007年连续14年保持这一水平。从2000年~2004年的5年间,中国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6%。2006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了1 452万载重吨,中国国防科工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民用船舶新接订单逾七千万载重吨,新接订单超过韩国,晋身为全球第一。

(4)造船技术水平逐渐提升。船舶产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船舶制造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基本形成了现代化造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了对推动船舶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我国已经掌握了船舶设计制造的主体技术、设计技术和相关技术,形成了包括开发设计、配套设备以及总装建造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2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问题分析。我国船舶产业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综合实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某一产业的评价不能仅仅以自身的历史进行纵向比较。更应该放眼全球。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横向比较。在确了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五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日本和韩国的横向比较,找出我国船舶产业尚存在以下问题:

(1)造船产量较低,船厂规模较小。我国造船产量虽然已稳居世界第三,但与日韩这两个造船大国相比尚相差甚远。从船厂规模来看,我国船厂规模普遍过小。在我国船厂中,能够建造比阿芙拉型船(10万吨级)更大船型的船厂只有大连新船重工、外高桥造船公司、南通中远川崎和渤海船舶重工这4家造船企业。从单船最大建造能力看,日本16家大型船厂能建造的单船最大吨位均在10万载重吨以上,其中能建造30万载重吨以上船舶的船厂就有9家。最大的川崎重工坂出船厂可建造60万载重吨船舶。韩国7家大型船厂能建造单船最大吨位均在25万载重吨以上,最大3家均可建造100万载重吨船舶。我国船舶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的组织结构状况,已成为影响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综合技术水平差距明显。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是体现造船综合技术水平的三个方面。通过对中日的综合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比较,可以得知,如果以日本的水平为100,可以测算出中国在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分值分别平均为70、60和40,平均值为58。所以在设计、制造和管理。我国与日本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技术水平差距是十分巨大的,这也是我国造船总量和经济效益不能同步增长、快速提高的根本原因。

(3)生产效率持续低下,造船成本不断上升。近十几年来,在我国造船生产效率与国外差距没有明显缩小的情况下,造船成本却在持续不断地上升。在生产效率与效能的各项指标上,我国船舶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长期来我国造船企业这种成本不断攀升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加上生产效率提高缓慢,使近年里我国船舶产业的低成本优势受到相当大的削弱。

(4)配套产业落后。由于配套行业水平低,中国船舶产业不得不从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进口大量配套产品,从而大大压缩了中国船舶产业的利润空间。日本、韩国大力发展船用设备产业,有力地促进了船舶产业的发展。其配套自主率分别为97%和86%。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船用设备国产化水平却是每况愈下在2007年仅为41%。由于长期以来科研投入资金严重不足,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不断削弱,加上技术改造缓慢,工艺、设备落后,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已难以适应产品发展的要求。这种配套落后于造船的状况,十分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长此以往,甚至将成为阻碍我国船舶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5)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日本政府在产业定位上明确提出重点发展造船业,把造船业列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这使得日本造船业的重点和优先地位在产业政策上得到充分体现。韩国发展造船业虽然起步晚于日本,但在产业扶持政策上,韩国十分重视造船业的发展。造船业一直被列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与日韩相比较,我国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对船舶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强。支柱性产业政策是中国船舶产业得以振兴的必要前提,但就中国船舶产业而言,国家未将其列入支柱性产业,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必须的政策扶持,是造成船厂现今资金“贫困”、技术“贫血”、经营“贫苦”的主要原因之一。面临新时期的发展机遇,我国船舶产业要加快发展速度,扩大发展规模,提高素质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

三、提升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培育和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造船企业和集团。在高度国际化的船舶市场中,市场竞争实际就是企业的竞争,大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当今的世界船舶市场,前十家大企业集团即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近几年来,国际船舶市场的垄断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大。我国船舶产业小而分散的产业格局已经越来越难以与国外先进造船国家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工业生产的组织模式相抗衡。面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强大竞争对手,只有集中全国造船优势,尽快培植大企业集团。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迅速形成规模,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2推进科技开发,强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要从战略的高度筹划船舶科技发展,逐步改变以往船舶科技投入不足的状况,按计划增加科研投入,为提升船舶产业科技水平提供经费保障。同时,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程度地承担科研投入比例。国家可适度运用竞争招标等市场化运作手段,充分利用国家增加科技支持的杠杆作用,激发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撬动企业更大规模地科技投入,从而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导向,以企业等经济实体投入为主体的良性科技投入机制。

3实施人才战略,增强船舶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船舶产业失去了人才,就等于失去了发展的后劲。提高船舶产业的竞争力。一定要把人才问题放到十分突出的地位来考虑,在制度上创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水平。在人才建设方面,重点进行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和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工作,建立一支操作技能高、综合技能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在设计、管理、建造、营销等方面培养一批优秀的高技术人才队伍。

4积极发展船舶配套产业。船舶配套产业直接关系到船舶产业的发展和兴衰。船用配套产业滞后阻碍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建设高水平的船用设备研发中心。是提高我国船舶配套产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要按照不同的产品类型,分别依托实力较强的船舶配套企业或科研院所,或通过产学研联合,建设若干个高水平的船用设备研发中心。我们应该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用设备生产企业,要尽快改变配套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落后状况。提高整体水平和生产规模,尽快把具有良好基础和一定优势的产品做大做强。

5加大对造船产业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支持。财政政策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增大对船舶产业的资金投入。对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大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保证按建设进度投人一定比例的国家资本金。增加对船舶科技的财政投入,投入方式由对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一般支持,转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建立船舶科技创新基金,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税收政策方面,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税收扶持政策。凡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船舶产品,产生的利润应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减免。对船舶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服务收入。应免征营业税。对用于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所需的进口设备、物资,应免征进口关税、增值税。

金融政策方面,国家应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船舶产业,支持有条件的船舶企业从国内外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鼓励国内船东在国内船厂订造船舶。对国内船东提供优惠贷款,国家可建立专门基金,用于对国内船东在国内订造远洋船舶进行贴息。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提出了影响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结合我国船舶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与韩日的比较分析,找出了我国船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造船产量较低,船厂规模较小、综合技术水平差距明显、生产效率持续低下。造船成本不断上升、配套产业落后是当前我国船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对提升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中国出口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