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2016-12-13刘晓娟

对外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东北地区

摘 要: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必将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东北地区粮食贸易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下,我国东北地区的粮食贸易面临国内国际诸多制约因素。因此,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粮食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以绿色产品质量标准引导绿色粮食生产及出口,调整种粮补贴政策;企业应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发展粮食“四散”运输和集装箱运输,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东北地区;粮食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09-0017-03

[作者简介]刘晓娟(1990-),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四化”同步推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联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3YJA90028)。

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不论何种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农业一直是各国高度重视的产业,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尤其是粮食贸易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然而,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粮食贸易不具备比较优势,贸易市场范围狭小,在国际农产品贸易安全纠纷案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因此,为适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东北地区应当保持自然资源和劳动成本等比较优势,不断完善现代农业技术与设备,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与效率,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大宗粮食产品价格变化对东北粮食产品价格的冲击,不断提高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外贸现状

(一)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农业作为一国基础产业,历来受政府干预和控制最多。由于各国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农产品贸易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奉行保护主义,实施各种补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掌握话语权,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国际谈判的方式来实现农产品贸易秩序正常化,然而谈判并不顺利。农产品贸易游离在多边贸易体制的管辖范围之外,1994年乌拉圭回合通过了《农业协议》,并未取得关键性的成果,仍然允许成员方政府在一定领域对农业进行补贴,针对《农业协议》的缺乏约束力,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在1999年前后启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成员在谈判中被边缘化,谈判在即将进入攻坚阶段时陷入了破裂,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市场准入、农业补贴停滞不前。近年来,谈判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外贸现状

东北地区的粮食产品除了大量供应国内市场外也销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出口的主要品种是玉米和大豆。其中,吉林的玉米和黑龙江的大豆出口均居全国第一。此外,东北的大米也是较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北粮食出口占全国粮食出口份额较大,东北是我国粮食出口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未来随着东北亚地区国家农产品自给率的不断下降,对于粮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东北粮食出口前景看好。但是在自由贸易环境下,东北原粮生产并不具备比较优势,我国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主要粮食产品的平均成本要高于国际市场水平20%—70%,而且粮食品质尚有一定的差距,粮食生产明显不具比较优势,国外粮食一旦大举进入我国,将大幅度抑制东北地区粮食出口。

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粮食贸易面临的制约因素

东北粮食产品出口竞争力主要源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出现一系列环境和资源问题,种粮成本越来越高,自然资源和劳动成本等比较优势逐渐消失,长此以往,必将面临农民种粮意愿降低、粮食减产等一系列问题。

(一)国内制约因素

1资源约束

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耕地面积和土壤品质,这是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也是限制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东北地区存在着黑土耕地不断减少和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粮食产量不断缩减的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与植被破坏问题出现,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从而造成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另外,东北地区水利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农业减灾、防灾能力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粮食质量问题很多,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发展,使东北地区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

2现代物流不发达

我国与粮食贸易相配套的物流设施相对落后,铁路方面,由于运力不足使得粮食出口成本增加;水运方面,由于水运通道不便利,所以很少采用。此外,东北地区虽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粮食物流的建设上,但由于管理不当、作业效率低等原因导致粮食物流无法规模化。东北地区粮食物流成本较发达国家要高出很多,导致出口粮食价格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粮食生产成本高、质量低

长期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在粮食生产中一直强调高产而忽略了粮食的质量,致使很多粮食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粮食市场需求。另外,农业科技含量低,粮食生产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企业,致使我国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品质提升缓慢。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普遍上涨,加上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东北地区粮食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被不断被削弱。当国际市场价格较低时,对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

(二)国际因素

1关税壁垒降低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和关税壁垒的降低削弱了我国对粮食贸易的限制,国外大宗粮食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我国廉价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比不上发达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规模经济优势,使得我国粮食产品缺乏比较优势,粮食贸易竞争力处于劣势。再加上跨国粮食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粮食市场,使得国内粮食市场竞争激烈,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受冲击最大,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粮食出口。

2非关税壁垒提高

我国加入WTO后,以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为核心的非关税壁垒的门槛日益提高,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粮食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由于东北地区粮食产品质量标准和粮食技术生产标准等普遍落后于国际标准,导致东北地区的粮食产品因质量、检疫等安全问题出口频频受阻;为了削减我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恶意提高技术标准,一些粮食出口企业为达到国际技术标准只有加大投入,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企业由于无法承担过高的费用以至于退出国际市场。

三、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发展粮食贸易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粮食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粮食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商家的利益和声誉,而且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政府应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粮食安全认证体系,从而实现对国内粮食产业的保护。一直以来我国粮食进口标准都低于国际标准,这使得国外企业趁此机会将一些质量较差的粮食产品出口到我国,极大地危害了我国国民的健康。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粮食进口的审查力度,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粮食产品流入我国市场,加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与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绿色标准。

2以绿色产品质量标准引导绿色粮食生产及出口

在国际农产品消费市场上,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因而发展绿色农业及出口是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政府应科学引导绿色粮食生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鼓励农民学习现代绿色粮食种植技术,熟悉当代绿色粮食生产标准,科学种植粮食作物。另一方面,政府应出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对于高污染的工业老城区进行全面改造,对于进驻我国东北地区的外资企业审批时要考虑生态环境效应,避免引入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促进绿色粮食生产及出口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适应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的必然选择。

3调整种粮补贴政策

随着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开放程度日益加深,面对国外高补贴造成的国内外价差扩大的趋势,东北地区粮食竞争力更显不足,粮农收入增长缓慢。因此,政府应针对绿色粮食生产出台支农惠农政策,在减免农业税费的同时,实施绿色粮食生产财政补贴政策,合理利用关税保护和进口调控政策,把握好粮食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防范对国内农业发展带来的冲击。

(二)企业层面

1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尤其是大豆的自给率还不到50%,这就要求我国粮企不仅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也要与国际市场衔接,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综合利用效率。在国际粮食价格下行时适当增加粮食进口是增强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有效选择。合理进口短缺的粮食作物,不仅可以缓解我国东北地区资源短缺压力,而且可以降低粮食安全的资源供给成本。通过国际粮食市场,用出口优势弥补劣势,多进口国内成本较高的粮食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以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2发展粮食“四散”运输和集装箱运输

为促进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发展,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港口建设对接,优化东北地区粮食产品出口的装运条件和装运方式,同时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粮食出口的运输成本。粮食“四散”即实现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粮食集装箱运输主要应用于品种多、批量小以及多种质量等级的粮食运输。东北地区发展粮食“四散”和集装箱运输,不仅可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而且还可以保证粮食品质和减少粮食损失,增加运输途中的安全系数,同时可以根据粮食主要生产区域和港口的分布,建立以各地区为主体的散装粮食运输系统,并配有便捷的运输网络。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粮食的出口,而且可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

粮食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国粮食贸易的发展程度,因此东北地区应积极选取优良品种,优化生产结构,走优质高效的生产道路。同时,在保证粮食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实施出口品牌战略,以确保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雪,张广胜.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农产品贸易成本初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1):21-24.

[2]王溶花,陈玮玲.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4(3):115-117.

[3]吴亭,汪杭,吴业斌. 财政补贴对粮食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03-105.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base in China, the northeast region must be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With the further opening up of Chinas agriculture, there will be mor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at northeast grain trade will face. Gra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s facing many constraints for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refore, w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wo perspectives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certification system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guide the green food production and export based on green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s, and adjust grain subsidies policies; enterprises should be stand on the domestic market,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develop grain “bulk storage, bulk transport, bulk loading, bulk unloading ” transportation and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improve food product quality, and implement br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Northeast China; grain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责任编辑:郭丽春 梁宏伟)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中国乳制品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出口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