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2009-01-18马维龙张平娟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想象能力赏识教育网络资源

马维龙 张平娟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正因为如此,从新世纪开始逐步推行的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中学语文教学从指导方针到具体措施开掘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在学科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赏识教育;网络资源;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4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新世纪开始逐步推行的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从教材、教法,还是评价体系上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都在做积极的尝试。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性学习的重要时期。中学教育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及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列夫·托尔斯泰就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我国汉代的大儒董仲舒也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他在《贤良矣策》中就叙述了不重视学校教育就会导致社会风气不正,社会道德沦丧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中学语文教师深知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创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想象、多角度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贯穿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要充分尊重学生,要贯穿赏识教育。新加坡有一部电影叫《小孩不笨》,播出后引起了各方好评,该片透过杰瑞、汤姆和成才三人成长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孩子们不只是需要关怀和爱心,他们也期待老师和父母亲给予他们赏识和肯定。电影中有一句话引人深思,“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老师又何尝不如是呢?那个华语老师不就是因为总是看到学生的缺点,总是恨铁不成钢而被众学生孤立吗?另外一个老师提醒他说他缺了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2.教师在课堂内外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以语文学习为例,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能充分寻找各种资源,并从中寻找最为贴近学生当前接受状态的内容,以期能够以一种自然吸引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课程内容的探讨当中。比如,在近年来电脑普及、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很多中学生的电脑知识甚至超过了教师,很多老师认为玩电脑只会耽误学习,一味阻止学生接触电脑和网络。我试着化堵为疏,尽量把学生对电脑和网络的兴趣引导到语文学习方面,比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要求学生预习的时候,我就特别强调了可以从网上寻找各种图片资源等,用自己会用的方式交作业,令人欣喜的是,有学生居然用PPT形式做了图文并茂的课件,着实让人吃惊,充分发掘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和热爱是非常有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尤其是语文教学,要能营造一种与学生共同沉浸在祖国优美的文字、博大的文化情境,避免将语文课堂变为语言文字的肢解、中心思想的总结、文字习题的演练,这也要求教师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分一部分出来给学生,倾听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思考,这些都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我在语文学习的考核上,一直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有一种方式深得学生喜爱,就是每单元的考核,采用学生自己出题,互相考评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主动复习,效果不错。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做他们的朋友,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思维能力

1.多头并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想象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思维或智力,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特点,思维加想象是创造性的两种主要成分”。语文的学习培养想象能力极为重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具体来说,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更要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比如启发式教学、表演式学习等方式,发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总而言之,创造性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也只有在创造性活动中,学生的想象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诸如影评、书法、赛诗、创作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生动而富于情趣的感性知识。组织学生模拟“记者招待会”,让学生干部作为被采访对象,其他当“记者”的学生向他们提出种种问题,班干部一一回答,一些有关班级管理的问题提得很尖锐,也着实地使“被采访者”十分窘迫。这次模拟活动,使学生感到似乎亲身经历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展示,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鼓励学生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培养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前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共同努力。如果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开发学生创新潜力的话,学生更重要的就是要努力进行自我培养。首先认清自己的特长,争取在某些方面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在某方面建立优势后,人便会产生自信心、自豪感,胆子会大起来,才思也会奔涌。多数领域,建立优势的前提是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如何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呢?经常向学生推荐十分有效的方法,即思想火花随时记录法。人的思想火花的产生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同样一个人,此时此地不经意产生了某种思想,彼时彼地则可能殚思竭虑也想不出来。人的思想火花如不能随时记录下来,则可能如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对自己思想的发展产生不了作用。而如能养成习惯,把它随时记录下来,则会对自己思想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记录时,就不得不作严密地思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而记下后就可把它当成思想进一步发展的阶梯,不断重温复读,又产生新的体会,使思想水平一步步得到提升。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自己一整套独特的见解。当然,要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也离不开恰当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方法有三种,即:

(1)反向思维法。对某种观点,假定其错而相反的观点正确,然后进行一系列逻辑推理,常会发现其中的不足及相反观点的可取之处,从而对正反两类观点的长短优劣了然于胸,通过取长补短便会形成自己高于两类观点的新观点。

(2)换位思考法。将自己和对方在思想上换一下位,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一方面能理解对方主张、观点的合理性,多一份宽容、公允,一方面则可借此检查一下自己的主张有无疏漏,从而找出更为完善的制胜之道。

(3)中观思维法。固执于某个立场常使人产生偏见,如能从正反、人我的立场上超脱出来,站在中间者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则常能克服或减少偏见,得出较为客观公允的新结论,使自己的思想产生重大飞跃。

如果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能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活动中,就一定能够不断获得新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责任编辑 薛春科】

猜你喜欢

想象能力赏识教育网络资源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基于网络资源的《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