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2016-10-12范炳荣

考试周刊 2016年78期
关键词: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范炳荣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离不开学具操作,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性认识,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本文从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 数学学具 理解能力 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 想象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离不开学具操作,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眼看、耳听、手摸、口讲、脑想)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动手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一、利用学具操作培养理解能力

二、利用学具操作培养观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参与下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能力。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学生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理解有困难,就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3cm、4cm、5cm、8cm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用3cm、4cm、5cm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用4cm、5cm、8cm的小棒围成三角形,但是用3cm、4cm、8cm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用3cm、5cm、8cm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直观地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同时进一步直观感知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而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三、利用学具操作培养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基本任务。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低,语言表达能力差,这是现实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学具操作顺序、方法等为学生语言表达提供丰富内容。在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活动时,为形成抽象的概念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操作之后,他们在头脑中已形成一定的表象,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过程进行整理,组织好语言,把操作过程完整叙述下来。这样教学让学生既学会新知又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直观感知它们之间的关系:1、平行四边形是如何转化成长方形的?2、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得出来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有条理的分析过程,学生经过组织语言,能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说清楚。可见操作学具促进了学生思维及语言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理能力。

四、利用学具操作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利用学具操作的同时展开数学想象,往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因为圆的面积学生还不会算,有学生提出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我就引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把圆平均分成16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等,会发现什么?通过观察和想象,学生都能想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样通过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想象,从而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具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猜你喜欢

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漫谈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