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009-01-18崔建梅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角色定位师生关系

崔建梅 孙 霞

摘 要:构成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征、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学校对班主任与学生的巨大压力等原因造成了紧张关系的形成。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构建,首先要求班主任给自己正确的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班主任观,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以真我面对学生并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观;角色定位;师生关系;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29-02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对一句话感受很深,“学生拿放大镜来看班主任老师的缺点”,当过高中班主任老师的都清楚“现在的高中生不好管”。但是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也是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直接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活动都与班主任老师密切相关。为此,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成为了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反映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劣,甚至直接决定班级建设的成败。

研究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困境现象,我们发现构成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征。

高中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孤僻、封闭、害羞等心理。他们更多的追求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立,甚至是压抑自己的交际欲望,因此,他们多数不愿意主动的向班主任老师袒露自己的心声,常常是紧闭心门,哪怕是自己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青少年眼中被看作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依次为:母亲(31.9%)、校内同学(23.6%)、父亲(14.4%)、校外朋友(13.7%),而学校老师只占4%。可以看到,无论是高中生的心理研究还是当前的调查研究结果都说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给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设置了门槛。

2.高中班主任老师的育人理念。

笔者用《师生关系调查量表》(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诊断》)对两所市级重点高中的高一年级七个班级(三个重点班四个普通班)作了调查。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这两所重点中学,仍有44.6%的人认为“老师常常以纪律压制你”“你常常屈服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可以讲,当前高中班主任队伍里仍有不少的“唯理智教育者”,这些老师片面的强调制度化、强调教育的智育目标,情感育人对他们来说只是传闻,充其量只是一种教育修饰。那么这些班主任要想和本来就对学习感觉较累的高中生搞好关系也是不大可能的,而且可能会因为这些带有弊端的传统教育观念导致和学生关系更紧张。

3.高中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巨大压力。

一方面,不可否认,当前多数学校从学生进入高中开始就灌输“读高中的唯一目的就是考大学”的“理念”,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便以学习完、练习好所有的必考知识,全力以赴应对高考为核心,导致不少学生对学习甚至是学校生活产生恐惧、厌恶的不良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首先就发泄在和他们最近的教育者——班主任身上。另一方面,广大的高中班主任老师从上任开始,学校就开始倡导班级之间的竞争、下高考名额,家长就千叮万嘱要从严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下,班主任很容易产生“大跃进”的做法,一切的班级文化为了学习,一切活动服从智育第一,努力的“转化”“培养”学生。这样班主任和学生关系就很容易从学生的对当前教育的不满与班主任对学生的“恨铁不成钢”中激化开来。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班主任老师精心的培养、呵护。学生能主动的告诉班主任老师自己的隐私、班主任老师能在众多的学生面前坦白自己的错误,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或者教师的勇气,没有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基础,没有这种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这些都只能是虚谈。我作为一位普通高中班主任,下面谈谈自己在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方面的几点认识。

1.给自己正确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

我赞成一种观念,班主任在整个班级中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人格上,班主任和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之间是绝对平等的,必须牢记班主任工作中任何一次对学生人格上的不尊重都会造成相互关系无法挽回的损失。但是,班主任和学生还是有别,班主任是“首席”,因为他担负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他的意见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文化格调的定位。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班主任应该在民主的基础上行使“首席”的权利,否则整个班级可能会成为一盘散沙,“绝对”平等非但不能“拉拢”学生,而且会造成学生不信任,相互的关系也不可能深。

2.有正确的班主任观——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而努力。

当班里有学习、行为等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时,班主任是积极要求学校送这些学生回家、还是请求学校再给这些学生机会;当领导来检查班级工作时,发现班级卫生出差错时,班主任先自己扛下责任还是赶紧找个学生在领导面前臭骂;当班级闹成一锅粥时,是紧盯那些行为差生还是批评干部……在这些选择中都涉及到班主任观问题。正确的班主任观基于正确的工作定位,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而努力。它包含多层意思:

1)一切为了班级学生的发展,而非教育的功利。

2)学生是受教育者,有“犯错”的权利。

3)后进生与优秀生是平等的,应该平等对待。

4)班主任是学生的依靠。

高中生有很稚嫩的是非观,班主任在哪些工作上是实实在在地为了班里的同学着想,哪些是为了在领导、家长面前图表现;班主任在哪些事情的处理中一视同仁,哪些是存心私心;班主任在哪些工作中切实的帮助学生,哪些只是表示表示,学生的眼里看得很清楚,而这些是非恰是影响班主任和学生关系的关键。

3.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

高中生害怕甚至是逃避与教师交流不是他们不愿与老师接近,而是渴望教师真诚的、热情的、充满爱心的接近他们,希望有他们心目中的教师走入他们封闭的内心情感世界。学生希望遇到的是能成为自己真正朋友的教师,如果达不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就有可能拒绝与之深交。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学生走出困境。在很多时候,一些在一般人看来不足挂齿的小事常常让那些敏感的高中生会深深的感动,班主任的一句关切的话语也可以让学生激动万分,额外的一次学习辅导,也可以让学生点燃学习成功的希望、重新扬起“努力学习”的风帆。

4.以真我来面对学生。

在学生面前的坦坦荡荡常常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尽管自己不是完美的,但是每个高中学生都愿意和“真实”的班主任交心。人都有交际的需要,和成年人一样,每个人都希望和一个自己了解的人交往,现在的高中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不是像书本的“美化的神仙”,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选择性的展现这些,不仅是展示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大好机会,也是增进师生了解、促进和谐关系建立的好机会。例如,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到《中国教师的九大劣根》把老师批得一无是处,我选择在庆祝教师节的班会上在班里学生面前逐一的表述我的不满,不仅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教师,也让学生更深的认识我,学生在周记上说道:“老师您让我看清了你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从事有意思工作的人”。

5.班主任老师要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情感素质可以说是缩短高中师生情感距离、促进和谐关系建立的基础。我们是基于两个层面的原因来考虑它的基础地位的。首先,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班主任,班主任自身的情感素质直接决定教育目标取向。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才会去了解学生内心,才会有意识地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其次,如上所说,高中生心理具有比较尖锐的特点,甚至是存在比较矛盾的方面,没有较高的情感水平的班主任无法被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才有能力较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班主任提高自身情感素质的途径是多方位的,但其出发点不外乎一点,接受现代教育观念,切实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接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更多地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例如著名学者鱼霞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院副院长熊川武教授所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的“理解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给我们高中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角色定位师生关系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