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大鹏,美丽的庄子

2008-09-08向远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7期
关键词:逍遥游庄子教学设计

【摘 要】《逍遥游》一课的教学突破口就是“美丽的大鹏即美丽的庄子”。探寻大鹏的形象壮美,追求高远之美,自由翱翔之美,境界高洁之美,进而深领高洁美丽的庄子和庄子心中的隐秘(逍遥游的要旨)。触类旁通,深层质疑,深入浅出,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逍遥游》;庄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一篇庄子的散文《逍遥游》(节选),本文教学的关键是找好突破口,力求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第一环节是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感知,然后进行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探讨形象壮美,追求高远之美的大鹏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在选文第一段,是在学生初步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讨论,理解“大鹏”这一审美形象,理解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逍遥游》开篇就塑造了“大鹏”这一审美形象,鹏鸟现世,形象壮美,令人振奋,学生容易找出文本中相关语句。“不知其几千里也”言体大背大;“若垂天之云”言翼大;“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之大。不难归纳出大鹏展翅,磅礴壮观的境界。专言鹏鸟,不能充分体现庄子散文想象丰富的特点,必以物比衬之,以书证之,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提出问题:如何比之?如何衬之?如何证之?引导学生把握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逻辑严密、形散神聚的特点。学生讨论得出:以小比大,“野马”“尘埃”只是“以息相吹”,“大舟”需要“深水”,“芥草”需要“杯水”,“鹏鸟”凭藉“海运”;《齐谐》证之其真。为进一步明确庄子心中“鹏鸟”的壮美形象,继续探问:庄子散文善用层波迭浪之笔,绘成奇观异彩,散文是如何荡开又是如何收束的?逐步深入地探寻,学生能够窥其机巧:忽而转写蜩与学鸠嘲笑大鹏,自鸣得意,再以“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作比,印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使得美的更美。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找到切入点带动全局,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二、探讨自由翱翔之美的大鹏

这一环节设计在选文第二段,借此探究庄子散文巧用修辞,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理解庄子强调的审美形象意义,为解读庄子张本。

这一环节的教学采用的是“倒拔杨柳”层层剖疑法。首先是就“斥(安鸟)笑大鹏”的寓言故事提问:这一则寓言故事中有一个词语明显用得不正确,甚至是用错了对象,请找出并说明理由。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反反复复中,终于发现“翱翔”一词,一经找出,道理就充分了:“翱翔”往往是老鹰、海鸥的飞翔,可斥(安鸟)只是一种小雀,在蓬蒿中这么小的地方,翱什么翔。顺势一问:明知“翱翔”用错,庄子偏要一用是何道理?思路一经打开,思维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作答:一方面突出斥(安鸟)之类自不量力,井底之蛙;另一方面真正显示的是“鹏鸟”高空“翱翔”的雄姿,高低自辨。那本段前面提及的“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不也是说明这个道理吗?

从细微着眼,找到突破口,擦亮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思维活跃起来,就能举一反三,水到渠成。

三、探讨境界高洁之美的大鹏

这是在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的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在选文第三段,旨在理解“逍遥游”的主旨。

我首先让学生细读第三段,然后由浅入深展开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本段写出哪几类人物?他们相当于前面提及的什么形象并说明理由。其二、统观全文,文中的动物、植物、人物能不能算是逍遥者?庄子又为何着力塑造“大鹏”这个审美形象?其三、怎么才算是真正的逍遥者?庄子的追求有何矛盾?

以上问题的提出,就是要让学生自主探寻,深层解读。具体做法是分层分组讨论然后归纳点拔,由易到难,拉近文本与读者的审美距离,讨论结果如下:

基础(1)组,“本段写了两类人物,第一类人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他们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者自居,与‘斥(安鸟)无异;第二类人是宋荣子、列子,他们境界高洁,‘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有似于‘大鹏。”

基础(2)组,“大鹏也好,大椿也罢,还有宋荣子、列子,都不能算是逍遥者或达到了逍遥之游的境界,只有‘大鹏境界高洁,志向高远,给人一种美的向往,但‘犹有所待。”

综合组,“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才算是真正的逍遥者,这是庄子追求的精神绝对自由,要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但这种自由和境界不可捉摸,唯有通过形象壮美,追求高远,自由翱翔,境界高洁的‘大鹏大致可以感知逍遥的绝对自由境界,这是典型的化无形于有形的手法。”

教学到此,我认为学生对作品的解读,既比较全面,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但是教师的一席点拔,又把教学环节带入到一种“别有洞天”的境地。

四、探讨美丽的庄子——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在对文本探析的基础上,适时点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解读庄子。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大鹏”投入了极大的感情,作者浓墨重彩的描绘,饱含着庄子对“大鹏”这一审美形象的喜爱与崇拜,其实庄子就是这只“大鹏”。天才卓绝、聪明敏感的庄子,内心燃烧的激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么地脆弱,于是醉心于动物神仙世界,“满纸荒唐言”,谁能理解背后的“一把辛酸泪”,他所追求的境界真正能够实现吗?

解读至此,再次提出问题:谈谈对庄子的认识。学生此时仿佛走进了庄子的内心世界,深情感悟: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濠梁观鱼”、“涸辙之鲋”、“鼓盆而歌”的庄子,一个才华卓绝的庄子……。因势利导,我为学生提供庄子《秋水》的两则故事(附译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于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邸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当学生明白了这两个故事的内涵,我适时引导: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这就是美丽的庄子给我们的心灵启迪。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分析大鹏,解读庄子,目的让学生领悟哲人给我们的人文关怀。然后让学生诵读李清照词作《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通过前面的学习探究,学生再去体会李清照这首词中“鹏”的意义就轻而易举了,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鹏能够冲破一切障碍”,“鹏追求的是一种高远的目标”,“鹏的境界高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在这个基础上,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练习: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请结合庄子《逍遥游》谈谈自己的理解。

对课文的深度质疑,是课堂教学中最富生命活力的时刻,是较高层次的师生智慧交锋。

此次教学,我和学生紧紧抓住了“大鹏”这一审美形象,层层深入,分段释疑,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学生理解得深,却是深入浅出,学生理解得透,却是透中有新,突破了以往教学《逍遥游》的一般程式,通过对作品的创新理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摇向远平,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猜你喜欢

逍遥游庄子教学设计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庄子说》(二十二)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庄子说》(二十)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