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教学设计

2008-09-08王建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7期
关键词:鲁镇封建礼教祝福

教学目的:

把握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悲剧形成的社会根源,领悟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重点:

1.把握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分析祥林嫂的生存环境。

3.领悟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方式:师生互动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旧时,在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都要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请求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这种习俗就叫“祝福”。

看来,在这样的日子里,快乐与幸福总在伴随着人们。那么,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是否要带给我们一个喜庆祥和的故事呢?就让我们走近鲁迅,一起来品味《祝福》吧。

二、师生共同回顾小说的基本知识以及鲁迅的主要作品

1.先请学生说一说小说的有关知识,不足之处学生间可以相互补充。

2.老师与学生共同明确小说的基本常识。

要点:

(1)明确概念: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的分类:

①按反映生活的规模、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等。

②按描写的特定内容分:言情、武侠、谴责、历史、侦探、科学、幻想、推理、纪实等。

③按表现形式或手法分:

诗体小说(具有小说特点的叙事诗)。

章回体小说(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内容)。

书信体小说等。

3.师生共同回顾鲁迅的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16部。

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听写重点字词:

寒暄?摇烟霭?摇走投无路?摇形骸?摇惴惴?摇朱拓?摇百无聊赖?摇瘦削

2.请学生列出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复述小说的情节。

要求:必须以人物为核心进行复述。

3.请学生谈一谈读完小说的感受。

建议:可以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不必全面展开。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祥林嫂的死因,把握人物。

教学设想:

一、了解祥林嫂的基本情况(熟悉情节)

1.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祥林嫂的籍贯、姓名及两至鲁家的有关情况。(这一点,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做到)

2.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

祥林嫂:

(1)籍贯:卫家山人。

(2)姓名:无名无姓(组织学生讨论“祥林”是谁的名;无名无姓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什么)。

(3)主要人生经历:

①丈夫祥林死,被婆婆卖,从家出逃。

②一至鲁家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在鲁家的表现:力气是不惜的,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祥林嫂的自我感觉:满足、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涉及的人物:卫老婆子、鲁四、四婶、婆婆、祥林嫂的小叔子等。

③被卖,改嫁贺老六,夫死,子亡。

④二至鲁家

肖像: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在鲁家的表现:没有先前灵活,记性也坏了很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

来到鲁家的原因:夫死、子亡。

涉及的人物:贺老六、柳妈、阿牛、“我”等。

⑤在祝福声中死去。

3、教师小结:祥林嫂无名无姓,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她勤劳、善良,对生活很容易满足。但即使是这样一个人,仍然避免不了悲惨的人生境遇。她被婆婆卖、被大伯赶、被鲁家人嫌弃、被鲁镇人嘲笑,她的遭遇令人同情。

二、分析祥林嫂的“死”(把握人物)

1.引导学生探讨祥林嫂的死因(让学生畅所欲言)

(1)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整理观点:

①夫死子亡的打击。

②众人对她的讥讽嘲笑;鲁镇人对她又“冷”又“尖”的笑,对她“唾弃”,“咀嚼鉴赏”给她以更大打击;在辛亥革命后,封建风气没有根本改变,地主阶级对女子的迫害,对祥林嫂的痛苦咀嚼玩味,导致她一步步走向死亡。

③愚昧和迷信。

④捐了门槛却没有得到宽恕。

⑤鲁四老爷和四婶不让她参加祭祀,给了她很大打击。

⑥被赶出鲁家。

⑦孤独和穷困。

⑧“我”的回答。

(3)师生共同小结祥林嫂的死因:

内因:夫死子亡给了她精神上的打击,封建礼教的毒害。

外因:主要来自祥林嫂的生存环境。

2.组织学生讨论祥林嫂的生存环境

(1)思考:社会环境是由人组成构建的,祥林嫂的生存环境由哪些人组成?

学生可能会答到很多人:

鲁四、四婶、柳妈、婆婆、小叔子、鲁镇人、“我”甚至更多。

(2)思考:组成这个环境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与学生共同选择其中的两三个人物,以点代面来分析。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鲁四、柳妈的人物性格,共同整理讨论的结果:

1.鲁四:

要点:

(1)三次皱眉。

①祥林嫂初到鲁镇,他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②猜测祥林嫂可能是逃出来的时候。

③祥林嫂二进鲁镇。

(2)家里布置:

案头堆放理学著作,墙头是朱子格言。

(3)与“我”的谈话。

(4)不让祥林嫂参与“祝福”。

特点: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反对社会一切变化。

2.柳妈:

要点:

(1)善女人,吃素,不杀生。

(2)对祥林嫂再嫁非常反对,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3)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

(4)一脸诡秘,拿地狱吓唬祥林嫂。

特点:表面善良,其实冷漠,对祥林嫂没有同情心。

(3)师生小结:

1.祥林嫂身边的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愚昧、麻木、冷漠(“我”比较特殊,不在其中,可以另作分析),他们共同组成了鲁镇这个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他们(人人)都可以被视作杀死祥林嫂的直接凶手。

2.人的言行都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这些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做法,是封建礼教与迷信的思想充斥着他们的内心。

所以,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是:封建礼教和迷信。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设想:

1.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性格?

①祥林嫂的反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要点:“逃、嚎、骂、撞、捐门槛”的行为表现了她的抗争精神。

②我们该如何看待她的这种反抗?

小结:祥林嫂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自觉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她的反抗越激烈,受毒害越深。可以说,她死,却不知自己为何而死。

(2)组织学生讨论:祥林嫂的悲剧是否个体的悲剧?(让学生畅所欲言)

要点:祥林嫂是旧中国广大妇女的代表,她的悲剧不是个例,而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

(3)组织学生讨论:祥林嫂的悲剧发生在农历新年的“祝福”中,有什么意味?

要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只有置于“祝福”的环境中,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师生共同总结小说的主题(围绕人物进行概括):

要点: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揭示了旧中国农民尤其是广大妇女悲苦生活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吃人本质。

3.引导学生思考:

(1)祥林嫂的悲剧在今天会不会发生?(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必唯一)

(2)要想改变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改变什么?

要点:思想。要想改变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改变这个民族的思想。只有思想变化了,人们的行为才会发生变化;只有思想更新了,这个民族才会有生机与活力;只有有了生机与活力,这个民族才会永远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课堂小结: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一篇《祝福》不仅仅让我们读到了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更让我们读到了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重情感,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改造国民思想的必要性。正因为《祝福》有着这样的价值,所以,它虽经岁月的洗涤却仍具有永恒的魅力。

5.课后作业:以“《祝福》带给我的思考”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备教手记:

1.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人们在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先概括每个情节,然后分析人物形象,最后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样教,突出了小说的三个要素,但是,却也使课堂教学缺乏一条明晰的主线。

其实,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就是核心,无论是情节的发展、还是环境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人物展开的。所以,小说的教学,就可以确定“把握人物形象”这样一条教学主线,情节与环境的描写也可以融入到这条主线的分析中。

祥林嫂是《祝福》里的主要人物。我们可以抓住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展开分析,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分析她悲剧形成的原因,进而挖掘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人物为核心组织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

【作者简介】?摇王建华,山西省长治市六中教师。

猜你喜欢

鲁镇封建礼教祝福
论鲁迅小说中的鲁镇空间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重释鲁迅笔下“鲁镇”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