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评结合——学校干部选拔的新尝试

2006-05-26李明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6年5期
关键词:笔试选人教职工

李明华 陈 芳

随着社会民主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教育的民主化成为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时代潮流。还政于民、选贤任能的社会风尚和校园内需冲击着自上而下的委任制干部任用方式,考任、选任等干部选拔方式应运而生,日渐盛行。随着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反映民意、突出综合能力、集中考任和选任优点的考试与评议相结合的学校干部选拔方式成为一种新的尝试。

一、考评结合的基本程式

按照科学、系统、规范的原则制定和实施考评结合的环节和程序。

1.确定选拔岗位

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按照“因事设岗、以责定岗、由岗选人”的原则确定选拔岗位。

因事设岗就是根据事务的多少与难易和人员的配置与工效,对无人做、难得做、没做好之事设岗,反对因人设岗、因人废事,避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以责定岗就是根据职责的轻重和职责的履行情况,对虚空、繁多、重要之责定岗,反对有岗无责、岗多责少,避免岗位臃肿、岗责失当;由岗选人就是根据岗位需要和岗位职责,对空缺、急需、强化之岗选人,反对重亲情、轻品行,拉关系、走后门,避免团团伙伙、圈圈线线。

2.拟定选拔条件

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和选拔范围的基本实际拟定选拔条件,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级、素质(政治思想、道德、业务、身体等方面)、能力(计划、决断、组织、控制、评价等方面)、工作态度和作风等要素。

选拔条件的“硬件”(年龄、性别、学历、职级)的限定必须适度恰当,“软件”(素质、能力、态度、作风)的界定应有定性定量指标体系,从而既确保参与选拔的竞争性和真实性,又体现选拔过程的选拔性和效益性。

3.制定选拔方式

按照考评结合的原则,周密制定推荐、考试、考核、研究、公示等具体方法和程序。

将选拔岗位和选拔条件公示后,组织合乎条件的参选人员自我推荐,并根据岗位职责和自身实际选报岗位;集中自荐名单,组织教职工民主推荐;根据民主推荐结果,按一定比例确定参加考试的人选;公开参考人员、考试范围(时事政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法规等公共知识和岗位专门知识)、考试时间、考试形式(笔试和面试);设立考场,认真规范地组织参考人员进行笔试;公示笔试成绩,根据笔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成立面试小组,拟定面试题目和评分标准,公正公平地组织参考人员进行面试(主要考察参考人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按一定的比例确定并公示笔试面试后的综合成绩和进入考核的人选;组织各方代表参加座谈会,对进入考核的人员进行学、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民主评议,汇总民主评议意见并妥善保存备查;向学校党组织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党组织提交民主评议意见,及时进行集体研究,确定拟任人选;公示拟任人选,设立意见箱,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确有较大问题的拟任人选经党组织查实、研究后按民主评议确定的顺序进行调整。

二、考评结合的重要功能

选贤任能是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考评结合的干部选拔方式是对传统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扬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选贤任能方式。其重要功能为以下几方面。

1.扬弃传统,开启新径

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有着“科举取士”的传统,把“科举成绩”作为为官的唯一标准,引领知识分子“寒窗苦读”、“学优而仕”。毋庸置疑,科举制度为封建社会锻造了一批精英和贤能官宦,但知识范围狭窄、考试形式呆滞、评价标准单一、能力要求缺失等弊端十分明显,不能全面衡量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更不能反应民意民声。建国后,干部选拔任用逐步形成了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决定的基本程序,但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标准不硬、要求不严、操作不明,甚至感情用事、拉帮结派、循私枉法等表面上“程序合法”,实质上却搞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现象,丧失组织人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组织人事纪律的统一性、严肃性,削弱了领导干部的先进性、权威性。考评结合的干部选拔方式把综合素质、实际能力的测试与群众的评议结合起来,把“硬标准”与“软标准”、个人能力与群众意见、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整合起来,清除传统用人方式中的一些病垢,既体现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规范性,又符合社会民主进步的潮流和时代发展对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

2.突出才能,集中民意

考评结合干部选拔方式的民主推荐、考试(笔试、面试)、考核(民主评议)、集体研究、公示公开等环节实现了注重才能和注重民意的有机统一,坚持了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的干部选拔原则。在笔试中,突出选拔对象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岗位知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在面试中,突出实际能力的考察;在民主推荐、考核、公示公开中突出全面细致、反复不断地听取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在集体研究中突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考评结合的严肃认真、规范有序操作,必然会杜绝有才无德、有德无才、德贫才庸之徒进入干部队伍,避免投机钻营和用人失察。

3.消除腐败,兴党兴业

选人用人事关党政风气和社会风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选贤任能既要有好的作风,更要有科学严格的方式。在干部选拔中出现的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照顾关系、扩充势力,循私舞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既存在着选人作风上的问题,更存在着选人方式上的问题。再好的动机和决策,没有科学的方式和规范的程序作保障,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考评结合的干部选拔方式将认真负责的态度与科学办事的方法结合起来,将办正确事的价值取向与正确办事的科学精神统一起来,落实了群众对领导干部选拔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保障了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彰显了领导干部的品行、才学、素质和能力,这一环环相扣、全面系统的创新方式能够有效堵塞选人用人中滋生腐败的漏洞,造就选贤任能之风,消除党之祸、民之灾,促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

三、考评结合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考评结合作为一种学校干部选拔方式的新尝试,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严肃、规范、公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引导,端正认识

在考评结合的干部选拔过程中,离不开教职工的全员参与,特别是在民主推荐和组织考核环节,群众意见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决定因素。广大教职工的认识、态度、热情关系到选拔活动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在选拔过程中,学校要加强领导、加强宣传、加强督导,引导教职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干部选拔任用事关重大的共识;引导教职工严明组织纪律,增强教职工遵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引导教职工规范操作过程,客观公正地评议、评价和推举。坚决反对和杜绝民主过程中的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2.不唯分数,尊重民意

在考评结合的干部选拔过程中,考试是重要的一环,考试成绩的好坏关系到能否进入考核范围。“德成则官正,官正则国治”,为官德为先。在考核和集体研究阶段,不能唯分数论,不能仅凭分数决定取舍,而应将群众的评议意见,特别是对选拔对象的品德的评价作为最重要的依据。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组织人事工作准则。坚持反对和杜绝分数至上的极端主义和背离民意的主观主义。

3.创新体制,强化聘任

考评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必须依据缺编缺岗的具体情况,适应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必须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协调、高效,而不能主观随意、盲目失序。在考评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强化岗位职责,强化聘任,建立汰劣机制,解决干部“能下”问题,而不能一劳永逸,“能上不能下”。

“孕育寒霜百味苦,报以琼花一树香”。创新学校干部选拔方式需要胆识和勇气,需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让我们在改革的时代大潮中,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激流勇进,革故拓新!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笔试选人教职工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疫情下的笔试
选人用人求精准
选人用人求精准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思考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奏好选人用人“三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