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校园文化主要功能

1997-02-02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1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文化

程 功

大学校园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从广度上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和氛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是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深度上说,校园文化既作为一种传播载体能影响意识深层,又作为一种暗示绕过意识层直接进入人们的潜意识深处;从时效上说,它无时不在,天长地久。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能对大学生产生长远的深刻影响。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校园成员的知、情、意活动的投影、表现和凝结,是指校园文化人在从事各种活动时特有的生活方式中体现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共同的心理状态。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由深层和表层组成。深层为观念文化,如办学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师生员工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校风、学风等,可以成为班(教研室、科室)、系(部)、校等各级集体的巨大凝聚力和培养个体荣誉感、认同感的肥沃土壤,激励个人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巨大的工作、学习热情。制度文化是学校成员之间相互制约、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建立一套供学校各部门协调发展,保证高校成员生活在一种文明和谐、有序的状态下的符为规范体系。因此,它对个体的行为具有外加的强制作用和群体价值观形成的强化作用.这对于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等院校十分必要。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高等学校文化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大学校园的环境教育作用,以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富有时代意义的雕塑等校园象征物来塑造个体的心灵美。一个美丽、整洁的校园面貌和环境,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的心理影响,从而可以提高学校成员的工作与学习效率。

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是由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综合因素影响所形成并存在于校园文化人周围的文化气氛,是一所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存在和发展中所特有的、必不可少的学校内部文化环境,每个校园成员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环境的构建、变革,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使得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许多彼此孤立、互相割裂的现象获得了新的统一的理解。从而大大开扩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从校园文化功能形态来说。精神氛围是隐性文化,渗透性是它的功能发挥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整体的校园环境、文化气氛和优良的传统影响学生而达到教育效果的。相对而言,显性校园文化则是根据教科书、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向大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等,主要是通过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来进行的。作为教授而传递的文化往往既具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高等学校的成员务必充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以利扬长抑短,引导高等学校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智力工程,大学教师是较高文化层次的特定工作者,大学生是人类知识与智慧能力在趋于成熟人的生理、心理阶段上结合的社会个体。可以说,学校里的师生员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的社会亚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的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是密切相联的。具体而言: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规范,要以特定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价值观为指导,所以其发展必须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文化的进步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向外释放、输出,以及在一定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培养的人才对社会文化的参与和影响来实现的。校园文化之所以能够对社会文化产生如此功能,原因之一就是大学校园文化是着眼未来的文化,教育的从属性特征和面向未来的要求,规定了大学校园文化必须超前性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高等学校文化输出个体的培养,不能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相对于社会整体文化来说,大学校园文化水平一般处于社会文化的潮头,这也是高等学校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动力所在;另方面,作为文化输出个体——大学毕业生服务于社会的时间是较长期的,而且在这持续的几十年的过程中,大学的文化塑造时时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影响着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循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随着高等学校职能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发展到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从旧社会为统治阶级培养精神贵族,到今天为社会各行各业造就高级专门人才,显然,高校职能的变化带来了其校园文化的变迁。高等学校与其他社会机构相比,具有人才集中、学科门类齐全、科研能力雄厚、设备先进、外界信息广泛等优势,除它自身进行的是高深知识传授与创造等文化活动,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必然要高于其他社会组织外,根据文化传播的原则,它又必然成为一个文化传播源,影响和引导着周围社区乃至社会大文化的发展。再者,社会的多层次、多方位的需要,也决定了高等学校广泛的文化参与。因此,作为社区、社会的文化基地的高等学校,必须积极地扮好自己的角色。首先,要注重大学校园文化的自身塑造,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引导社会大文化的发展。其次,建立与之相适应、能推动社会大文化发展的文化运行机制。作为社会大文化一部分的大学校园文化,不应该也不可能封闭在“象牙塔”里,而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大文化洪流中去,通过文化的传播促进社会大文化健康地发展;通过科技成果的转让、人才输出、科技扶贫、社会服务等形式,实现人类优秀文化的传递和释放;通过与社会产业的合作,与经济部门、企业的联合办学等活动,增强文化传递的力度;通过开放大学文化设施、招生培训等,承担引导社会文化的功能,以文化功能的多角度全方位地实现大学校园文化对社会大文化的推动作用。

作为社会大文化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永恒性的文化,一是因为当今社会里的人的发展必须经历一定时期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阶段;二是校园文化的部分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社会主导文化的组成部分,社会主导文化与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整体与局部关系将永远存在。高校文化的凝聚和释放过程是实现其文化功能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释放必以凝聚作基础,只有良好的凝聚过程,释放才不失其价值;同时,释放价值的实现,必会促成社会对高校文化活动的支持,促进大学校园文化主体凝聚的积极性,给凝聚提供丰富的内容,从而带来更高层次上的凝聚与释放,这就形成了大学校园文化主要功能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黎立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谁远谁近?
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大学校园陋习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