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办学要讲政治

1997-02-02程喜田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1期
关键词:办学德育政治

程喜田

一、高校办学讲政治,最根本的是要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学校必然浸透着统治阶级的精神。马克思和列宁都曾对资产阶级的“普遍的和平等的教育”观念进行过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你们(指资产阶级——引者注)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消灭了剥削制度,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了,但还处在西方敌对势力包围之中,它们“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在经济领域,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还存在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还存在其他收入形式,特别是还存在剥削收入。在意识形态领域虽然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但还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和封建主义残余。在这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高校办学应该消除“普遍的和平等的教育”观念,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这样基本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首先,高校办学要坚持无产阶级立场,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列宁指出:“什么是政治?(1)无产阶级先锋队对它的群众。(2)无产阶级对农民。(3)无产阶级(和农民)对资产阶级。”列宁把无产阶级先锋队对它的群众和对农民的关系,看作是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基本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渴望高等教育能为他们的富裕与文明带来好处,他们的子女渴望获得高等教育。高校办学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立足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有些高校在办学宗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需要解决。有的高校降低录取线招收高价生,交了钱不仅能进大学,还可以花钱买成绩,买毕业文凭。高等教育不能办成为有钱人服务的教育,更不能把学校办成为特殊阶层服务的贵族学校。高校招生收费并轨后,来自工人、农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将承受生活的压力。在当前人才录用还没有形成公开的、平等的竞争环境下,“双向选择”对于普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子女就业也成了一种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考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要考虑办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高校办学讲政治,在校内有一个是否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办学的问题,这就是党与知识分子关系问题。教师和科研人员熟悉本领域业务,办学要依靠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高校主要领导多半来自教学科研第一线,他们往往都比较熟悉并能倾听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但也有的干部在任期内忙于装备自己的实验室,忙于公费出国,对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疾苦漠不关心。高校办学讲政治,领导干部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全心全意为学生、教师服务。

其次,高校办学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服从国家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无论是阶级社会还是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各种政治关系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通过政权实现的,因此政治的中心是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在我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共同利益是通过国家利益表现出来的。国家利益不是社会所有人的利益,而只能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以及建设和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能够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利益作出了贡献。今天我国的发展和强大与高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但是应该看到,高等学校今天所处的环境比过去复杂得多,高校也有了许多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校招收研究生交了钱,不读书,不研究,论文由秘书代劳也可以得到学位,这怎么能保证国家所需要的高级人才的质量?有的学校搞“创收”,低价出租教学设备仪器,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占有较丰厚资源的教学科研单位,把创收中由资源所带来的“级差收入”据为己有。以上这些都造成了国家资产的隐性流失。大学生的培养费用主要是由国家支付的,但有的学校鼓励毕业生到农村个体户、专业户工作,并且给个人以优惠待遇。一些学校毕业生热衷于出国、到私人企业或外资公司,而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重点项目和骨干工程所需要的专门人才都得不到保证。在外事交往中,接受境外敌对势力附加的政治条件,丧失国格人格。热衷于换牌子,恢复那些带有殖民色彩的校名等等,这些都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国家利益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即使是统治阶级的个别成员,也不能为自己的或局部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的维护应该是强制的而且是没有弹性的。高校办学讲政治,应该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审视自己的改革措施和办学行为,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高校办学讲政治,最简明的行为标准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以国家为中介的,都带有政治形式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不能合自己意的就执行,不合的就不执行,也不能“变通”执行。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是高校办学讲政治的最起码要求。

二、高校办学讲政治,归根结底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有多种职能,但最根本的是培养人才。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衡量高校讲政治的最终标准。

首先,讲政治就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培养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很大提高,但思想道德素质却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政治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中的根本素质,它表现在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以及政治信念等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有了这种坚定的政治方向,才能面对世界风云和国内改革开放带来的复杂变化,坚定不移地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近些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确立正确政治方向上,工作是不够的。据国家教委199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对21世纪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的回答中,16.4%的大学生认为21世纪的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国家,有22.2%认为是什么制度说不清楚。还有32.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的前途是与资本主义趋同。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近年来的毕业生,他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也是不容乐观的。他们中有19.1%的人认为私有化是中

国改革的必然趋势,23.6%的人认为中国21世纪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国家,两项合计为42.7%;还有21.2%的人认为社会主义的前途是与资本主义趋同。

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人们各种行为的思想基础,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思潮和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追求个人功利和实惠成为相当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道德标准。在一项关于人生价值的调查中显示,有62.5%的大学生赞成公私兼顾,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又注重个人利益和实惠,甚至有4.5%的大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对的。这种状况,同50~60年代大学生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人生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到处都为自己打算的社会里,人们怎么会为社会的公共利益作出牺牲呢?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历来重视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为这是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所必须的。1920年,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要求青年树立共产主义道德,反对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为小私有制服务的道德。他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要进行“反对‘我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心理和习惯的教育。”毛泽东同志关于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许多论述。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好象什么政治,什么祖国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象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还特别强调青年学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要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有所进步。革命导师许多年前的讲话,今天我们读起来仍然感到亲切,就象针对今天的实际而讲的。高校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解决德育首位的关键问题在于领导。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被忽视,针对这一情况邓小平批评“教育和思想工作太差”,说这是“最大的失误”。许多高校忽视德育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同时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左”的倾向。“文革”后有些人在纠正“左”的过程中,由于历史运动惯性的作用,从以往“政治冲击一切”走到了淡化政治,忽视德育的一边。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成为不可抗拒的热潮,人们的心理、思维和行为都集中到经济建设和具体业务上。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利益调整中,国家财政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下降,高校教育经费日趋紧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着高校的德育工作。但是,这些年高校忽视德育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高校自身,在于高校德育领导体制和领导人的思想认识。

1.领导体制上的问题。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颁布之前,高校德育一直由党委领导、由主管副书记具体负责。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全部行政执行权。由于德育归党委领导,校长很少过问,德育就排不到学校整个工作日程之中。而党委又解决不了德育所需要的人、钱、物以及“两课”教学安排等问题。这是造成高校忽视德育的体制上的原因。目前,虽然提出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以行政为主的德育管理实施体制,但在实施中还没有真正从体制上解决加强德育的问题。

2.高校的主要领导,特别是校长德育政治责任感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状况,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长在业务上一般都是本领域的专家。但是作为校长,他同时或首先应该是教育专家。校长作为学校行政首长,他应该全面执行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而不应该成为只抓智育的校长。在一些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问题,并未真正解决,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也没有真正树立。而一些校长却不以为然。如果这些学校学生专业课有50%不及格,校长也会不以为然吗?所以加强德育,首先要解决高校主要领导对德育的重视问题。

第三,德育也要讲政治。德育讲政治,就是在德育过程中要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使德育的科学性与党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指导德育的理论基础。高校德育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德育的任务要求学校德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论述,是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社会学说传入中国,萨特的存在主义,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以及组织行为学等,对学校德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个别地方甚至运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处理学生德育工作。这些理论虽然在某些技术性问题上可以借鉴,但其总体上却是唯心主义的,浸透着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是不能作为我国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础的。

二是德育的内容。学校德育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以及学风、劳动、心理、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德育中绝不允许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中国革命史课教学中,不能搬用西方社会历史观,离开阶级斗争去讲中国的文明发展史和生产力发展史。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中,不能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去论证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更不能用科斯定理去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走私有化道路。用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来裁剪中国的社会主义也是错误的。在哲学课中,不能用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去论证个人主义的合理性。这些都是学校德育中的政治方向问题。高校德育工作者在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化的今天,应该提高政治敏锐性,坚持德育的党性原则。

三是德育的方法与技巧。为了提高德育效果,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德育应该讲求方法和技巧。德育方法和技巧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及心理学等科学理论为基础。失去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一味追求趣味化、人情味,就会偏离德育的政治方向,甚至走向低级和庸俗。

四是德育中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师不能在学生管理、毕业分配等工作中谋取个人利益,把师生关系扭曲为功利关系,也不能放弃教师职责,以落后思想甚至吃喝迎合学生,把师生关系变成“哥们”关系。

三、澄清模糊认识,提高讲政治的自觉性

1.现在提出讲政治,还要不要坚持经济建设是当前最大政治的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建设是政治,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是不会过时的。1920年11月,列宁指出:“我们走向战胜白卫分子的每一步都会使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在阐述

“如何理解政治”的仅有800字的讲话中,列宁就6次讲到“经济方面的政治”、“国家建设的政治”,可见列宁对于“经济方面的政治”的关注。政治,在阶级社会中它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则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政治。我国在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就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这同列宁的观点是一致的。

2.既然经济建设就是政治,那么只要埋头搞业务,也就是讲政治了?这是又一种模糊认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点,但不能认为只要埋头搞业务就是讲政治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列宁指出:“资产阶级的虚伪表现之一就是相信学校可以脱离政治。你们都清楚地知道这种想法多么虚伪”。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大家搞业务,搞事务,什么经济事务,文教事务,国防事务,-党的事务,不搞政治思想工作,那就很危险。”从高校来看,现在的问题不是政治冲击业务,而是用市场经济原则替代教育规律,冲击社会主义政治。在理论上有人提出高等教育市场化,甚至认为国家用于发展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不是国民收入再分配,而是政治与高校之间的商品交换;在实际中,盲目引入市场机制,看不到市场机制的负面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辩证关系,坚持把政治与业务结合起来。

3.讲政治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否相互矛盾?江泽民同志最近一再强调讲政治,同过去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矛盾的。第一,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上,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一以贯之,没有改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提出并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样“两个基本点”。第二,现在提出讲政治又有其极为现实的针对性。这些年来,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一些领导干部,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是非不辨、美丑不分,对那些同党的主张背道而驰的言论听之任之,对那些同党的宗旨和纪律不相容的歪风邪气任其滋长蔓延。只有在这些问题上划清界限,保持清醒头脑才能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全世界都在注视中国将以什么姿态进入21世纪的时候,高校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为高校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提供了动力和保证,高校应该提高讲政治的自觉性。

责任编辑:邵英

猜你喜欢

办学德育政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