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椒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初探

2021-12-27王远亮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棉铃虫炭疽病辣椒

徐 倩,王远亮

(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聊城 252000)

0 引言

我国作为辣椒种植面积以及出口量最大的辣椒种植国家,在我国各地都能因地制宜的种植适宜生长的辣椒品种,因此辣椒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式能否被广泛应用就决定着我国辣椒产量以及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以及辣椒产业的推动。

1 我国辣椒栽培现状

1.1 我国各型辣椒及产地

我国辣椒的主产地以华中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南部以及陕西等地构成,这些地区以朝天椒、线椒、牛角椒、早熟黄皮尖椒、薄皮泡椒等辣椒品种为主。在山东、河北等华北一带,主要以温室大棚种植大果型牛角椒、薄皮泡椒以及黄皮椒和厚皮甜椒为主要品种,并且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增。而在四川到重庆这一带,因为该地区的人民嗜辣,所以种植的辣椒以主要以线椒、朝天椒、羊角椒等品种为主。在新疆到山西这一带的高原地区,以种植陇椒、螺丝椒和甜椒为主。而在东北等地则会根据当地凉爽的气温主要种植甜椒以及尖椒。

1.2 辣椒育种现状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对于辣椒的培育技术起步还是比较晚的,在1972年才由江苏省农科院推出了“早丰一号”这个首例杂交辣椒品种。因为该品种在产量以及抗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所以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大力推广。在此之后中国农科院以及江苏省农科院和湖南省农科院就将甜椒培育的课题重视起来,并且培育了中椒、苏椒、湘研等系列的杂交辣椒品种,在这些品种种植的高峰期高达占中国总种植面积的70%以上。在全国辣椒培育科研工作者不断的努力下,形成了洛椒、沈椒、汴椒,以及赣椒、川椒等几大辣椒系列。并在这些年的不断发展之下,形成了今天辣椒种植区域化、品种多样化的种植局面[1]。

2 辣椒栽培的新技术

2.1 辣椒品种的择选

想要保障辣椒的产量,就要在辣椒选种的工作中把控辣椒种的质量。在辣椒品种的选择时要保障其净度、纯度以及水分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土壤质量以及海拔高度等客观因素择选适宜当地种植的辣椒品种。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当地辣椒市场的情况,根据其大众所需在提高辣椒的产量的前提下保障其财产收益。

2.2 种植土壤的管理

科学有效的在辣椒种植前处理好土壤能够大幅度的提升辣椒的产量以及辣椒种植的效率。在种植工作开展之前,种植人员要将辣椒种植的土地进行消毒并进行施肥工作,从一定程度上保障辣椒尽可能的不受病虫害的侵害,并为辣椒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在施肥中,种植人员要根据辣椒的生长所需投入定量的有机肥,并将其与土壤进行充分翻拌。对于土壤的消毒工作要将定量的福尔马林喷洒于土壤表层,并用塑料膜覆盖15天,在土壤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后才能进行辣椒的栽培工作。

2.3 播种工作

在辣椒播种工作开始之前还有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处理种子。种子的处理是指将辣椒种子放在0.5%的磷酸三钠中进行浸泡20 min,保障种子表面的病菌被药剂杀死,并且在浸泡后再平铺放置的干燥的环境下进行晒干,在确保种子晒干之后才能进行播种。辣椒播种的方式是将辣椒种分布均匀的撒在土壤上并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辣椒种植的时期都是比较寒冷的季节,因此在播种之后要进行一定的保暖工作,保障辣椒种子的生长能够处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2]。

2.4 育苗期间的处理工作

2.4.1 施肥。在辣椒苗培育完成后进行移苗时,要在辣椒苗上喷洒一定比例的尿素,保障辣椒苗在田地中的生长中能够汲取所需的营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晴天施肥,而对于辣椒苗生长过程进度要有一定的变化,在前期要以氨肥为主,在生长后期要以钾肥为主要肥料。并且可以根据辣椒的生长情况适当的施一些磷肥。在辣椒生长最后的结果时期,要根据辣椒实际的产量进行补肥。除了在辣椒种植期间进行不断追肥,在辣椒种植之前的整地工作中,就要施足基肥,提升土壤肥力,为辣椒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提供保障,提升辣椒的健康度以及辣椒产量。

2.4.2 水分管理。在辣椒移栽到田地中后,应该根据当地的雨水量采取科学的灌溉方法进行灌溉,保障辣椒生长中拥有充足的水分保障。尤其是在辣椒的幼苗生长期间,所需的水分是最多的,在这个时间段要采用小水流灌溉方式保障幼苗生长期间不会干涸。

2.4.3 间苗。在辣椒培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疏苗,在疏苗时要保障辣椒苗的去弱留强,为辣椒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辣椒种植的最终产量。

3 辣椒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措施

3.1 猝倒病与立枯病

猝倒病在辣椒育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就是温度以及湿度的不适合,发病的症状是在辣椒苗的根部出现绿黄色的水渍,并很快的蔓延,接着出现根部枯萎腐烂的情况。要想防治猝倒病也比较简单,就是要保障苗床的避风干燥,并且要向阳、灌溉排水等方便,提供给辣椒苗生长的适宜环境。

立枯病有别于猝倒病的体征就是,在幼苗根部收缩枯萎后不呈猝倒状,并且在发病初期是无色的,后期呈褐黄色。对于立枯病的真菌极难根治,常规情况在能在土壤中生存2~3年,对于立枯病的防治多用奥力克的药物治疗,在播种前后进行浇灌并在定植后再次进行600倍稀释后灌根,一般来说每7天一用药即可,必要时可根据发病程度进行适当调整[3]。

3.2 炭疽病

炭疽病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多发,因此在南方城市的辣椒种植工作中要特别进行炭疽病的防治。炭疽病的发病症状为叶片出现褐色的斑点并周围逐渐变黄,一旦辣椒果实染病则会逐渐腐坏,极大的影响辣椒的产量,因此对于炭疽病一定要特别防治。对于炭疽病的防治主要在于田间的管理,因为炭疽病的病菌主要通过水分子以及风力传播,因此在辣椒种植时可以适当的提升其种植密度,保证果实不暴露,以防止炭疽病的大片传染发病,并且在湿地种植辣椒时一定要保障田地能够排水通畅,避免田里出现积水的情况。在辣椒产期结束后一定要将病果以及病植株进行集中处理,避免影响其下一批的种植。必要时可以进行深耕,保障土壤中的病菌被有效杀死。

3.3 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一般情况下在夏季多发,以生理性卷叶以及脐腐病和日烧病最为常见。

生理性卷叶主要发病表现就是辣椒植株的叶片开始向上卷曲,并根据发病的时间推移出现扭曲,变厚变脆的情况,植株的生长发育非常容易受该病所侵害,严重影响着其生长发育情况。当前期发现生理性卷叶情况时,可以通过均匀浇水进行预防,症状多发时可以将普利登鱼蛋白400倍液喷洒发病植株的叶面,一般用药间隔为七天一次。

脐腐病在生长发育期的露天栽培辣椒植株上最为常见,主要是因为高温天气或是施肥量过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辣椒生长期间缺钙。另外,如果辣椒植株长势非常好导致辣椒植株的枝叶吸收了大部分的钙质,那么就会导致果实缺钙以至于出现脐腐病。脐腐病的防治主要是在临近高温天气之前喷洒普利登鱼蛋白200倍液喷洒至土壤之便于疏松,促进根系生长。

3.4 辣椒茶黄螨

茶黄螨在发病前期极难被肉眼所看见。一旦发病又会导致大片的叶片发黄、落叶,因此对于辣椒茶黄螨采取的措施一般在于“防”而不在于“治”,应该在辣椒的嫩尖处和辣椒的顶端做好药物防治,可以采用普利登鱼蛋白400倍液加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喷施于叶面2~3次,尽可能的降低辣椒茶黄螨的对于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危害[4]。

3.5 蚜虫

蚜虫可以说是所有农作物种植中最为普遍的虫害了,其防治工作主要从减少蚜虫的寄生物为主,也就是要定期除草。另外,在辣椒苗移植之前一定要做好药物防治工作,尽可能的降低蚜虫进入田间的几率。但是有效消灭蚜虫的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药物防治,像是10%吡虫啉可湿粉剂1 000倍液,或是4.5%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等等都可能进行有效的防治。

3.6 棉铃虫

棉铃虫主要的防治要整体性的进行防治工作,其主要工作就是要在冬季趁棉铃虫成蛹的阶段进行深耕,破坏冬蛹,而在成虫阶段可以进行黑光灯诱杀,因为棉铃虫的成虫就有了一定的趋光性。在药物防治方面,可以选择氟铃脲5%乳油500~1 000倍液、阿维菌素1.8%乳油2 000倍液和杀铃脲20%悬浮剂2 000倍液等,其对于棉铃虫的防治效果都是很不错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辣椒的培育工作要从选种、整地、辣椒苗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施肥以及灌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而针对于一些辣椒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例如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生理性卷叶、脐腐病、辣椒茶黄螨、蚜虫以及棉铃虫等,要在辣椒种植前以及易发病期间提前进行有效的预防,并在发病后配合药物治疗,保障辣椒的产量以及果实质量。本文从辣椒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但是不断探索新品种、新种植方式以提升辣椒的产量,还需要科研人员以及种植人员互相配合,不断摸索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棉铃虫炭疽病辣椒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辣椒也疯狂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辣椒之争
拣辣椒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测报与防治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