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TST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2018-10-29陈楚群麦建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痔的肛门黏膜

陈楚群 麦建全

临床上, 混合痔是发病率较高的痔疮类型, 混合痔的症状多为疼痛、脱出、黏液渗出、出血,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手术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主要方式, 为探究改良TST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本文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24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与Ⅲ、Ⅳ度混合痔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②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 且患者均知情。排除标准:严重心肾疾病、已接受其他治疗或不配合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20例。观察组中男72例, 女48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6.5±7.6)岁;平均病程(1.5±0.4)年。对照组中男 69 例 , 女 51 例 ;年龄 32~69 岁 , 平均年龄 (47.3±7.9)岁 ;平均病程(1.7±0.5)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改良TST术治疗:用原形肛门镜进行物理扩肛, 然后放入双开透明肛镜, 旋转肛镜, 使肛门镜创口与切除处对应, 固定好肛镜。在肛镜距离齿状线2.5~3.5 cm处用2-0带圆针有机吸收线在2点处进针4~5针, 于4点处出针, 做垂直直肠纵向、螺旋缝合, 以相同手法处理另一处。实施单荷包缝合, 把吻合器置于荷包线上, 拉紧缝合线并固定在吻合器上, 把垂下的直肠黏膜牵引到吻合槽内, 等其进入激发范围后激发。激发后慢慢取出吻合器, 查看伤口出血情况, 若出血则用止血钳止血并“8”字缝针止血。结扎黏膜桥断端, 切除内痔 , 取出肛镜。用黄连纱压迫, 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与常规换药[3]。

1.2.2 对照组 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肛周皮肤、肛管以及直肠下段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夹住外痔顶端并作倒“V”切口, 剥离皮下静脉丛, 充分暴露内痔基底 , 缝合结扎。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与常规换药[4]。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指标。

1.3.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肛门出血、肛门水肿、疼痛、尿潴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1.1)ml、手术时间(18.7±1.2)min、住院时间(5.0±0.8)d以及伤口愈合时间(8.0±1.5)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9±1.9)ml、(30.8±1.3)min、(10.7±1.8)d、(16.9±1.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伤口愈合时间(d)观察组 120 5.0±1.1a 18.7±1.2a 5.0±0.8a 8.0±1.5a对照组 120 11.9±1.9 30.8±1.3 10.7±1.8 16.9±1.2 t 34.428 74.921 31.699 50.754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肛门出血1例、肛门水肿1例、疼痛4例), 发生率为5.0%;对照组2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肛门出血5例、肛门水肿8例、疼痛10例、尿潴留3例), 发生率为21.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起居方式的变化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痔疮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混合痔是发病率较高的痔疮类型, 患者主要表现为坠痛、便血、脱垂等症状,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轻度混合痔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生活与饮食习惯改善等方式来解决, 但Ⅲ、Ⅳ度混合痔患者则应接受早期手术。

传统外剥内扎术对患者创伤较大, 术后并发症几率较高,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痛苦。故而, 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痛苦、减少出血量是临床治疗混合痔的重点。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改良TST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并取得良好效果。改良TST术是在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的基础上对病理性肛垫进行处理, 并对痔上黏膜的缝合方法进行优化 , 直接将松弛直肠黏膜以及脱垂痔核缝合到黏膜下层, 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另外, 改良TST术后吻合口更低且悬吊力度增加, 降低吻合口高度能有效降低小肠穿孔几率,保护括约肌, 避免盆腔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连续剥扎剩余痔核以及吻合口上方的松弛黏膜, 能有效阻断痔核血供。采取连续缝合的方式能有效保留部分组织的活力[5-8]。对于吻合口上方松弛黏膜的处理, 能直接促使病变黏膜萎缩、纤维化, 预防术后复发。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①合理降低吻合口位置;②准确把握荷包缝合进针深度;③缝扎过程中, 需要对剩余痔核组织以及上方松弛黏膜进行三五针法缝合;④由于女性患者生理结构较为特殊, 因此应在荷包缝合之后适度牵引。通过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1.1)ml、手术时间(18.7±1.2)min、住院时间(5.0±0.8)d以及伤口愈合时间(8.0±1.5)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11.9±1.9)ml、(30.8±1.3)min、(10.7±1.8)d、(16.9±1.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良TST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改良TST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减少并发症几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痔的肛门黏膜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重度痔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