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助教团
——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7-07-19文石妍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助教共育家园

文石妍

成长助教团
——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的思考与实践

文石妍

当前,加大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共促孩子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下学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我园聚焦教育内质,探索家园共育新途径,成立“成长助教团”,变革家园合作模式,鼓励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将家庭和学校和谐融合,形成“发展共同体”,深化学校办学的品质,推动人格教育走向深入发展。

幼儿园;家园合作;成长助教团;探索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其中共识之一就是家园合作共育整合家庭与幼儿园两个教育资源,争取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陶行知先生曾有这样的一句话:“要和学生家庭联络。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样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加大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将两者的作用整合,形成合力,共促孩子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下学前教育改革的趋势。

一、挖掘内质,变革家园合作途径

《纲要》《指南》的颁布,学校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必须向家庭教育拓展和延伸,将指导家庭教育、家园合作作为学校研究的重要内容,这是学校发展变革的使命,是儿童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然而,我们也发现,在现实家园互动中常会出现家园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开展的亲子活动大部分由教师组织策划并定位在幼儿园内,没有向外延伸,家长只是来园配合参加;角色任务不平等,教师操纵,家长操作,家长的需要和想法得不到满足,家长始终处在被动服从地位等问题。

我们在真实的现状、问题、发展前不断审思:何种家园合作模式能改变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瓶颈?促使家长教育观念向行为能力方向提升的抓手在哪里?如何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教育互补作用?我们开始了新的尝试与探索,聚焦教育内质,通过新颖的活动内容和主题,创新家园共育途径,成立“成长助教团”,使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将家庭和学校和谐融合,形成“发展共同体”,通过共同育人、和谐互动、协同研究的教育情境,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深化学校办学的品质,让人格教育走向深入发展。

二、创新设计,深化家园合作内涵

所谓“成长助教团”是指通过幼儿园网站、家校通、qq群、微信等途径向家长发出倡议,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以自己蕴藏的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以自己的教育智慧让孩子感受别样的学习乐趣,通过家园的共同合作解决来自于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不同于家长助教的是,成长助教团改变了以往教师指挥、家长配合的做法,强调“建构”“互动”和“合作”,和家长共同建构活动,提出具体方案,并共同实施和反思。整个活动中,教师和家长是活动的共同发起者。

三、精心实施,形成家园合作特色

(一)问题和需求——“成长助教团”的生长基点

成立“成长助教团”的目的,就是通过家园的共同合作解决来自于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弥补幼儿园教育的缺失。因此,敏锐把握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是成长助教团的生长基点。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捕获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性问题和需求,并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出符合实际,并富含操作性的建议与策略,并通过与专家、家长进行沟通商讨,依托成长助教团,以家长为主要实施者,形成多样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

如我园成长助教团开展的父子足球队就是在问题和需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随着足球运动的逐步推广,足球这项集结着竞技、合作与努力的运动走进我园孩子与家长的视线。在日常户外活动中,老师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球类活动,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拍球、运球等传统球类游戏了,还会玩出创意来,而不少家长建议幼儿园应该开展足球相关的活动。于是,一场关于足球活动的探讨在老师和家长中展开,大家积极表述自己的观点,引发其他参与者的认同与反思,最终形成统一的观点,即立足于孩子年龄特点,聘请专业教练,成立“父子足球队”,邀请爸爸参与成长助教团,和孩子一起开展足球运动。现在,父子足球队已经成为我园课程中的一个亮点,获得众多家长和幼儿的喜爱,吸引了无锡市多家媒体和同行的参观报道。

(二)平等和合作——“成长助教团”的实施原则

在成长助教团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平等与合作,即家长与教师共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以平等的身份合作,共同推进活动的开展。首先,教师和家长共同建构活动,制定方案和活动流程,包括参与的人员、活动的时间、活动的计划和安排,以及要解决的问题等。其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真正成为了合作伙伴,每一个参与人员都是教育者,形成合力,使教育产生更大的效应,促进幼儿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教师又给予家长更大的发挥空间,利用家长自身资源优势,给园本课程注入新鲜血液,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活动。最后,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反思,以叙事的方法记录活动,我们鼓励每一个参与者从自身的教育视野和问题意识出发,用知性、感性和灵性来讲述活动,思考问题,表达内心的理解,谋求思想的交流与分享,形成了家园共育的良好态势。

(三)自由和宽松——“成长助教团”的精彩呈现

与教师开展教育活动不同的是,成长助教团开展的活动不再局限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更多样、形式更丰富、参与人员更多元,充分注重活动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多重性、体验感受的愉悦性、氛围的有机相容性、主体内容的延伸性等等,呈现出一幕幕精彩的教育现场,衍生出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故事。成长助教团教师相辅相成,成长助教团的活动与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互补互助,不断激发家长教师的内在潜能,拓延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空间与资源,推动师幼的共同成长。

在我园杜鹃花节时,成长助教团的一位家长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邀请孩子去自己的茶庄参观品茶。在茶庄中,当孩子们不禁为满山的茶树而惊叹时,家长和几个茶艺表演者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为孩子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茶艺表演,在悠扬的音乐中,汤杯、投茶、闻香、品茶、回味,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博大的茶艺文化。

四、意义延伸,彰显家园合作价值

(一)关注幼儿的人格发展和培育,促进了幼儿健康幸福成长

幼儿是教育的本源,依托成长助教团,我们着眼于幼儿人格的发展和培育,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传播给家长,有效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产生认同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成长。在成长助教活动中,我们努力将推动幼儿健、悦、慧、美的各元素整合于教育活动中,始终顺应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注重幼儿的整体性与参与性,强调“人文体验”这一原则,即在真实情境、真实感受中引导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唤醒了幼儿的潜能和情感,促进了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幼儿的幸福生活播下种子。

(二)探索家园共育有效途径和模式,提高了家庭教育和家园合作成效

在活动进程中,家长越来越认识到:儿童有他自己的世界,他们是在自己的生活和世界里实现成长的,要使儿童愉快地接受教育,我们就应当顺应儿童内心的召唤去满足他们的探索精神,尊重他们的成长。同时,自信心、好奇心、坚持性、自我控制力等优秀的品质在幼儿身上的充分发展往往依赖于父母、成人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支持与塑造,儿童幼儿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儿童成长的核心关键,是他们成长历程中终身享用的不竭财富。在这种教育观念的视野下,新的儿童观将引领新的教育观,深化家庭教育的内涵,最大化地提升家庭教育的张力和家园共育的成效。

(三)促进教师多维互动能力的发展,提升了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

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多维互动成长的过程。首先,教师是参与者、研究者,与团队中其他教师进行着互动,通过共学、互学,改变了自身的教育理念,丰富了文化知识底蕴,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共享,促进了团队的成长。教师也是实践者,在活动实施中与幼儿进行互动,转变了自身的儿童观,更好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建构出满足幼儿需要、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提升了自身的教育能力和课程实施力。教师还是指导者,能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期待,用自己的理念切实有效地指导家长工作,提高了与家长的沟通能力,提升了家园共育的效能。教师与幼儿、家长、团队中的其他教师的多维互动,不仅促进了个人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更是提升了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为构建一支拥有深厚底蕴的教师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幼儿园)

[1]励发珍.快乐双休 快乐体验[J].上海教育科研,2007,(1).

[2]邵红.家园共育,搭建幼儿优质成长环境[J].新课程(教研版),2011,(5).

[3]吴采红.家园共育新途径例谈[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10).

猜你喜欢

助教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