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南京文化』充满幼儿园游戏化课程

2017-07-19许晶晶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编钟南京幼儿园

文 许晶晶

让『南京文化』充满幼儿园游戏化课程

文 许晶晶

《纲要》总则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提出:“幼儿要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深入实践,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资源观得以更新,教育正在不断跨越幼儿园的围墙,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课程游戏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园努力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注重对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促进园所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南京地域文化资源的实际运用

(一)资源为主丰富课程

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如果能够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运用到幼儿园课程中来,对幼儿的审美情趣、家乡情感、体验学习等方面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园地处南京市中心,邻近夫子庙文化区,周围有江宁织造府、六朝博物馆、梅园新村、郑和公园等等。这些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我们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的形式,让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寻找发现身边的资源。

一方面,我们以《纲要》《指南》和认知发展心理学为依据,分析南京地域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寻找适合幼儿的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目标,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经过事先实地走访,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去了六朝博物馆、中华门城堡、江宁织造府、老门东这些地方。

另一方面,我们变地方资源为课程资源,围绕孩子的兴趣点,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大自然、大社会成了孩子们学习的课堂,孩子们把在园外看到、听到的都带回了幼儿园,一边游戏一边活动,并将这些成果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城门城门几丈高”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多次参观中华门城堡,通过画中华门、测量城门有多高、在城墙顶上放风筝、做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近距离地感受到城门、城墙的美,加深幼儿对城门、城墙的感情。通过对古代人、现代人与城门关系的了解,认识到古代人的聪明智慧及保卫家园、热爱国家的精神,同时也领略到当今都市人休闲娱乐的文化,感受和谐社会。

(二)家长为辅助推课程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离不了家长的支持。如何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成为孩子成长的共同体呢?我园在课程建设中通过家委会发动家长填报自己可以提供的支持,鼓励家长助教走进幼儿园,参与到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中。

在参观完江宁织造府后,小朋友们对古代人服饰上的盘扣很感兴趣,正巧中二班一位小朋友妈妈经营了一家云锦饰品店。我们就请她来给孩子们讲关于盘扣的知识。另外一位小朋友的爸爸是大学历史老师,我们就邀请他给孩子们讲解古代运输业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课堂弥补了教师专业的不足,不同的家长资源为我们的课程和游戏开展提供了不同的专业帮助。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校信通、亲子活动、家长会等渠道,积极宣传家长资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真正成为课程的助推者,成为孩子们的玩伴。

(三)兴趣为重支撑课程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幼儿园,游戏教学正是提升孩子活动兴趣的最好方法。同样,游戏也是幼儿园的基本生活要素,应让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因此,在挖掘运用南京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倡导游戏精神,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游戏体会,真正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体现幼儿主体性。

青瓷莲花尊是六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孩子们都很喜爱,在参观的时候,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哇,好漂亮啊!”“上面有好多花啊!”的赞叹。于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努力地尝试用插花片来拼插青瓷莲花尊。

除了用插花片的表现方式,教师还给孩子们提供了刮画的材料,让孩子去写生青瓷莲花尊。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感知和表现莲花尊。

在看过有关六朝的视频后,孩子们对六朝时期的舞蹈和音乐也产生了兴趣,跟着视频中的小人做起了动作,于是“六朝乐坊”这一区域游戏活动也展开了。孩子们对古代的音乐很好奇。古人是用什么演奏的呢?孩子们又展开了一番探究之旅。在孩子们的要求下我们又重游了六朝博物馆,发现了其中有关于乐器的介绍,并拍下了照片。孩子们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发现六朝时期具有代表性乐器是箫、编钟、鼓等。

箫和编钟对于孩子来说是新的事物,于是老师搜集了编钟的图片,买来了箫和排箫,让孩子们画一画,吹一吹,试一试,听一听,孩子通过多维度感受箫和编钟。孩子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音乐的欣赏,而是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孩子们在班级区角里发现了玻璃瓶这一废旧材料,于是利用班级的废旧材料,孩子和老师共同探究出了用玻璃瓶和晾衣架制作编钟的方案。孩子们利用大大小小的瓶子,组成了一个自己的编钟乐队。

参观完中华门城堡之后,孩子们对城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建构游戏中开始用积木搭建城墙。他们发现:交错排列的时候,一定要宽面依次堆砌才会平稳,不然的话一碰就会倒。中华门城墙的建造材料是有讲究的,分为城砖和条石,组成上下两个不同部分。孩子们通过观察自己拍的照片,知道了城墙上的砖块是长短不一样的,错开排列才更牢固。

二、南京地域文化资源的实效管理

(一)课程资源优化

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园依托南京地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普适性课程的园本化实施,并且立足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看似“司空见惯”的家乡事物与现象。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整合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班本课程和园本课程。采用社会实践、操作体验、园外借力、区域渗透等方式,寓教于乐,实现课程所需为课程所用。例如南京中华门瓮城已经和我园结成联盟,成为我园的教育基地。

幼儿园在每一个项目主题开展的过程中,都建立了相应的课程电子资源包,包含课程方案、主题环境、区域游戏、课程总结PPT等方面。为今后的课程实施与优化改进以及园本课程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二)游戏资源共享

我园为了实现班本课程游戏资源共享,将公共游戏区建设与“南京文化”的主题项目同步进行。每学期每个班级都会将游戏资源、课程资源转移到班级接待室的公共游戏区,作为全园的共享资源,实现年级课程与游戏资源的共享。

以大二班的班本课程《梦回六朝》为例,在项目主题实施过程中,女俑发式夸张的变化成为六朝陶俑中的一个亮点,教师与孩子根据六朝陶俑的发髻,开展了“冠发之美——泥塑发髻”的游戏。

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们将游戏的陶泥资源投放到美术室的共享游戏区,作为全园共享资源,在跨班游戏中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老师和孩子们将游戏的作品放在公共展示区,进行环境布置。这些资源拓展了孩子们的认知,促进了孩子间的交往,实现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之,幼儿园通过对南京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巧妙利用这些资源,对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资源进行吸纳与整合,形成一个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促进园所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南京军区联勤部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编钟南京幼儿园
金石齐鸣话编钟
“南京不会忘记”
曾侯乙编钟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爱“上”幼儿园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