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蓝印花艺术为载体 创设乡土资源环境

2017-07-19陈剑锋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印花布海门市南通

文 陈剑锋

以蓝印花艺术为载体 创设乡土资源环境

文 陈剑锋

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将主流文化与乡土资源相结合。乡土资源成为幼儿教育中可开发利用的一片沃土。将一个地区的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创设幼儿熟悉的家乡文化教育环境,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教育价值。本期让我们前往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幼儿园,感受蓝印花布带来的乡土文化之美。

海门市三厂幼儿园地处海门市区东郊三厂镇,该镇由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大生三厂”而得名。该镇因厂而名,因厂而兴。“大生三厂”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南通国棉三厂”。鼎盛时有职工五千多人。南通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明清以来,就是中国著名棉纺织基地,所印制的蓝印花布"衣被天下"。张謇先生继往开来,将棉纺织事业发扬光大,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轻纺第一城”。改革开放以来,棉纺织产业蓬勃发展,距离三厂仅10公里的叠石桥是著名的国际家纺城。周边私营企业林立,无数家庭把家纺作为发家致富的工具。三厂幼儿对棉纺织业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与归属感。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简洁朴素,优美雅致。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生活用品,印染图案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也有简洁的几何图形。它以耐脏耐磨、结实经用、图案吉祥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以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海门市三厂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顺应天时地利,因势利导,创立了富有乡土气息的农家生活馆。将蓝印花布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环境创设的方式搬进了校园。你看,在绿树婆娑、芳草如茵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小屋。屋子里整齐排列着富有乡土气息的织布机纺车、筒子车、大染缸。戴着蓝印花布头巾,穿着蓝印花布围裙的织女们有的在纺线,有的在织布,有的在印染,还有人忙里偷闲磨豆浆呢。好一幅男耕女织、其乐融融的田园牧歌图啊!

海门市三厂幼儿园环境创设以蓝印花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标,利用展览、照片、游戏环境的营造等,使孩子们在艺术的环境里受熏陶,增加了幼儿对家乡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还能从小就培养他们变废为宝,不浪费任何资源的环保意识,这与该园低碳环保的办园特色不谋而合。

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艺术环境,使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幼儿美术学习的园地,这是海门市三厂幼儿园开展乡土美术教育研究所追求的目标。老师们力求让每一个墙角、每一条走廊都显现出教育的功能,产生“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猜你喜欢

印花布海门市南通
区域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吃火锅的发现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江苏省海门市如何实现连续4年秸秆焚烧“零火点”?
国外印花布色彩设计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