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童话表演中发展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初探

2017-07-19文朱莉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童话游戏幼儿

文朱莉

在童话表演中发展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初探

文朱莉

一、大班幼儿在童话表演中合作的现状分析

(一)意识淡薄机会少

由于童话表演是被作为集体教学的手段来使用的,因此教师更多地注重幼儿在表演方面的技能技巧,教案的设计以及道具场景都是为了幼儿能更好地“演”出教师所要的效果而设计的。在这种形式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则被教师所忽视了,幼儿缺少自主合作的机会。

(二)经验缺乏能力弱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合作经验缺乏,以自我为中心,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再加上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制约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在童话表演中发展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以童话表演为兴趣点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愿意合作

利用身边的例子,以小见大,让孩子们在平日的谈话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树立合作的观念。同时,结合童话表演的实例,让孩子们在分析、讨论、判断的过程中理性地思考合作的意义,萌发在童话表演中合作的意识,提高孩子的技能,愉悦孩子的心情。

(二)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游戏的榜样,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童话表演的经验更多的是源于教师而非父母,教师在平日的游戏中如果具有合作意识,明显地表现出合作行为,这对幼儿来说恰恰是一种示范,是一种榜样式的引领。教师在童话表演活动中是否能与同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三)让幼儿感受在童话表演中合作的重要性和由此带来的快乐,使幼儿乐于合作

在开展每一个童话表演活动前,我首先从成品视频入手,用良好的视觉效果引起兴趣,吸引目光。同时,我在旁引导他们,着重让他们观察屏幕里的“演员们”具体是怎么合作的。在看、想、说、议的体验中,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合作的重要,进一步产生合作的强烈愿望。当幼儿通过自身与他人的互动行为完成表演后,他们会觉得很开心,从而感受到合作的快乐。教师在此基础上的鼓励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会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

(四)引导幼儿掌握在童话表演中正确的合作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

1.“石头剪刀布”——角色商定

在选择童话表演角色时,最常见的情况下会有这几种形式:

童话表演是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表演技能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形式。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大班幼儿的童话表演活动过程中有多个环节都是需要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的,需要幼儿自发地通过商定角色、安排出场先后、解决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等合作方式来完成游戏。教师作为一名“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必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自身的能力。

大班幼儿;童话表演;合作能力教师安排、领导型幼儿安排、幼儿先到先选。我认为在选择角色的环节,孩子们也是可以互动合作的,讨论、商量都是可行的方式,这样不仅能更为自主合理地分配角色,还能锻炼幼儿合作的技能,提高合作的能力。

第一次表演《月亮船》的时候,我请五个孩子上来和我一起表演,我问:“我们怎么分配角色呢?”全班孩子都指名让我演蒲公英,因为这个角色出场多且台词复杂,是最有难度的,而其他角色则根据男女性别分给了台上的五个孩子。我又问:“这样我都没有选择的机会了,其实我最想演小兔呢,怎么办?”孩子说:“那就换一下好了。”“我把别人的角色换了,别人不高兴了怎么办?”孩子们这下有点犯难了,台上的孩子想了想说:“那我们商量一下好了,还可以用‘石头剪刀布’。”大家都认同了她的方法。我紧接着对全班孩子说道:“看来不光是表演的时候要大家合作,游戏之前也是要合作的,大家商量角色分配就是一种合作,这个方法我们以后都可以试一试哦。”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在自由进行表演时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由个别人安排角色或者是先到先选了,他们会利用商量和讨论来确定角色,遇到争执的时候会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

2.“家庭小作坊”——道具共制

与以往制作道具有所不同,我不再采用单一的幼儿自制或者家园合作的方式,而是把班里的孩子们分为六个小组,每组都有5—6名成员,一个组完成一套表演的道具,包括各角色的头饰、简单的服饰以及背景道具等。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很高兴地看到每个组的孩子们在动手前都有商有量,先讨论好各自的分工,再有顺序、有步骤地制作。有的组是按男女分工,女孩子负责制作头饰,男孩子则负责制作背景;有的组则是每人负责一个部分,一个幼儿负责画头饰的轮廓,一个幼儿负责涂色,还有的幼儿则负责剪、贴等;还有的组是内部分成小组,两两合作,分工完成。这样的分工形式类似于简单的“家庭小作坊”,幼儿不再只是制作自己的头饰和道具,而是需要和其他人共同完成。

3.“谁是大明星”——欣赏互评

在童话表演进行中,并非每个幼儿都时刻处于表演的动态之中,作为观众则是处于欣赏他人表演的状态,而表演者也必然是处于一个动与静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观看别人的表演,也会对他人的表演做出一定的评判。欣赏后互评是非常适合大班的评价方式,为此,在每次童话表演后增加了“谁是大明星”的环节。请两个孩子上来互动表演,鼓励孩子们互相评价他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把好的表演展示给别人,从而达到使大家的表演更为精彩的目的。

(五)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利用亲子童话表演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1.共制道具,创设环境

除了请幼儿分组制作道具之外,还邀请家长一起合作完成。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特别是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制作道具,乐趣更是无穷。孩子们会与爸爸妈妈商量分工,共同讨论制作什么样的道具,从想到做,每一步都有孩子与家长的合作参与。给予了幼儿锻炼合作能力和手工技能的机会,有效地提升了合作的水平。

2.亲子合作,互动表演

童话表演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性,为此,我邀请家长们也参与到其中,在家与幼儿一起进行童话表演。利用亲子表演的方式,让幼儿与家长合作表演,在亲子互动中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从而在童话表演中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

3.及时鼓励,大胆肯定

幼儿在参与活动中都展现了自我,也就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而对于一些内向的幼儿来说,鼓励和肯定更是不可或缺甚至是需要加倍的。因此,在亲子互动共演游戏后,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以此激励他们下一次更好地与成人合作互动。

三、研究成效

(一)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表演中每个角色都有单独出现的情景,但又都是紧密相连的,不是单一的表演,必须通过高结构的合作方式才能很好地完成。童话表演前、游戏中以及游戏后的每个环节,我都试图更多地融入合作的元素,增加幼儿在童话表演中合作的机会,丰富幼儿合作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促进幼儿童话表演能力的提高

在表演初期,幼儿能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熟悉各角色的台词,利用小组合作、亲子合作、师幼合作的方式制作道具。在自主表演时期,幼儿会通过与同伴讨论、选举、协商等方式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合作创编情节、对话和动作,丰富游戏内容。后期,幼儿会自导自演,也会关注他人的表演,在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修改意见,相互间的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都大大地促进了幼儿参与童话表演活动的能力。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大班开展童话表演,对幼儿的协作性要求很高,游戏中的内容、情节、角色、行为准则,都要求幼儿能互相配合,协调,并且只有彼此合作才能获得乐趣和成功。在童话表演活动中,本班幼儿学会合作,分享合作的快乐,提高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机关幼儿园)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淑琴.幼儿表演游戏教案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3]刘霞.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3,(3).

猜你喜欢

童话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数独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