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开展“亲自然”教育三部曲

2017-07-19文王娜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家园家庭幼儿园

文王娜

家园合作开展“亲自然”教育三部曲

文王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开展“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家长与幼儿园配合,一同带领孩子步入大自然中,呼吸花草芳香,只身万绿丛中,培养孩子丰富的精神世界,善良的情感和美好的心灵,在“亲自然”的理念中,建立起对自然、对生命恰当的态度和情感,从而让我们的孩子从小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养成与其年龄相适应的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园合作开展“亲自然”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从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保护自然教育三方面入手,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亲进自然,陶冶情操

亲近大自然是环境教育的第一步。“亲自然”教育过程中须注重体验式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重视体验式教学,同时还应让幼儿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感受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现实中的存有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幼儿园多为课堂教学,即使有机会孩子去室外开展活动,也很难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充分感知与体验。而家长带孩子亲近自然是一对一,甚至是二对一、三对一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较灵活、随意,受教育者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关注度”,教育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亲近自然,家长不一定要带孩子到有山有水很远的地方去,门外的大树、小区的草地、河边的竹林都可以是亲近自然教育的生动课堂。让孩子看看一块小小的地方也有不少自然的宝藏,家长可以指一指不同的树和落叶给孩子看,看花草、看颜色、看天空云彩、看蚂蚁和小虫子,让孩子嗅各种花草的气味,请孩子和你一起感觉凉风的吹拂。在散步的时候尽可能让孩子去注意小地方:听虫鸣、听鸟叫等等。如果孩子对这些东西好奇向你提问,你正好也不知道,那么家长可以帮孩子把问题记下来,等回家后再一起到图书馆去查资料。但是切记:家长必须与孩子一起找出答案,才能完成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比如:我们开展的大班亲子活动“亲近自然,放飞心情”中,孩子是充满灵性的,在他们眼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能成为活动的伙伴。家长通过孩子的表现及和孩子的游戏,让他们在了解环境意义的同时,善待动植物的责任心也随之产生。同时,家庭的温馨与孩子的热情让家长更积极地参与到环境教育的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动物及它们的生活习性,真正把“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理念深植于孩子的心中,我们设计了“人与动物大联欢”的参与式亲子讨论活动。我们把家长请到活动中来,让家长在与幼儿的合作讨论中,对活动意义的理解和协作完成任务产生认同感,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同时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探索建构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参与者都认为这样的学习才有价值,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身边的动物,并让家长和孩子都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关心爱护小动物,自然而然地融入大自然。

二、了解自然,动手实践

了解自然并不只是熟记很多树、鸟和昆虫的名字而已。家长帮助孩子了解自然,应该是帮助他们了解自然运作的法则,比如:四季的运转、昆虫的生态习性等,以及自然界里事物之间的联系。知识性的东西孩子是需要的,但更应该让孩子了解自然万物内在的规律和互相依存的道理,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教育的内涵所在。家长在帮助孩子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思考、问问题和寻找答案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对种子发芽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种些豆类,让孩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土豆块茎观察后家长可以适当提一些问题,让孩子能比较出块茎繁殖与种子繁殖的异同。也可以捉些小昆虫带回家,让孩子观察它们日夜的生活,趁喂养时与它们亲切地“交谈”,在喂养的过程中了解小昆虫爱吃什么,不吃什么,它们应该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并知道保护益虫的道理。同时提醒家长:孩子的活动要重视活动过程,尽量让孩子独立或半独立完成。

比如:大班主题活动“种子的秘密”中,我们发动家长参与种子的收集和资料查找工作,一起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使家长对新的教育观念和策略有了真实的感受。其次,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布置家园宣传栏,编写宣传小报、倡议书,利用家园联系册等向家长宣传环境教育的意义。同时还利用各种环境主题日对家长进行宣传,在3月12日植树节及爱鸟周开展“同种一盆绿”家园同种植、鸟类标本展、“我们眼中最美的自然风景”摄影展等活动;结合3月22日世界水日,在各年级组开展“水——生命之源”的主题活动,向家庭做有关“水”的宣传调查活动,使“亲自然”环境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个家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向家长发放一些宣传资料;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对家庭做“我为环保出份力”的调查活动等等,使家长的环境教育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幼儿园为平台,帮助家长提升“亲自然”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积极关注环境教育,不断提升“亲自然”环境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参与到环境教育的活动中来。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摇篮,家长对幼儿环保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重视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家庭环境教育的优势,家园合作从走进自然、保护自然、了解自然三方面入手做好环保工作,是开展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家园合作;保护自然;行为培养

三、保护自然,和谐相处

所有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教育行为都要归结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指导家长怎么做以后,也要引导家长去观察,去总结:孩子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前(教育前)和现在(教育后)有什么不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或改进?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和孩子还有哪些事可以去做?当孩子看到路人乱丢垃圾时,能向家长陈述否定的看法;当家长不经意间开大了水龙头,孩子会向妈妈提出批评和建议;当孩子不再惧怕黑暗,能自己关灯就寝(节约用电)时,家长应该感到欣慰:孩子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当家长再次带孩子远足时,孩子不再吵闹,而是静静地看树下蚂蚁搬家,听枝头小鸟鸣唱,敬畏生命之重,感受自然之美。无论事有多小,家长都应惊喜:保护环境的重任,孩子们这一代会用双肩担起!亲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都是需要付诸行动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力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使幼儿园、家庭之间形成“流动型”的互动关系,把好的金点子带到幼儿园,让老师也拓宽了环境教育活动设计的视野,老师再把一些适合幼儿学习理解的环境教育理念告诉家长,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扩展环境教育的内涵,使整个社会都来关注环境,让有限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家长再将自身的环保理念延伸、扩大到社会中,使环境保护活动可持续地不断发展下去,形成良性循环。

我国环境大使、著名传媒人吴小莉曾说过:“环保意识是一种教养,我们要从小就给孩子种植这种观念。我觉得种植一种观念就像种一棵树,有了这个观念,树才会发芽。所以我要教育我的孩子把环保变成一种习惯,成为她教养的一部分,这样等她长大了才有机会做更多的事情,甚至去影响别人。”综上所述,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亲自然”教育的工作,实际上也是家园互动教育在环境教上的具体体现。当整个社会、每个家庭都来为孩子的环境教育做表率的时候,幼儿园的“亲自然”教育的目标也就达到了成功的彼岸。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指导和协调家长,形成家园协同开展“亲自然”教育的良好局面,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成效。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东幼儿园)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家园家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庭“煮”夫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