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可以“问”出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2017-07-19文谢晓华

好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活动课海马宝宝

文谢晓华

“效”可以“问”出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文谢晓华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好问以及持续深入的探究兴趣,通常是由教师的提问引发的。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因此,掌握提问技巧,恰到好处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提高科学活动的效果。

但是在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践领域里,我们看到的现实却不容乐观。

一、镜头回放——科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提问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镜头一】小班科学活动课《蛋宝宝站起来了》教学片断

活动开始,老师边唱“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儿会生蛋”,边出示鸡蛋:“这是什么?”小朋友回答:“鸡蛋。”老师接着说:“蛋宝宝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们一听,兴奋不已,一拥而上争抢起材料来。尽管老师努力维持秩序,但无济于事。有的孩子叫起来:“老师,我的蛋被彭威弄碎了。”有的说:“老师,我的蛋滚掉了。”三四分钟后,老师问孩子们:“你的蛋宝宝站起来了吗?”大部分幼儿茫然,因为他们根本没去尝试。老师只好再请个别幼儿来试,一个孩子把蛋放在手心里,说:“我的蛋宝宝站起来了。”另一个幼儿把蛋宝宝敲碎了,说:“蛋宝宝站起来了。”老师一听,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就直接告诉孩子:“蛋宝宝圆溜溜的,在桌上站不起来,我们来请材料帮忙,让它站起来。”

【评析】以上教学片段中,老师预设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第一次操作得到蛋宝宝在桌上不靠任何材料站不起来的结论,接着产生探索借助多种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可是,老师的提问不明确,缺乏指向性,没有告诉幼儿具体明确的操作要求,也就难免出现幼儿盲目操作的情况。如果老师能这样提问:“蛋宝宝真可爱,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站在桌上,但又不能打碎,让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带着明确的问题去探索,避免盲目性。

问题二:一问一答,缺乏启发性

【镜头二】大班科学活动课《海马》教学片断

老师出示海马的教学挂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谁了?

幼:海马。

师:海马的头像什么?

幼:马。

师:嗯!海马身上有什么?

幼:格子状的花纹。

……

师:海马生活在哪里?

幼:大海里。

师:小海马是爸爸还是妈妈生的?

幼:爸爸生的。

……

【评析】从以上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老师的提问过多过密,一问一答,貌似热闹非凡,实则流于形式,缺乏有深度、有探究性的思维过程,幼儿只是被动地回应。对于这样的问题,幼儿不加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而且会使幼儿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其实老师如果提出“海马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还知道海马的哪些知识”等启发性的问题,就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的探究意识,引导幼儿思考并进行深入观察。

问题三:提问随意,无条理层次性

【镜头三】大班科学活动课《水果切面》教学片断

活动中,老师出示实物梨问幼儿:“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梨切开来是怎样的?”

幼:里面有核。

师:梨是什么样的?

幼:长圆形的,像鸭蛋。

师:你们吃过梨吗?梨可以怎么分?”

幼:用刀切。

……

【评析】提问应能引导幼儿思维,如果老师的提问缺乏条理,随口发问,重复口罗嗦,那么幼儿的思维也随之陷入混乱。上例中,老师的提问忽东忽西,思绪混乱,让幼儿不知所措。如果老师能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先问:“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一样的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观察梨的竖切面“刚才××说在柄这里竖着往下切,从上往下切,这叫竖切。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这样一步一步,把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作为幼儿解决下一个问题的经验,使幼儿通过每一个提问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问题反思——如何提高科学活动提问的有效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活动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上面所列举的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可以称作是无效提问,不如不问。可见,小提问里有大学问。那么,在实践中,怎样提高科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精心设计,有明确的指向性

有效的提问就好比是火车头,让整列火车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有针对性,才能为孩子指明思维的方向。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小羊的饮料》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提问:1.请你们先尝尝红标记杯子里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2.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方糖放在绿标记的杯子里,拿一把勺子搅一搅看看有什么秘密?3.喜羊羊还想做一些饮料,它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材料?这些材料能不能做成饮料呢?请你们去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溶在水中,哪些东西不能溶在水中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等。引导幼儿操作探索,观察溶解现象,主动获得知识。

(二)难易适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孔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问要关注孩子的知识生长点,要遵循适合性的原则,关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把握好问题的“度”,要让孩子“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课《旋转大漩涡》中,我以“哪些东西会跳舞?”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接着问:“水会转圈跳舞吗?”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提问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然后以“水会不会跳舞,让我们试一试”这个提议对大班孩子进行挑战。

(三)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

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层次性逐步加深,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活动过程结构严谨,体现发展性原则。如在科学活动课《神奇的纸》中,我先设置问题情境,引出怎样让纸站起来的话题:“这是一张卡纸,谁能让这张纸站起来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幼儿探索后我出示一块积木,提问:“这是我们小朋友平时搭积木用的,有重量,我把它放在折了一折的纸上,能站起来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感知纸的不同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之间的关系,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提问一环扣一环,一个紧接一个,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引领幼儿一步步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四)注重兴趣,多启发性提问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老师要有意识地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设计提问,避免无效提问,注重启发式提问。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课《沉浮》中,我提供给幼儿相同大小的铁球和木球后,问:“为什么一样大小的两个球在水中一个是沉下去的,一个却是浮起来的?”如果幼儿说出是铁球重,所以是沉下去的。我继续追问:“如果我找一个和这个铁球一样重的木球,它会沉下去吗?”“如果两个铁球,一个大,一个小,把它们放入水中又会怎么样呢?”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去进一步探究,以发现沉浮与物体重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提问在科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摸索,一定能发现更多的策略,充分发挥提问在活动中的功能,让我们的科学活动更加精彩纷呈,让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江苏省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活动课海马宝宝
海马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海马
活动课
“海马”自述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取经之路